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震致乏燃料池水外溢,日本核电站还安全吗?| 新京报专栏

张田勘 新京报评论 2024-05-02
作为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日本是否应如此依赖核电?
▲柏崎刈羽核电站是日本目前最大的核电站。图/新华社
文 | 张田勘

13年前的3·11大地震造成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相关问题至今还没处理完毕,2024年新年伊始,又一场强震令日本多座核电站发生乏燃料池水外溢,再次引发了世界关注。


据报道,1月1日下午,日本中部沿海地区发生多次浅源地震,其中震级最高的一次发生在北京时间15时10分左右,为里氏7.6级,震中位于石川县能登地区,已经造成相关人员财产损失。


地震灾情令人担忧,但屋漏又逢连夜雨,日本多座核电站被检查到有乏燃料池水外溢。地震发生当天,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即称,石川县志贺核电站一套外部供电系统出现故障,但因另一套外部供电系统正常,乏燃料池(专业术语,指燃烧过后的核废料)冷却等功能仍在运行。由于地震晃动,志贺核电站乏燃料池中有水溢出到周边区域,但放射性物质尚未对外部产生影响。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也发布消息称,当日下午,在检查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1号至7号机组时,发现部分机组反应堆乏燃料池中的水由于地震晃动而溢出,池水没有流到建筑外,未对外界造成影响。目前正在测定溢出池水的放射性水平。


此次日本地震造成的核电站乏燃料池水外溢,是否对人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尚需严格的科学监测、调查等来确认,也需要一定时间。但是,此次事件却再次提出了有关核电站的安全问题。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和核污水储水罐资料图。图/新华社


乏燃料池水外溢有风险


从核电站运营历史来看,目前技术还不能完全保证其安全。而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核电站能否有效避免地震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管理疏忽引发的灾害。


核电站如果发生爆炸和核泄漏,将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造成巨大而长远的危害。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核事故,就是因地震造成核电站核泄漏的典型案例。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核泄漏,包括堆芯熔毁、氢气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核电站周围约14万居民被紧急疏散。


核电站的安全不只是能抗御自然灾害和把人为失误减少到零,还要求要安全地处理核废料。


所有核电站的反应堆都会产生乏燃料,因此需要万全处理这些乏燃料。目前,国际上对乏燃料的处理有三种方式:后处理,深地质直接处置以及中间贮存。对乏燃料进行中间贮存又分为湿法贮存和干法贮存。


但无论哪一种,都需要贮存池。因此,建设核电站的世界各国,都在想方设法扩展贮存池的容量,以便进行湿法贮存或建造干法贮存设施,从而保证乏燃料能够得到安全而暂时的中间贮存。


现在,由于地震,日本多个核电站的贮存池中都有乏燃料池水溢出,说明日本的湿法贮存尚不能保证核废料的安全贮存。这对未来的核电站建设也是一个提醒。


▲福岛核电站事故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曾引发日本民众抗议。图/新华社


日本核电政策该反思了


因为核物质的极大危害性,建设核电站都要追求零事故,运营环境里的各种极端情况都需周全考虑。比如,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经受住了9级大地震,却没能扛住接踵而来的特大海啸。


但作为化石能源贫乏国,日本却高度依赖核电,也因此成为了核电发达国家,其核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


福岛核灾难之前,日本有17个核电站共54座核反应堆。福岛核灾难后,有21座核反应堆退役。但仅仅在2023年,日本就又有4个核电站的17座反应堆在新监管规定下获得批准。


目前,日本海沿岸一共有9个核电站,位于石川县的志贺核电站是距离此次地震震中最近的,直线距离不足70千米,但该核电站与柏崎刈羽核电站一样,目前都处于停运阶段。


此次地震造成的核电站乏燃料池水外溢,也提醒日本,无论运营与否,加强对核电站的全面监管是当务之急。此外,从对乏燃料的处理来看,日本此次出现核废水外溢,也表明其核电站采取的湿法存贮方式和技术也有问题。


湿法贮存要解决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确保贮存池的水不泄漏、不外溢,并可以持续淹没乏燃料;确保贮存池内有充足的空间,中子吸附能力足够强从而避免发生意外的链式反应;在事故情况下,确保冷却水的供应,防止乏燃料熔化。


虽然是因为强震,但也说明在“确保贮存池安全”方面,日本核电站还没有做到。显然,只有通过更科学严格的法规和更切实周到的管理,才能实现安全贮存乏燃料的目标。


事实上,作为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日本却如此依赖核电,有其化石能源贫乏的背景,也有经济方面的盘算——日本经产省认为,核电发电成本十分廉价。


但是,先有核电站因地震造成核泄漏,此次又因地震导致核电站乏燃料池水外溢,这也或提醒日本,是不是该调整其能源发展政策,认真从核安全角度反思其核电发展思路了。


撰稿 / 张田勘(科普专栏作家)编辑 / 何睿校对 / 李立军
推荐阅读:
每一个普通的你我,都是自己的英雄 | 新京报元旦社论历经45年风雨,中美仍需携手向前 | 新京报快评
问诊2小时拍片5分钟,“先检后医”难在哪儿?| 新京报快评什刹海男童落水,提醒“野冰”不能滑 | 新京报快评
雕塑“一孩变三孩”,何以引关注?|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