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为何仍需绿皮车支棱起来 | 新京报快评
受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多地多班次春运列车开启降速、停运模式等预防性措施,主动规避安全风险。
从运输量看,铁路运输至今仍是我国公众出行的主要方式,其中高铁占比又高达64.4%。因此,此次堪比2008年春运的极端天气逼停高铁,对旅客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但每年春运又是交通最不能停的时候,尤其是在今年春运客运量将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如何维持正常的铁路运输,既考验应急能力,也考验各种科技方式的应用,以及人们对待技术的态度。
冬天常见的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都有可能造成自然灾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尤为明显。
就拿高铁来说,大雪、大雾或大暴风雨等天气,会影响到列车行驶的视线,冻雨会造成钢轨打滑,轮轨间摩擦力不足,启动、加减速和制动都受影响。
而当冻雨冻结在铁路接触网的高压电线上时,不仅可能导致短路,电线遇冷收缩更有崩断危险。面对这些复杂情况,也只有两种方式,停运或采取保障措施后限速运行。
在春运节骨眼上,高铁限速甚至是停运,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艰难,已经导致大量旅客长时间滞留在车站、列车内。
这时候,反而是在我国已经被逐步淘汰的绿皮车,并不怕冻雨,仍然能轰隆前行,把高铁甩在身后,并且保证了按时到达,被网友称赞,“绿皮车支棱了起来”。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技术与社会需求面临的“高科技悖论”。高科技在带给人们舒适、便捷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同时,可能也会带来其他问题。
比如,今天的智能化数字时代,大幅提高了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便捷度,但信息选择和明辨真伪的难度也显著增加,甚至不得不为此付出额外的代价。这也是高科技悖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高科技悖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任何技术都不是完美的,也都有短板,因而会造成人们生活的新困境、新难题。此次高铁被冻雨逼停,也是如此。
这亟须解决的就是冻雨等极端天气下的供电技术难题,只有这样才能让高铁具有全天候运行的优点,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而这也提醒我们,在相关技术问题还不能完全解决的时候,不能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需要有备份选择。就像使用内燃机的绿皮车在关键时刻也能支棱起来,就是一个稳妥的备案。
依然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绿皮车,主要是柴油发电,而不依靠接触电网。而且,绿皮车速度相对较低,安全风险也相对较小,因此对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的适应性更强。
当然,解决高铁不耐冻雨天气的难题,也不只是依赖铁路,还有航空和水运可以考虑。这些也都应当在相关预案中,予以统筹安排。
总结起来,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其实也是一个生活常识问题。人们常说,凡事要有AB计划。发展新技术,旧的技术和相关设备也不能立即完全放弃。
这正如今天的数字支付已经如此便捷,但纸币依旧在金融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样,高铁时代,也要适当给绿皮车留出支棱起来的空间。
撰稿 / 张田勘(科普专栏作家)
编辑 / 何睿
校对 / 李立军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