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工式”参加“黑竞赛”,家长们真没必要 | 新京报快评

戴先任 新京报评论 2024-05-02


家长不要被一些违规培训机构牵着鼻子走。

▲资料图。图/IC photo

 | 戴先任


在重重政策限制之下,“杯赛”的主办方仍在变换名目、违反政策组织大规模比赛。

近日,据新京报报道,1月上旬,关于“希望杯”“华杯赛”“大师赛”等小学奥数“杯赛”的暗号消息又活跃在家长群中。订车票、订酒店,办理港澳通行证……在培训机构的“牵线”和“指挥”下,家长们完成报名、缴费、行前准备等前期工作。

中国父母重视教育,舍得为孩子花钱,而一些竞赛活动,也成了学生敲开掌握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大门的“敲门砖”。一些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竞赛成绩、证书与招生入学挂钩,培训机构可以趁此大赚特赚。各类违规培训因此屡禁不绝。

现在随着寒假到来,各种研学旅游的生意火爆。家长们或者出于培养孩子兴趣特长的考虑,或者单纯想利用假期提升孩子的升学“含金量”,报班报赛的热情高涨,这也让一些培训机构看到了商机。一些“黑竞赛”变身寒假“研学营”,更频繁得活动起来。

更需警惕的是,有机构采取更加隐秘的组织方法,推出不与研学营捆绑的销售方案,且将参赛名额给到学生后就“隐身”。组织方甚至告知家长,可以到了考试地或者考完试再缴费。这种“特工式”参加“黑竞赛”,让相关治理更加难以触达。

与此相对应的,一些不法分子还散布“竞赛获奖,助力升学”谣言、贩卖焦虑等等。泛滥的少儿竞赛活动,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压力,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违背了少儿竞赛的初衷与本义。

其实,针对竞赛问题,教育部此前曾多次出台文件予以规制。如在2022年3月,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新修订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规定全国性竞赛及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

就在今年1月11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等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坚决打击违规“黑竞赛”。

类似规定的出台,就是为了防范“黑竞赛”死灰复燃。但在学生寒假这样的特殊时段,依然要有加码措施。如对隐形变异的“黑竞赛”就要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加大查处、惩治力度。尤其要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延伸监管触角,谨防培训机构变花样儿搞钱,铲除“黑竞赛”的滋生土壤。

当然,对中小学生竞赛活动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确有特长的学生来说,通过各种竞赛活动,能够让他们各展其长,也有助于挖掘其各不相同的潜能。所以,在遏制违规“黑竞赛”时,也需引导少儿竞赛市场步入正轨,刹刹“虚火”,回归公益性正途,剥离“不当利益”。

这也需要广大家长擦亮眼睛,增强防范意识、维权意识,理性消费,注意培养孩子特长,但也不要被一些违规培训机构牵着鼻子走,让孩子的假期困在各种违规竞赛里。

撰稿 /  戴先任(职员)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刘越


推荐阅读:
霉霉“不雅照”被疯传,每个人都可能是AI造假的受害者|薇微说
下水道井盖不用钢筋用“竹签”,安不安全得有个说法 | 新京报快评
让掼蛋保持休闲社交的本来面目 | 新京报快评
大范围雨雪将至,未雨绸缪保障游子回家路 | 新京报快评
小学生获1600斤“年终奖”,一份劳动教育的收获 |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