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一颗牙拔29颗,牙医别把老人当韭菜 | 新京报快评
“上午种牙下午吃肉”“当天拔、当天装、当天用”“无痛拔牙,一次解决所有问题”“种植牙价格低至百元”……《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部分口腔诊所在宣传时打出上述广告语,一些老年人因口腔问题求医心切,加上信息不对称,很容易落入无良口腔机构的陷阱。
如北京某口腔医院的刘医生曾接触过一名老年患者:就诊时说自己牙疼得厉害,要全部拔掉。但检查后接诊医生明确告诉老人,拔一颗牙就行。可一段时间后发现,老人的29颗牙齿在老家的诊所已全部被拔掉,装了全口假牙后身体一直不舒服、食欲不振。“那可是20多颗牙周很健康、很结实的天然牙”,刘医生对这位“同行”的做法难以苟同。
众所周知,医学领域是专业壁垒非常高的领域,口腔医学也不例外。因此,在面对患者时,口腔医生更应该坚守职业道德和伦理,遵循科学规律和法律法规。
但从报道看,在一些口腔诊所中,这样的要求显然并未被遵守。久而久之,被专业壁垒挡在“门外”的老年人反而成了口腔医疗乱象中被收割的韭菜。
在刘医生举的案例中,原本老人只需要拔一颗牙,但到了“老家的诊所”,却被拔掉了29颗牙,装了全口假牙,并导致老人身体出现不舒服的状况。这样的操作无疑违背了基本的医疗伦理,不仅伤害了老人的身体健康,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是对医疗诚信的践踏,也属于典型的过度医疗行为。
如此割老年人韭菜的做法,显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亟须各方尤其是监管部门予以高度关注。
要知道,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如果相关医疗机构忽略科学判断和患者实际需要草率拔牙、盲目种植,可能引发术后感染、神经损伤。而在这个过程中,拔除的牙齿数量越多,患者感受到的疼痛越强烈,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也越大。
报道中有医生就表示,在现代口腔医学中,牙齿能保留就要尽量保留(某些智齿除外),只有迫不得已才会选择拔除。可见,在口腔相关治疗中,并非拔牙越多越好。这样的常识应该及早得到普及。
然而,现实中,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一些口腔诊所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状况的高度关注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劝患者“多拔多种”,同时通过各类广告吸引老年人前往拔牙种牙。
广告中那些看似便捷高效的口号,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和潜在的欺诈行为。媒体记者在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检索就发现,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关于口腔机构的行政处罚文书有1529篇,其中多数为口腔机构夸大宣传、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这样的现状必须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不能任凭老年人被当作韭菜肆意收割。
对此,医疗监管部门需要持续提升监管的针对性,通过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过度医疗等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进而保障好患者的基本权益。
除了要加强监管之外,要想杜绝类似的口腔医疗乱象出现,还需要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培训,提升医疗机构公信力,同时持续提升口腔治疗的透明度,保障好消费者的知情权。
对老年人而言,还要加强相关方面的科普,通过媒体和社区讲座等方式做好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多措并举,方能避免无良诊所继续坑老人,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一口牙齿。
推荐阅读:1分钱产7篇日入上万,警惕AI文章做大成势 | 新京报快评
中药研磨“狸猫换太子”,振兴中医岂容如此黑心买卖 | 新京报快评
图书封面碰瓷村上春树,出版社是把读者当“韭菜” | 新京报快评
一趟旅程经手三家旅行社,警惕花样套路坑骗消费者 | 新京报专栏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