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为这场“史诗级”高架斗气叫好 | 新京报快评

江城 新京报评论 2023-06-23
公共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有可能身处某场事故现场。

▲此次高架斗气事故现场。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文 | 江城

5月24日,有网友发帖爆料称,上海某高架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蓝色私家车和一辆黄色工程车斗气,最后黄色工程车骑上了高架边的护栏。据新京报报道,当地交警当晚发布通报,证实了涉事两车在行驶过程中存在互相“斗气”行为,致其中一辆工程车骑跨在高架护栏上,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两车驾驶员已被警方控制,警方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严肃处理。

此次事故中,两辆车斗气全过程几乎都被拍下来了,因为过程凶险,也被网民称为“史诗级斗气”。从网传视频看,黄色工程车存在明显问题。当蓝车试图变道时已经打了转向灯,且车身大部分均已通过,但后方黄色工程车突然加速,将其驱离,这个过程本身就很不文明。

随后两车开始斗气,黄色工程车步步紧逼蓝色私家车,不仅已经蹭上蓝车,甚至迫使其撞上了高架护栏,并试图逃逸。至此,黄色工程车已经是严重肇事了。考虑到其市政特种车辆的身份,此行为极其不堪。

蓝车随后彻底“暴走”,在追上黄车后将其直接挤撞上护栏,整个冲突达到顶点。视频曝光后,网上有很多支持蓝车的声音,“做得好”“点赞”“就不能惯着它”,类似声音很普遍。

平心而论,人们能理解蓝车何以愤怒,也是基于对不文明驾驶的感同身受。但蓝车的行为实在过于凶险,在视频中就能看到,若不是被路灯挡住,黄车真有可能掉下高架。如若掉下高架,恐怕就是车毁人亡的局面,此事件的严重程度会立马提升几个量级。

再进一步想,如果黄车掉下高架,是否可能殃及高架下的车辆与路人?对于无辜者来说,这可真是飞来横祸、无妄之灾。

无论如何,违规驾驶不可取,更不能忘记冲动斗气的危险,法治才是正道。事实上,对于蓝车来说,在遭遇黄车挤碰并使其撞上护栏时,就应当立即选择报警,通过法治渠道去解决。

当然,这种方式不如“撞回去”那么“爽”、不那么“解气”,也可能还会耽误些时间,但却是最安全最妥当的。试想,如果真因一时之怒导致惨重代价,那可是几个家庭的悲剧,届时也真的追悔莫及了。

对于为蓝车行为“叫好”的网民来说,或许是出于对不遵守规则的反感,或许是从自身“路怒”的经历出发,故而厌恶黄车的违规行为。但可曾认真想过,当公共安全遭受威胁,路过的人、无辜的人可能都是受害者。

我们不是永远都在一个遥远的、安全的手机屏幕前,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也都可能身处各种事故的现场、附近,真当这些不可控的非理性行为出现,我们是否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被牵连的后果?

因此,在愤怒的情绪之外,人们应当更深刻地理解何谓公共安全。公共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出于何种理由,当人们开始支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时,其实也是把自己置于了危险之中。

目前,涉事两位驾驶员都被警方带走,相信在全网围观之下二人都会受到严肃而公正的处理。但这起事件依然给所有人提了一个醒——人不能被情绪左右,无论是开车还是在舆论场上,都不应该诉诸危险情绪去解决具体的冲突,否则,后果可能是极为沉重的。

就像此事中的蓝车驾驶员,原本是有理的一方,但现在大概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可见,任何情绪失控都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后果。这个简单的道理,值得我们所有人牢记。也希望通过该事件,给所有人一次普法教育,开车时,懂规矩,讲规则。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吴兴发


推荐阅读:

尽快建立反诈屏障,阻挡“AI换脸”诈骗潮 | 新京报社论

这个本该回填的坑,怎么越填越大?| 新京报快评

死刑!强奸未成年人必须付出沉重法律代价 | 新京报快评

家长集体挽留棍打学生教师,体罚不是“负责任” | 新京报快评

电商“顺手买一件”别成“低质”商品流窜地 |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