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童签约“麻省理工”失实:别再为了“宣传需要”而捧“神童”了 | 新京报快评

2017-12-12 与归 新京报评论


为了所谓的“宣传需要”就不加核实、胡编乱造,还没有实锤地辟谣,效果只能是打脸和自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16y6tidw&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来自新京报“动新闻”


文 | 与归


6岁设计程序,8岁研发云计算平台,14岁签约“麻省理工大学”……近日,山东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官网发布的“神童少年”事件引发热议。有人“膜拜”神童,有人质疑“未发榜就录取”等诸多疑点。


11日晚,莱阳市教体局发布调查结果,承认核实不严,发布“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功签约”的失实消息。而此前,面对质疑,莱阳市教育体育局一度坚称“录取信息没错”,并展示了更多书面证据。  


遗憾的是,莱阳市教体局只知有“证据”,却不知证据也有真有假,证据也需要核实确认后,才能称之为证据。比如,所谓的麻省理工录取文件,全是用中文书写,而美国也没有“麻省理工大学”;该学生简历中展示的部分与高校的往来邮件中,发件人为“我自己的邮箱”(疑似自己发给自己);参加并获奖的“ACPC国际大赛”查不到组织方信息……虽然网友拎出了这么多bug,可这最初并没有引起当地教体局的疑心。而此事曝光后,多所海外高校也已否认与“神童少年”接触。



事实上,这样的“书面证据”在一开始核实起来并不难,那么到底是当地教体局的专业审核能力不够,还是在态度上出了问题,对于这些信息将错就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目前,作为主管上级,烟台市教体局已经介入调查,希望能回答这一明显问题。


更要命的是,其实是在网络产生质疑后,教体局才要求少年的家长提供相关证件。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当初发布消息时很可能是基于道听途说,草率为之。此前,莱阳市教体局宣传处一名工作人员多次强调这是“宣传需要”,稿件系莱阳教育系统宣传员所写。既然当初没怎么认真核实,在遭受质疑后,又何必“硬着脖子”辟谣?


“MIT招生官网截图:今年提前录取发榜时间为2017年12月14日,下午6时28分”,准确到分。


事情发展到现在,莱阳市教体局显然需要明白,一次失实宣传,可能是十次真实宣传都挽不回的;一次夸张宣传,可能是十次精准宣传都挽不回的。为了所谓的“宣传需要”就不加核实、胡编乱造,还没有实锤地辟谣,效果只能是打脸和自黑。  

 

其实,话说回来,宣传神童意义何在?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神童吗?或许,仅仅是自以为是的“宣传需要”罢了。一地之教育主管部门,职责所在是为人有所教,教有所值;而不是为了某个个人,更不是为了压根不存在的、杜撰的个人。


现在倒好,一篇因造假而起的失实宣传,激起如此大的波澜,还引发几所高校辟谣回应。神童不再,倒是失实宣传名扬四海,丢人丢到国外去了,实乃贻笑大方,可谓教训惨痛。希望此事能引发涉事部门反思,也给更多的“神童宣传”提个醒:以后再搞这样的宣传,还是长点心吧。


□与归(媒体人)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如何投稿?请戳“阅读原文”。


编辑:与归   校对:郭利琴


推荐阅读:

“江歌案”今开庭:口水代替不了法律,冲动掩盖不了事实

出钱就能当“主编”,这样的大学教材谁敢用?

“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坠亡:这悲剧太痛,这教训太重

花20万元“扶贫迎检”:基层干部疲劳别小看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