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校领导被取消博士录取资格,舆论在意的是什么?​| 新京报快评

公羽 新京报评论 2023-05-11

高校需要一改以往“走个过场”的公示方式,以更加公开、及时、主动、完备的信息发布作为回应。
▲4月13日,青海民族大学发布取消阿进录拟录取博士研究生资格。图/青海民族大学官网截图

文 | 公羽


据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消息,4月9日,该校发布《青海民族大学2023年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结果公示》。其中,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阿进录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拟被民族学(报考研究方向)录取。


面对舆论“此事是否涉嫌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年龄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质疑,校方工作人员回应称“他只是一名考生而已”“资格审查是通过的。”4月13日,青海民族大学发布公告称,经复核,阿进录不符合该校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取消其拟录取博士研究生资格。


针对舆论关心的招生问题,高校及时复核,回应了公众期待。


不过,先是表明“资格审查是通过的”,后又“取消其拟录取博士研究生资格”,学校这番操作,未免显得有些前后矛盾,“这学校班子跟闹着玩似的”,“为什么不符合条件?”网友的疑问,也正是此事让人不解之处,还有待给出权威的情况说明。


其实,前期大家的不解乃至质疑,是因为被录取的对象是本校的党委副书记,给人一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观感,这种在舆论场上的“违和”感,需要的正是详细的解释说明,而非一个复核结果。


跳出个案来看,这起舆情也给高校提了个醒,在研究生招生这样牵动社会关注的大事上,传统的公示方式可能得改改了。


副书记到底有没有报名资格?根据《青海民族大学2023年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1978年9月1日后出生);而公开资料显示,阿进录为1973年出生。如此看来,网民的质疑不无道理。青海民族大学的“复核”,估计也将此纳为了考量因素。


不过,问题可能就出在这个“原则”上。事实上,除了统一招考外,高校研究生招生还存在着名目众多的“专项计划”。不少“专项计划”就有应录尽录等“一人一议”的特殊录取办法。以优惠的招录政策置换高学历人才毕业后回原省份、原单位定向就业,以此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怎么看都是多赢的好政策。


此外,个别院校以及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在年龄上可以适度放宽,甚至不做限制,这也符合招生的相关规定。有不少高校行政人员都通过定向在职攻读的方式拿到了博士学位,实现了人生又一次的向上跨越。但这些在高校里无需赘言的细节,社会公众可就没那么清楚了。这些“特殊条件”或许是阿进录前期通过资格审查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持续扩招,高学历赛道的入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像“博士招生”这样的小众话题走入更多公众的视野是必然,更多网民拿着显微镜来看高校的招录流程、提出质疑也在情理之中。只要程序合规,高校也不必过度紧张。


可以想见,因为研究生招生有复杂性,一些特殊政策公众不了解,以后类似的质疑不会少,社会层面对各类招生工作公平、公正的期盼也日益高涨,因此,高校需要一改以往“走个过场”的公示方式,以更加公开、及时、主动、完备的信息发布作为回应。


如果只是含糊地公示,只会被网友接二连三地挖出来,坏事立马被揭发,好事也变成麻烦。


毕竟,一句轻描淡写的“原则上”“符合规定”或者“不符合条件”,在公告栏里稀松平常,但在公众看来,很可能就是需要深挖探究的关键字眼。


撰稿/公羽(高校教师)

编辑/迟道华

校对/赵琳


推荐阅读:农村相亲“纪实”?别让摆拍套路挑拨了公众情绪 | 新京报快评
禁止将初中生分流到中职,严查之外也需堵漏洞 | 新京报快评
网售“三寸金莲”专用袜,一股酸腐价值观扑面而来 | 新京报快评
非必要不裸检,当成高考体检不能随意突破的底线 | 新京报快评
管好500万辆电动自行车,是一个重要城市命题 | 新京报社论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