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董宇辉“打灯”遭质疑,博物馆直播当有明确标准 | 新京报专栏

杨劲松 新京报评论 2024-05-02
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寻求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平衡点。

董宇辉在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图/“湖北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 杨劲松


近日,董宇辉博物馆直播打灯遭质疑,引发公众关注。


据顶端新闻报道,近日,主播董宇辉湖北行直播时,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连日来,不少网友对其此次博物馆内直播发出质疑,认为博物馆参观须知明确说明游客禁止使用闪光灯,且部分文物为光敏特殊材质,直播补光灯光源可能会破坏文物。


对此,相关博物馆回应,馆内确实禁用闪光灯。而有文物专家则向记者解释:只要控制在合理亮度,保持一定距离,补光灯不会对文物安全产生太大影响,但极为脆弱的古代字画不可长时间曝光于灯光下。


确保文物安全是前提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通过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等活动,博物馆在包括文物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收藏文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防火、防盗、防自然损坏的设施,确保馆藏文物的安全。” 《博物馆条例》也规定:“博物馆应当加强对藏品的安全管理,定期对保障藏品安全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对珍贵藏品和易损藏品应当设立专库或者专用设备保存,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2021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强调,“提升藏品保存环境监测、微环境控制、分析检测等能力,完善博物馆安消防制度建设和设施配备”。可以说,确保馆藏文物的安全,是博物馆开展更多工作的前提。


正是基于此种考虑,为做到文物的妥善保管和谨慎使用。博物馆不仅对展厅场馆安全保障、展厅内的温度、湿度、照明、通风空调系统、安全防护栏等展陈空间环境、展品的储存等均有严格要求,还对展示流程和文物研究方式等严加管理。对于一些等级较高的文物,博物馆还常常制定特殊的管理标准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在博物馆文物展陈和研究中,有时也采取替代品形式以发挥文化价值并有效保护原件。特别是一些对光线和湿度、温度较敏感的文物,更需要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应对,以提升其安全系数,减少展览等活动对其的损害。


一个基本原则是,在博物馆中开展的所有活动,都不应该有损于文物的安全。在库的文物如此,展览展示中的文物亦然。当然,网络直播对文物安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也必须在考虑范围之内。


不能忽视对文物的活化利用


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对博物馆所藏文物的活化利用也不能忽视。


《博物馆条例》指出:“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


提高博物馆展陈质量,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离不开对博物馆所藏文物的活化利用。从更高的层面看,要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也离不开博物馆所藏文物的活化利用。


《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出,实施“博物馆+”战略,促进博物馆与教育、旅游、商业等跨界融合,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从这个角度看,当地博物馆邀请董宇辉直播,其实也是“博物馆+”跨界融合的尝试,可以将其看作博物馆数字化活动的尝试,也可以将其看作为某种特殊的在线讲解活动。


从董宇辉的流量号召力看,这种直播可以提高公众对博物馆和文物的关注度,对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是有益的,可以更好地“让文物说话”,相信这也是博物馆与其合作的重要原因。


但是,无论怎样,这些都不能作为影响文物安全,并与博物馆文物保护相关规则相悖的理由。这不仅可能影响文物安全,同时也使得公众对于“文物保护第一”刚性要求的严肃性产生了疑虑。


如若因为某些原因,因为某些人或事的影响力,就可以将文物保护稍稍地放在一边,那显然也违背了相关原则。这也许是公众对此持质疑态度的重要原因。当然,这其中可能涉及的责任,显然还需要更多细节的披露。


让准入程序更规范


在网络直播风行的当下,现代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科普的过程中,适合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吗?因为一旦以直播的形式开展科普等活动,必然涉及灯光的使用,也有辅助人员的更多活动。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此止步,毕竟不仅仅是直播,在更多的“博物馆+”探索中,都有可能涉及类似的问题。


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其实也可以有更多的作为空间。在文物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寻求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平衡点,寻求公众和社会的共识和理解,寻求新模式和新技术对安全利用的支持,都是应有之义。


比如,不妨跟随时代变化持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许可以将直播定义为某种类型的讲解,制定可以落地的标准或规范,其中还包括前期的科学研究支撑、提高透明性获取支持和理解的公众听证,以及更规范的准入程序等。


再如,对新技术的引入。可以尝试更多地用数字化藏品,智慧展厅和创意展陈来协助直播。如此,既能满足公众和博物馆合作伙伴的需求,又可以保证文物保护第一。


在新场景不断涌现、新跨界合作伙伴快速增多的当下,总会带来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但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无论如何,面对如何兼顾文物保护和利用这个话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而这还需要有更多的想象力和创新,这当然也包括网络直播在内。


撰稿 / 杨劲松(中国旅游研究院)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李立军


推荐阅读:5元也能做,粗制滥造的“AI复活”服务不买也罢 | 新京报快评
“我不愿意缴社保”,灵活就业也需要灵活的社会保障 | 新京报社论解决冥币纸钱问题,不妨以疏导为重 | 新京报快评
博主卖惨牟利被判刑,也要管好背后的MCN机构 | 新京报快评
喊“打人”可触发报警,防范校园欺凌有益尝试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点击下方海报,查看书市总攻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