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月均超千元,“脆皮年轻人”花式养生莫跑偏 | 新京报快评

柳早 新京报评论 2024-05-01
“花式养生”只有变成“科学养生”,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强身健体。

▲现在有不少“脆皮年轻人”开始迷恋养生,理疗、推拿、保健品、泡脚包、热敷贴等。图/网络视频截图

文 | 柳早

据工人日报报道,现在有不少“脆皮年轻人”开始迷恋养生,理疗、推拿、保健品、泡脚包、热敷贴等,各种花样一应俱全。有的年轻人月均养生账单甚至超千元,养生投入已经成了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大额开支。


年轻人花式养生,原因也很多元。首先是快节奏、长期伏案、加班频繁的写字楼式职场生活,让年轻人的健康状况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年轻人的警觉。


据某机构发布的《2023职场青年健康状况图鉴》显示,每年运动频次低于5次的受访职场青年超10%,还有超半数受访者饱受失眠、脱发、颈椎病等困扰。很多年轻人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这已经不算是新闻。


而且,年轻人的健康理念也开始转变了,不再迷信身强力壮、血气方刚这类传统叙事,相反,对自己的头疼脑热、腰酸背痛的身体疾病更加关注。


这当然也是一种进步,年轻人开始积极“承认”自己的健康问题,这对于疾病的防治、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有意义的。


此外,逐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让花式养生成为可能。比如,有的公立医院按摩科可以纳入医保报销,有的单位还能二次报销,这让年轻人的养生成本大幅度降低。


多重因素促动下,养生已经成为年轻人之间热门的共同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艾灸、刮痧、茶饮内调、泡脚攻略等“种草”短视频动辄点赞、收藏量过万。


而据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18至35岁的年轻人消费榜单排名中,健康消费跻身年轻人消费意愿的第3名。年轻人越来越舍得在健康上投入,已经是大势所趋。


当然,很多花式养生中,其中也免不了心理安慰、自我欺骗的成分。而这种“安慰剂”也会产生副作用,即让年轻人觉得自己“尽力”了,却悄然置换了改变生活习惯这种更加根本、有效的健康策略,真有了一种“可以花钱买健康”的错觉。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一款名为“熬夜水”的产品成为年轻人养生新宠,宣称可以清火护肝,帮助人们熬夜后“回血”。但专家称其只是熬夜后的心理安慰,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有些人体质不适还会出现腹泻等症状。


可见,年轻人如果太过依赖花式养生,恐怕非但不能改善健康状况,还有可能被包装得天花乱坠的养生产品割了韭菜,让已经有些“虚”的身体雪上加霜。


所以,年轻人关注养生虽好,但也要尊重医学本身的规律,尽可能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保健品,审慎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养生方式,并养成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


鉴于年轻人当前存在的养生焦虑,包括医疗机构、市场监管部门等也都应当有所回应。比如,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科普宣传,并适当配比针对年轻人而开设健康门诊,便于年轻人寻求正规的医学指导。


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当针对市场上各类养生产品加强巡查,如果发现夸大疗效甚至副作用明显的养生产品,就应当及时作出处置,避免年轻人在养生的道路上遭遇各种明坑暗雷,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


总之,年轻人热衷养生,这确实是一种健康理念的进步,但也要避免陷入盲目跟风的境地,“花式养生”只有变成“科学养生”,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强身健体。


撰稿 / 柳早(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推荐阅读:

“我感觉好像没有家了”,听懂年轻人的言外之意 | 新京报快评

文生视频大模型面世,也给AI+教育提了个醒 | 新京报快评

泡馍馆子里,都是我熟悉的关中味道 | 龙年说年味儿

OpenAI视频生成刷屏,对现实影响有多大?| 新京报专栏

回到忻州,我成了龙年喜气里的一部分 | 龙年说年味儿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