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光彩!日本连续4次拿到了这个讽刺奖 | 京酿馆

徐立凡 新京报评论 2023-12-14

与其不断在国际场合造势,日本不如塌下心来想想如何不再总是蝉联“化石奖”。
▲11月30日在阿联酋迪拜拍摄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开幕现场。图/新华社
文 | 徐立凡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日本在大会上又获“殊荣”。


据新华社报道,国际环境保护团体“气候行动网络”12月3日在迪拜气候大会期间向日本颁发了讽刺性奖项“化石奖”,批评日本嘴上承诺“对全球脱碳做贡献”,却重点发展火电站的行为。


“气候行动网络”选择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最迟缓、最消极的国家颁发“化石奖”,在每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会多次颁奖。此前,日本在2019年、2021年和202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连续获得“化石奖”,加上这次,已是连续4次“获奖”。


“化石奖”只有模拟性的颁奖仪式。但即使如此,日本共同社也形容这个奖“不光彩”。


日本是“化石奖”的常客


12月3日“气候行动网络”公布的首批“获奖”名单中,除日本外,新西兰和美国也入选。其中,美国是“化石奖”的常客,但日本与之相比更胜一筹。


早在2011年,日本就是“化石奖”得主。2012年,日本等国追随美国,组成了“伞型集团”,拒绝参加《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2013年-2020年)的磋商,在多哈气候大会上再获此奖。


最奇特的要算是2013年。日本在当年“获奖”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宣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新目标,与2009年时的目标相比大幅倒退,从原先承诺的到2020年比1990年减排25%,变为了增排3.1%。这一年日本“获奖”可谓名至实归。


2014年、2016年,日本又因在国内新建50座煤炭火力发电站,并向印尼援建煤电厂,多次“获奖”。


2017年,发达国家集体获得了“化石奖”,日本也没逃脱。此后,在2019、2021、2022年,日本因在煤炭等化石燃料方面的公共支出高达世界首位,一次又一次蝉联。


可以说,日本得“奖”不是新闻,没得“奖”才是新闻。


▲12月3日,人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绿区”的大会标识旁合影。图/新华社


因减排“新思路”而“获奖”


与此前相比,这次日本“获奖”的原因更具讽刺性。这次日本是因大力推广所谓的减排新思路而“获奖”。


新思路就是发展氨气燃料。过去日本大力发展氢能源,但由于氢能源储存和运输成本大,日本的氢能源战略并不成功。


从2021年起,日本改变了思路,把氨气当作了主攻方向。氨气可以储氢,同时也容易液化便于运输。此外,日本的氨气对外依存度不高。日本认定,氨气燃料和煤炭等化石燃料一起使用,就能够有效减轻碳排放。


在12月1日的迪拜气候大会首脑会议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专门宣传了氨煤混烧的减排新思路。


不宣传还好,这么一宣传就给了“气候行动网络”颁奖的理由。“气候行动网络”在一份声明中说,把氢气、氨气与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一起燃烧,看上去是环保了,但其实是给火电站延长寿命,会在亚洲范围内延缓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


“气候行动网络”把日本引以为傲的这项新技术形容为是“漂绿”。


这还真不是“气候行动网络”的一面之辞。事实上,自日本2021年开始宣传推广氨煤混烧后,连七国集团(G7)的其他成员都表示存疑。


在今年4月日本札幌举行的G7环境部长会议上,日本希望在公报中直接把氨燃料和氢燃料列为低碳燃料。


这是想让G7国家为日本的这个所谓新技术背书,结果遭到英国、法国和加拿大反对。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储水罐。图/新华社


押注式减排不被认可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减排方式可以说是不走寻常路,先是不顾一切发展氢能源,然后又不顾一切搞氨能源,再然后又不顾周边国家反对让核污染水排海。


日本的减排方式就是押注式、梭哈式减排。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灾难前,核电还占总发电的25%左右,但核灾发生后,日本48座核反应堆关停,到2014年核电下降为零,对化石能源的占比迅速上升。这是日本2013年新减排目标大幅倒退、2014年大规模兴建煤电厂的原因,日本也因此连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获奖”。


另一方面,日本的能源战略越来越政治化,也导致其摇摆不定。特朗普时期,日本对《京都议定书》三心二意,到拜登时期,日本又积极加入“印太经济框架”下的“印太绿色联盟”体系,以带亚太地区能源转型的节奏,核污染水排海就是强行带节奏的表现形式之一。日本的这种作法,很难被周边国家认可,也影响了日本在光伏等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在COP28会议上,岸田文雄又提到了由日本、澳大利亚及除缅甸之外的东盟九国组成的亚洲零排放共同体,表示将在本月召开峰会,岸田文雄还表示日本期待“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领导作用”。近年来,日本在各种国际场合不断造势,在COP28也是如此。但或许更踏实的做法,是想想如何不再总是蝉联“化石奖”。


撰稿 /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陈荻雁


推荐阅读:
火车站按摩椅“免费就座”不能成空话 | 新京报社论
科学认定演唱会假唱,关乎演艺市场健康发展 | 新京报专栏
“鸡饲料作坊生产养生茶”,别再这样祸害人了 | 新京报快评
首届“强基生”面临考核,别以“转段率”论成败 | 新京报快评
男网红进女厕拍视频被行拘,无底线引流咎由自取 | 新京报快评
无视国际法庭藐视联合国,英国为啥要赖在这一群岛上?| 京酿馆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