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个税减免15%吸引人才,能否复制到全国|新京报快评

李长安 新京报评论 2019-06-19


别再让较高的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成为阻碍境外人才引进的“拦路虎”。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李长安


在近日召开的2019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上,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宣布,在境外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短缺人才将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

    

他称,“你100万薪,本来要缴45万的税,现在只要缴15万的税,你一下子多了30万,家里面的人很高兴,所以你的日子也会更好过。”

    

值得注意的是,该宣布距离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喊话“国际人才个税高”仅仅4天时间,距离财政部、税务总局3月份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也只有两个多月,深圳即出台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堪称“深圳速度”。

    

众所周知,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背后就是人才的竞争。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争夺国际人才日趋激烈,所使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这其中,利用税收特别是个人所得税优惠招揽人才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较而言,我国较高的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很大程度上已成为阻碍人才引进的一个障碍。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率共分七级,最高为45%,即月薪超过80000元的部分按照45%征收计算。如果扣除各项社保,以10万元月薪为例,在不考虑其他扣除项的情况下,最终个税接近3万元,拿到手实际只有7万余元。

    

相比之下,日本个人所得税最高一档的税率为40%,美国最高档为35%,英国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为20%,而俄罗斯则实行13%的单一税率。

    

由此可见,我国45%的最高个税率对人才吸引十分不利,制定更有利的个税优惠政策,来增加国际人才吸引力显得迫在眉睫。

    

作为目前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深圳明确提出对在大湾区就业的境外高端短缺人才实行15%的税收优惠,无疑将提升该地区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而深圳在这方面率先发力,也有其必然性。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两年来,城市间的“抢人大战”方兴未艾,很多城市纷纷出台了优厚的吸引国内外人才的政策“大礼包”。

    

而对战略地位特殊的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在吸引人才政策创新方面,就该充当“先行者”。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而要实现这点,需要人才聚集效应。

    

在此之前,以深圳为代表的“创新型城市”,在吸引国内和海外高端人才方面已有所发力,如推出了数百万的奖励补贴、解决子女入学及配偶工作、住房补贴等“优惠”,这也弥补了其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匮乏”,令其高端制造业方面拥有不小的竞争力。但要放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大盘子中考量,显然有必要继续加码。

    

而个税大幅度优惠,就是这方面可着力的一记大招。对短缺人才来说,年薪百万是很常见的情形,在他们所交个税受限于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的情况下,15%的个税优惠带来的减税利好是明显的,正如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说的,100万年薪,个税税负能减去一大半。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技术壁垒越来越高的冲击,我们应加快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步伐,不断拓宽境外人才引进渠道,弥补境内短缺型人才的不足。拿出这样实用性高的大招,也很有必要。

    

目前,国家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短缺人才的个税优惠只是地区性的政策。完全可以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将其推广到全国各大城市去,形成多个人才高地,打造多个创新点,助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李长安(学者)  

   

编辑:陈静   校对:刘军


推荐阅读:

“水氢汽车发动机”,是否在重复“骗补”的故事|新京报快评

南阳水氢发动机得证明成本可行,才有出路|新京报专栏

耶鲁不拒国际学生,坚守了大学应有的“包容”理念|新京报快评

法官批律师“水平不够”,背后是对被告人权益缺乏尊重 |新京报快评

特朗普访日:11次会面也难解日美经贸谜题|新京报专栏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