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视频网站少点套路,不能只靠用户吐槽|新京报快评

任然 新京报评论 2020-08-25

                                   



将潜规则的消除完全寄托于行业自发调节,有点不切实际。


某视频网站上,用不同类型手机购买会员,价格会不同。


文 | 任然


据中新网报道,“同样的VIP服务,用不同手机购买的价钱竟然不一样。”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大数据杀熟”。实际上,在线视频平台的VIP服务猫腻还很多,如有网友说的,“一入会员好几年,一不续费回到解放前”。而就在本月初,浙江省消保委约谈了11家音视频平台,指出这些平台存在广告特权描述不清、涉嫌虚假宣传、默认勾选自动续费、开通容易取消难、增设收费项目等问题。

 

有关视频网站的种种乱象,这些年用户的习惯性吐槽催生了不少段子,媒体也是连年报道,可最终,整体乱象依然我行我素。

 

用户吐槽、媒体报道、消保委约谈都似乎“见效甚微”,难道这个问题就真的无解了?

 

不得不说,在线上消费愈发成为主流的今天,视频网站服务中的种种“槽点”,其实是一个关系到数亿人的消费者权益问题。这个庞大的用户群体,对平台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监管来说,则理应避免其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盲区。

 

事实上,视频网站目前的一些做法明显有触碰法律红线的嫌疑。如《电子商务法》规定,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但目前不少平台充值会员的界面,依然只有“连续包年”“连续包月”等选项,且平台一般默认勾选“自动续费”。

 

需要指出的是,在正常市场生态下,有些乱象是可以通过市场自我调节来净化的。但在网络音视频领域,我们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正如前几天被约谈的11家音视频平台,几乎囊括了眼下市面上所有的主流平台——乱象是带有结构性和行业性的,而并非个例。

 

不同于一般商品,音视频这样的线上服务性消费,一来单次金额不大,二来消费者维权门槛高,导致多数消费者只能“吐槽”,很难有效维权。在这种状况下,用户“用脚投票”的空间其实非常有限。这反过来又继续加剧了网站漠视用户权益的底气。换言之,将这类潜规则的消除完全寄托于行业自发调节,其实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行业监管和相关法律的尽快落实,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和组织,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总之,不能让消费者与大平台单独“博弈”。

 

而对平台来说,追求盈利无可厚非,但生财得有道,目前音视频市场已拥有数亿受众,不管是用户付费习惯、用户体验要求,都远非市场早期所能比,若还是将平台的发展建立在“低用户权益保护优势”之上,对平台和行业的真正“成长”都未必是好事。


□任然(媒体人)


编辑:井彩霞   实习生:张晓雨  校对:吴兴发


推荐阅读:

泼向张文宏的“脏水”消解常识和真话|新京报快评

保市场主体关键在帮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新京报快评

疫情过后,我们将进入一个“摇晃的全球化时代”|新京报专栏

对“外资撤离中国论”不必恐慌|新京报快评

别让网络收养变成性侵儿童犯罪温床|新京报社论

“高管疑似性侵养女案”:该怎样厘清道德与法律|新京报快评

海底捞、西贝为涨价道歉:消费者胜利了吗|新京报快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