查看原文
其他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方案”更明晰

2017-10-31 史泽华 新京报评论

                                                  



有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两大原则保驾护航,“合作共赢”这一核心原则便有了更多行稳致远的动力。



文 | 史泽华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让此前的表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体系更加丰满。


外交部部长王毅曾指出,中国率先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是偶然掉在我们头上的一个苹果”,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实践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产物。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空前紧密,利益共生不断深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长远性,正是基于这样的国际关系现实,中国提出了既有中华文明特色、又符合世界发展大势的“中国方案”。在十九大报告中,这一方案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互尊重”强调未来国际秩序在权力维度的公正性。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指出,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权力总是它的直接目标。历史上,国际秩序之所以难称公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家行为体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野蛮、无序生长,强权即真理,强国和强国之间为了利益相互倾轧、小国和弱国则要么攀附权势、要么饱受欺凌。在未来国际体系内,中国要做强国,但不做跳不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强国,不做凭借蛮力欺负弱小国家的强国。


“公平正义”强调未来国际秩序在价值维度的公正性。在国际体系内行为体的互动中,形成秩序的力量,不仅有权力还有价值。否则,世界没有公平只有强弱。对于国家而言,正义则意味着公平,意味着恰当地衡量各方利益,并做出准确的判断。正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国际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需要各国共同维护。


有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两大原则,“合作共赢”便有了更多行稳致远的动力。三大原则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堪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方案”的三大支柱。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中,中国一直把不冲突、不对抗作为必要前提,把相互尊重作为基本原则,把合作共赢作为必由之路,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丰硕的建设成果。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中,两国在高水平政治和战略互信、高层交往和各领域合作机制、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夯实社会和民意基础、国际和地区事务战略协作等多个领域达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以切实行动推动现有国际秩序向公平正义方向迈进。


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战略力量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进程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进。可以说此时推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维”,既是对既往实践的系统性总结,也是对既有理论的创新性阐发,恰逢其时。


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方案”的指引和推动下,国际关系中的民主氛围、国际治理中的法和秩序的尊严,都将得到更多彰显,各国对于构建更好国际关系的政治信心和劲头,也会越来越足。


 □史泽华(学者)








编辑:温文


推荐阅读:

“校园旁设扶贫车间”,精准扶贫可多些这样的温情细节 | 新京报快评

《银翼杀手2049》:生而为人的光荣与落寞,在这里都有

与其争论“油腻的中年”,不如做个“专注的大叔”

国家监察改革全面推开,让权力监督全覆盖| 新京报社论

这封含7个拼音的29字道歉信,才是教育熊孩子的正确方式 | 新京报快评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