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年货”让京城年味儿十足 | 新京报社论

社论 新京报评论 2024-05-02
北京城不仅有“烟火气”,也有“文化味儿”,预计今年的春节既有红红火火、张灯结彩,也将诗韵流芳、沁人心脾。
2月1日,北京西城区什刹海广福观内举行了小年传统文化嘉年华活动,变脸演员与观众互动。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新京报社论
燕京又小年。

从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北京的各项春节游园活动正式启动,浓浓的年味儿将逐渐萦绕京城。据新京报报道,颐和园、天坛、北海等市属11家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将陆续推出“新春赏花、名园送福、文艺展演、文展迎新、非遗体验、龙年云游、红色追忆、乐享冰雪、元宵闹春”等九大类、80余项活动,拉开新春游园序幕。

老舍先生在其散文《北京的春节》里说:“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从北京今年的春节档期看,从小年开始全市层面开始正式迎春节,其实就是对这种传统的呼应,这本身也是一种有文化意味的安排。

而京城过大年,文化确实是其中一个鲜明的元素。除了上面提到的游园活动,北京还将全面恢复传统庙会,各区也将结合地域风俗特色,策划开展村晚、舞龙花会、文化市集、民俗文化节、文化嘉年华等文化活动3000余场,为市民奉上家门口的节日文化大餐。

这些活动,无一不在展现今年北京春节文化消费市场供给丰富、特色鲜明,“文化年货”也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北京城不仅有“烟火气”,也有“文化味儿”,预计今年的春节既有红红火火、张灯结彩,也将诗韵流芳、沁人心脾。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北京又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因此,北京也有将春节的文化意蕴发扬光大的“天然使命”。而从今年的春节准备看,北京显然拿出了十足的力气,不仅各色传统节庆活动遍地开花,也在努力打造新的文化年俗。

比如,北京将推出2000场营业性演出,歌舞剧、室内音乐会、曲苑杂坛、脱口秀等各色文化演出争相上演;除20余家热门博物馆外,北京市90%以上的博物馆不再实行预约;此外,西单、王府井、中关村、亚运村四大书城和多家实体书店将举办“书香市集”“旧书新知”等特色活动200余场,部分书店将24小时营业,让书香浸润京城。

这些,相信都将丰富人们的春节体验。届时,看演出、逛书市、逛博物馆,将成为市民新的过年选择。春节不仅是一种对传统的重温,也将逐渐成为人们开拓视野、知识提升、文化享受的契机。北京的文教特色和春节的喜庆热闹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这也丰富了春节的文化意蕴。

放在当今文旅大热的背景下,北京推出的一系列“文化年货”也有特别的意义。在当前各大城市争相打造城市名片的背景下,北京也在努力打磨其最鲜明的文化品牌。相信在这些努力之下,北京的文化优势能够充分展现,在接下来的春节长假中抓住文旅红利,也为即将笼罩全国的春节氛围,提供一抹别样的北京特色。

事实上,春节正在日益成为全球的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走向世界。中国作为春节的主场,更应当努力地挖掘春节的文化魅力,让春节不仅是日历上特殊的一天,也将是由一系列节庆仪式感组合而成的文化综合体,充满着让人流连忘返、赏玩不尽的韵味。

从这个角度说,人们期待北京的“文化年货”能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红火,也希望有更多的城市能够结合自身特色和春节的契合点,进一步彰显春节的文化内涵,让春节以更加多元、厚重、典雅的文化形态,继承传统、融入当代、走向未来。
编辑 / 徐秋颖校对 / 刘越
推荐阅读:
新农合保费上涨,保障能力也需跟上 | 新京报社论
12岁女孩买《民法典》对付妈妈,别只当“段子”看 | 新京报快评
英国欲承认巴勒斯坦国,但方案内含“毒丸”条款 | 京酿馆
“特工式”参加“黑竞赛”,家长们真没必要 | 新京报快评
交友软件不能“交钱”不交友 |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