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媚抢救病历泄露,患者隐私不能无处安放 | 新京报快评
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12月12日晚,港星周海媚离世的消息得到最终确认。同时有网友注意到,疑似有周海媚生前最后一次就诊的抢救病历被泄露。13日,记者从涉事医院知情人士处获悉,已找到两名涉及病历泄露者并移交警方,一人为医院职工,另一人系其朋友。
因塑造了“最美周芷若”等诸多经典形象,年仅57岁的周海媚猝然离世引发关注。尽管作为公众人物的明星艺人,有时难免要让渡部分隐私,但这绝不意味着明星艺人没有隐私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侵犯其隐私权都要付出代价。
从周海媚离世消息被“抢发”到其抢救病历被泄露,这种对明星艺人的关注方式,显然已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也逾越了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周海媚病历被泄露事件之所以引发众怒,不只是因为此举违背公序良俗、涉嫌违法,还因为人们产生了“代入感”,从中看到了隐私保护的痛点和难点。
由于网传电子病历截图详细记载了周海媚的个人资料、就诊时间、就医症状等各种信息,公众怀疑始作俑者是“内鬼”也就并不奇怪。现在电子病历泄露已有了眉目,等待相关人员的必定是依法惩处。
根据《医师法》《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依法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是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的义务。医生若泄露患者隐私,将面临暂停执业活动、吊销执业证书、行业“禁入”等不同程度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实上,即便周海媚已去世,但其生前隐私依然受法律保护。《民法典》规定,死者的隐私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若出现“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等情况,死者近亲属有权通过法院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此次周海媚病历被泄露事件也反映出,当前医疗服务领域患者隐私保护面临的一些薄弱环节。为治病救人,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知晓、掌握患者的隐私是正常的,但由于过去隐私保护观念薄弱,一些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保护患者隐私的重要性,导致侵犯患者隐私现象一度易发、多发。
总之,无论从医学伦理上,还是从法律角度看,被送医抢救的周海媚首先是一位患者,其隐私权和普通患者的隐私权没有差别。此事也再次给一些医疗机构敲响警钟:任何患者的隐私都要受到严格保护,个体的尊严不能无处安放。
撰稿 / 陈广江(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付春愔
明确“返还”原则,化解彩礼纠纷 | 新京报社论
小孩子真没必要贴“儿童面膜” | 新京报快评
杨丞琳的这种“玩笑话”还是不开为好 | 新京报快评
发烧39℃还让孩子上学,“爸妈们”别再“卷”了 |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