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必质疑超市设立员工“委屈奖”的初衷 | 新京报快评
企业为员工设立“委屈奖”,多见于服务行业,胖东来并不是“独一份”。其之所以引发关注,一是奖金数额高,有网友甚至调侃“去胖东来上班不要工资,只要每个月委屈两次”。即便胖东来回应纠正数额后,其奖金也属于较高的情况。
二是薪资待遇表上明明白白标注的员工福利,远高于同类企业乃至许多行业。
人们关注的重点,其实不只是“委屈奖”,而是企业对待员工的一种态度。作为一种事后的物质补偿,“委屈奖”更多体现的是企业的人文关怀,对员工遭遇的同情与安慰,更重要的是企业看到了员工的委屈和不易。
“和气生财”的服务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员工需要频繁接触大量消费者,甚至在一些细分领域,是消费者花钱买服务。因此,员工被误解也好,被批评也罢,工作期间似乎难以避免这些“委屈”。
企业专门设立这样一个奖项,正是为了让员工能事后有所弥补,这也促使员工在遭遇矛盾冲突时更倾向于保持理性、克制。
当然,不乏一些企业即便有理也不敢得罪“上帝”,对员工也提出了过分的要求,因此不少人对服务行业的“委屈奖”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提倡员工一味“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给人以“金钱换尊严”的观感。
事实上,“委屈奖”设立的初衷,其实就是不能让员工太委屈,而非一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遇到纠纷就委曲求全。一旦涉及人身安全、违法违规,超出了合理忍受范围,企业理当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无关是什么行业。
说白了,“委屈奖”即便奖金再多,相信也没有人真的愿意去受委屈。所以,对企业内部设立的“委屈奖”,没必要动辄质疑,这也是企业表明和员工“站在一起”的一种方式。
撰稿/翛然(媒体人)编辑/刘昀昀校对/刘越
推荐阅读:
哈尔滨清理编外人员,“降本增效” 是根本目的 | 新京报快评
即便客运站“正在消失”,也不能让农村“有客无运” | 新京报专栏
因航班延误错过考研复试,“遗憾”不该全由考生承担 | 新京报快评三天瞒报两起矿难事故,监管“内鬼”也需零容忍 | 新京报快评
愿“全网最冷门专业”从此不再是“绝学” | 新京报快评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