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庞赢了马克龙:法国传统政党何以成了“陪跑人” |新京报专栏
从此次法国的欧洲议会选举可以看出,国民联盟坐实了“第一反对党”的地位,成为马克龙之外选民唯一的选择,法国传统左右翼政党两党对立的格局已然不再。
▲当地时间2019年5月26日,法国巴黎,法国极右翼政党领袖勒庞接受媒体采访。 图/视觉中国
文 |范郑杰
当地时间5月26日,法国举行欧洲议会议员选举。勒庞领导的极右翼“国民联盟”以1%的票数领先于总统马克龙所在的执政党“共和国前进党”,成为此次选举中的最大赢家。
虽然选票结果不及其对手国民联盟,且被后者抨击是“对马克龙的民主谴责”,但共和国前进党内部普遍认为选举结果“值得尊敬”。该党选举团队负责人公开表示,“结果虽然令人失望,但这不是一场失败”。
自去年底以来,马克龙政府连续多月经历黄马甲抗议运动的严峻政治考验,法国民众的不满情绪持续发酵。在此情形下,共和国前进党保住了20%以上的选民基本盘,从国内政治生态来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党内会对选举结果相对满意了。
另外,此次欧洲议会选举中,法国50.12%的高投票率也带来相对正面的政治参与信号。这也被共和国前进党解释为亲欧政党所发挥的积极效应——马克龙的政治亲信表示,“马克龙效应带来了民众对欧洲议会选举的关注”。
而对于国民联盟来说,此次欧洲议会选举结果标志着2017年总统选举后该政党的标志性政治回归。
两年前,在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的电视辩论中,该党党魁玛丽娜·勒庞经历了惨败并最终铩羽而归。其后由于政党内部的政见分歧,导致主要领导人分崩离析,支持率一度持续走低。
但自去年年底黄马甲运动发酵以来,国民联盟及时调整政治策略、改变政党名称,一改“带领法国脱欧”的激进政治纲领,并启用政治新面孔乔丹·巴德拉作为政党主要发言人。
事实证明,国民联盟的策略是有效的。而这次选票结果的关键意义在于,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民主选举时代,勒庞领导的民粹政党却保持了稳定的选举表现,在2014年和2019年连续两次成为法国在欧洲议会选举中的最大赢家。这不禁让人思考,这个一度被妖魔化的民粹政党,是否已成为法国民主中的稳定参与力量?
因此,虽然国民联盟党拔得头魁的表现在多数人的意料之中,但其背后的政治意义仍引人深思。
在法国,虽然传统政党的式微自两年前就成为公认事实,但此次共和党仅拿到8.5%的选票,其糟糕表现仍令人大跌眼球。这也制造了选举中的最大“意外”:共和党、社会党支持率同时跌破10%,而绿党发挥超常,拿到13.5%的选票。
这也是此次欧洲议会选举中各国的普遍现象——传统政党得票受挫,环保政党却异军突起。
从法国国内看,如果说2017年总统选举是法国政治格局重组的开始,那么此次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则印证了重组现象的长期性。
传统政党显然没有从两年前的选举失利中恢复,而国民联盟坐实了“第一反对党”的地位,成为马克龙之外选民唯一的选择,法国传统左右翼政党两党对立的格局已然不再。
可以说,此次欧洲议会选举不仅是对执政党的关键政治考验,也检验和见证着法国政党政治格局的发展态势。举着中间派大旗的马克龙和民粹政党的勒庞进行相互之间的政治较量,似乎正在成为法国政治的常态。这种日趋常态化的政治趋势,或许比选举结果本身更值得我们关注。
□范郑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
编辑:李冰冰 校对:贾宁
推荐阅读:
法官批律师“水平不够”,背后是对被告人权益缺乏尊重 |新京报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