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后无人施救,水上运动不能无序发展 | 新京报快评
文 | 吴振
据上观新闻报道,日前,在南方某城市生活的徐女士于网络平台上刷到了“皮划艇夜划”的游玩项目,便欣然带着刚放暑假的孩子前往体验。谁知,这次预想中温馨的亲子之旅最后却变成了“惊吓”之旅——中途徐女士和孩子的皮划艇迷失在河道分叉口处,教练也无法确定他们的位置,最后徐女士在漆黑的河道里独行了半小时才回到主河道。
徐女士这样的“惊悚”经历并非孤例。游客秦女士表示,自己曾参加的一次类似活动,中途桨板卡在桥洞,呼救五分钟也无人应答,还有一名队员两次落水,均靠自救上岸。
近年来,各式户外水上运动不断升温。像“皮划艇夜划”这类游玩项目,在不少地方都存在。诸如“桨板逐浪、荧光夜划”“越夜越开心·夜划|夜漂流的诗意风光”等营销噱头,确实很是让人心动。但正如媒体最新报道所揭露的行业现状所示,“夜划”虽好,但安全还是不可大意。
业内人士指出,参与经营“夜划”等水上游玩项目的俱乐部良莠不齐,许多户外组织的领队为兼职,再加上体验者缺乏户外运动知识,风险因素较多。比如,多数情况下,仅是一些专业能力存疑的教练简单传授一下基本划行方法,游客就直接下水划行,甚至一些教练“外行”到连自己都不穿戴救生衣。
而由于教练配比没有明确要求,不少教练往往一人同时带领多名游客划行,经常是“顾头不顾尾”,乃至曾出现“一名教练带领近30名队员下水划桨板和皮划艇”等现象。这使得一旦面对突发事故,很难作出高效专业的处置,出现游客落水后无人施救的危险情况,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还要注意的是,不少划行活动在夜间进行,这天然增加了发生突发事件的几率,也加大了应对救援的难度。
这样的行业现状,一方面与相关领域的管理存在“空档”有关。如俱乐部开设专业培训,需要教练拥有相关证书,但如果只是面向游客教学体验,并不要求教练具备相关证书,只需要会游泳、有责任心、方向感好即可。这种低门槛,不仅使得大量并不具备足够专业能力的领队可以实现“无证”上岗,而且在客观上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准入门槛,导致一些机构蜂拥而至。
另一方面也与经营模式有关。目前,水上俱乐部经营者和户外组织等机构进行合作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多环节的主体参与,容易出现安全责任分散效应。对户外组织来说,自己把责任“外包”给了俱乐部,而游客则会认为户外组织帮自己进行了安全把关,最终就可能出现事实上的安全责任的架空。
必须承认,水上划行作为一种新兴游玩项目,相关管理出现一些盲区,一些经营模式也存在不够规范之处,在一开始是很难避免的。但面对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的水上运动,对这方面的安全监管和市场运营引导,是时候跟上了。
比如,从业者资质、教练配比、水域规划、安全责任机制、安全设备和救生器材配备等,都应该有明确的规范,不能让行业监管长时间滞后于市场的发育水平。这既是保障游客安全的需要,也是为行业发展树立明确预期的内在要求。
在很大程度上说,像“皮划艇夜划”这样的游玩项目,也是一种新的文旅消费增长点。通过完善安全标准和行业监管体系,在激发市场活力与维护安全之间找到一个科学的平衡点,也未尝不是服务好内需提振的应有之义。
不过,个人始终是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参与水上运动,还是得量力而行,在选择机构时也不妨多一些安全考量。
撰稿 / 吴振(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陈荻雁
8500元买跑鞋,中考体测不是“装备”竞赛 | 新京报快评
医生指定院外购药,如何才能不让患者质疑 | 新京报快评
“攻击陈梦”,饭圈文化玷污了体育精神 | 新京报快评
郑钦文夺金,中国网球历史性一刻 |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