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立“社区办园点”,缓解“入园难”的务实之举 | 新京报社论

2017-11-16 社论 新京报评论

这一次北京市推出“社区办园点”概念,并明确其不应使用“幼儿园”的名称,是一种积极务实的“变通”之举。


▲11月15日,浙江大学幼儿园西溪分园的孩子和家长参加趣味运动会。  图/新华社


文 | 社论


11月14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学前教育社区办园点安全管理工作基本要求(试行)》,文件明确提出,将采取三种方式扩容学前教育资源。一是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二是依托街道乡镇,盘活闲置资源,设立一批接收3至6岁儿童接受保教的社区办园点;三是支持、帮助条件较好的无证幼儿园,创设条件使其符合社区办园点要求。


一直以来,“入园难”每每困扰着不少家长们。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到来,本已紧张的学位未来可能会愈发紧张。此番北京市教委多措并举,增加供给,全力扩容学前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当下的“入园难”问题,也是应对未来“二孩社会”的未雨绸缪之举。


事实上,对于“入园难”,有关方面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15年,北京市教委即启动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扶持奖励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年内增加入园名额15万个。从去年开始,东城、西城部分幼儿园在小班试点“半日班”模式,以扩充幼儿园学位。今年以来,西城区排查无证幼儿园,并“择优转正”,上半年已经“转正”2所。


然而现实却是,当下幼儿园的供需矛盾仍未得到根本缓解。尽管各级政府一直在鼓励社会力量办园,但民办园的办学路困难重重。可以说,“入园难”的背后困境之一,正是“办园难”。


比如,仅园舍一项,就难住了大多数民办园。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及《北京市幼儿园、托儿所办园(所)条件标准》,一个幼儿园的最低标准为:6个班,180人的规模,需要的建筑面积为1365.07平方米,每生占建筑面积为7.58平方米。同时,此规模下的幼儿园用地面积为2340平方米,每生用地面积定额为13平方米。以此衡量,很难找到足够的用地。


▲11月15日,山东青岛仇家由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进行木匠工作体验。   图/新华社


此外,师资也是问题。按照2011年施行的《北京市举办小规模幼儿园暂行规定》,小规模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应在1∶5.5至1∶6等,这一门槛同样不低。


这一次北京市推出“社区办园点”概念,并明确其不应使用“幼儿园”的名称,是一种积极务实的“变通”之举。首先是园舍要求放宽了,主要强调园舍的安全、稳定、无污染等要求。在面积上,这次规定每班幼儿活动室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平方米,若活动室与睡眠室共用,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其次是保教人员与幼儿比例,也放宽到1∶10到1∶12。


在学前教育资源缺口甚大的情况下,这样的努力显然更接地气、更务实,也确实能够刺激民间的办园热情,从而有效解决此前“高标准”与“大需求”之间的矛盾。


当然,虽说是新举措,但核心标准其实并未降低。文件从安全、人员、餐饮、园舍等方面均作出了严格、可操作的规定。此外,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等设备,也会让人多一分安心。


孩子的事没有小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个扣子,或许就可以从解决“入园难”开始。


编辑:思凝


推荐阅读:

唯有真相不可辜负 | 新京报记者节社论

江歌案:杀气腾腾的咪蒙制造了网络暴力的新高潮 | 新京报快评

雅安石棉十年污染、儿童血铅超标,真的无解吗?| 新京报评论

“优秀学生”刺杀“优秀老师”,是怎样的悲剧|新京报快评

《功守道》潦草浮夸,守不住“功夫之道”

部分政府官网“主动泄密”,是对个人隐私的冒犯和伤害 | 新京报快评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