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交警带导盲犬乘车被赶:有些冷漠寄附于认知误区|新京报快评

张晓雨 新京报评论 2020-08-25



对视障人员们来说,人文关怀与制度保障,或许就是一抹能点亮他们内心世界的“暖色”。


▲导盲犬被赶下车后趴在地上。资料视频截图。


文 | 张晓雨


这两天,一段“交警扮盲人带导盲犬坐公交被赶”的视频上了热搜。视频中,山西交警莉姐扮演盲人体验生活,她牵着自己的导盲犬乘坐公交车,却遭到司机和乘客的驱赶,期间司机甚至言辞激烈质问:“就问你下不下车?”这位“盲人”只能妥协,带着自己的导盲犬下了车,而据相关法规导盲犬可以乘坐公共交通。

 

随后,涉事公交公司回应称,带导盲犬乘坐公交要出示残疾人证和导盲犬资格证,司机没有要求乘客出示且态度有问题,会予以处理,并加强相关培训。

 

关于导盲犬是否能进入公共场所的问题,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第十六条已作出明确规定:“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

 

除此之外,不少省份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导盲犬进入公共场合、乘坐公共交通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例如,此次“社会实验”的发生地山西,在2010年就曾出台《山西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其中第四十一条规定,残疾人可免费携带辅助器具和导盲犬。但现实中,在很多地方,导盲犬在公共场所畅行无阻仍是奢望。

 

视频中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交警莉姐扮演的盲人向司机和乘客解释其携带的是导盲犬,且导盲犬身上亦有明确标识,但司机仍以“不得携带宠物”为由拒绝。

 

而从舆论反馈看,与该司机一样,因担忧安全问题排斥导盲犬进入公交车的声音不在少数。就此看,导盲犬进入公共交通,虽有法律支持,但落地实行难度不小。这也折射出了视障人群带导盲犬出行的现实困境。

 

这类困境,未必就源于恶意排斥,很多时候都跟认知偏误有关。拿拒绝导盲犬上车来说,很多人对其接受无能,包容度不高,与有关导盲犬的知识尚未在全社会得到普及,人们对导盲犬还存在认识误区不无关系。这里面,不排除有些人有因遛狗不拴狗链而来的厌狗症,更有人直接将导盲犬等同于宠物,对公共场所出现导盲犬有心理障碍。

 

但这大可不必,从习性上来说,导盲犬是非常温顺的犬种,在工作能力上,成为专业的工作犬之前,需经过无数次精心挑选和长时间严格训练,几乎不会对人有任何攻击行为。


而对于视障人群来说,导盲犬与其说是“指路的工具”,不如说就是他们的“眼睛”。从这个层面来讲,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尊重和理解带导盲犬乘车的乘客,其实也是对视障人士权利的尊重。

 

回到该事件上,事情算是有了个不错的结尾:公交公司方面做出了纠错的表态。希望其能以此为契机,及时改进工作方法,给视障人群提供更细致的公共服务;也期待更多公共场所能对镜自照,对无意识排斥带导盲犬乘车的现象加以矫正。

 

在视频最后,交警莉姐说:“以前觉得盲人的世界就是一片黑色,可现在才知道,先天全盲的人,他们眼前并不是黑色,因为他们无法感知任何颜色,包括黑色。”扮盲人体验生活却因导盲犬被赶下车的她,道出了盲人在现实生活里的艰难。

 

而对于羸弱的他们,社会理应温柔以待。就时下看,法律法规已经先行,全民普及导盲犬相关知识也需提上日程,对带导盲犬上车多些理解,给予视障人士更多关爱。或许,对这部分人来说,人文关怀与制度保障就是一抹能点亮他们内心世界的“暖色”。


张晓雨(学生)


编辑:胡博阳   实习生:张晓雨   校对:翟永军


推荐阅读:

哪些企业卖了“镉大米”,别让民众猜|新京报快评

镉大米重现:“毒大米”为何屡禁不绝?|新京报快评

投资原油宝亏到“倒贴”:金融机构要当好期货“守门人”|新京报快评

抗疫期顶风公款聚餐,公检法一把手被问责不冤|新京报快评

女子在父亲单位被提拔,当初是怎么招进来的?|新京报快评

刚想开门复工又要关门防火,别让景区太难|新京报专栏

“你疑似有点死亡”,一句话暴露了信息核查上的懒政|新京报快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