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振青年就业率,需更坚定支持民营经济 | 新京报社论

社论 新京报评论 2023-05-20

稳住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是稳住就业和民生的基本盘。
▲5月13日,“就在民企·职向未来”2023年宁夏(银川)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在宁夏(银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行。求职者(左前)在招聘会现场与用人单位交流。图/新华社
新京报社论
今年4月份,全国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为20.4%,首次突破20%。5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相关部门目前正在积极出台政策,将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青年人就业形势会逐步改善。
从整体上看,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连续两个月下降,已接近2019年疫情前的统计水平。这意味着,就业基本盘总体上是在改善的,但就业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青年失业率升至20.4%,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青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着力解决好年轻人就业问题,对于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均意义重大。尤其是考虑到今年我国将有1158万高校毕业生,青年人就业压力更不可低估,必须要采取及时有效的举措,将稳定和扩大青年人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针对青年人的就业压力,相关政策早就在部署。如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十部门就联合印发通知,专门聚焦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全年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确保有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都能获得见习机会。
上个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对失业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要分类予以帮扶;要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采取务实管用措施稳定制造业、外贸企业等就业规模,突出就业导向优化高校专业设置,面向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这类“促就业”工作在眼下毕业季到来之际,都应该持续加力,力争取得最大的成效。
从宏观层面来看,解决当前的结构性就业压力,还是需要继续激发民营企业的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和新增就业。可以说,民营企业对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对眼下的就业压力,需要更加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促增收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这些要求,应不打折扣地落到具体的支持举措上来。
比如,当前部分行业和民营企业仍处于恢复阶段,可能遇到一些难处,从政策上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支持,帮助其加速恢复,也就是扩大就业空间。
另外,产业政策等制定也要有协同意识,注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防止因为一些领域的政策“一刀切”,而对就业造成伤害。如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就要求,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应该看到,青年人就业有着自身的特点,可塑性强,对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更多的偏好,这些恰是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擅长之处。要通过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继续稳岗拓岗,带动青年人就业,也要给一些具备开拓新业态能力的平台企业等更多支持,坚定其发展信心,稳住发展预期。
特殊形势下,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靠发展经济。这一点既需要通过具体的政策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也要落到相关宏观政策的协同发力上,不断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氛围。
稳住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是稳住就业和民生的基本盘。这既要注重短期发力,快速见效,也要谋求长远,系统用功。而“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对于当前的就业压力,也大可不必悲观。政府、企业、社会、个体协同发力,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够凝聚强大的“突围”效果。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杨许丽

推荐阅读:

有必要说清楚,地铁站为何建在了“农田里”?| 新京报快评
我们为什么要带孩子逛博物馆 | 新京报专栏
解决托育难,“带娃上班”之外还能做些啥 | 新京报快评
汽车“盲订”可以有,但别盲目下单 | 新京报快评
“卖崽青蛙”如何才能在城市找到“安身之处”?|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