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下额度就背上贷款,对“黑网贷”露头就打 | 新京报快评
文 | 南木
“您的9000元借款申请已成功到账。”据央广网报道,广西柳州的全先生此前并没有提交过任何借款申请,出于好奇,他收到上述短信后点开链接填写了相关资料,很快就收到了网贷机构1700元的转账。为此,他需在7日后还款2567元。
遭遇如此情形,决不能怪当事人“手欠”。事实上,很多人也都差点“被网贷”:有人也只是查了一下额度就背上了贷款,有人被强行放款后遭遇暴力催收。而且,这些“黑网贷”利率通常极高,甚至年化利率达到惊人的5000%。
借款方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借贷,如今的各类网贷产品,已经成为不少人短期融资的渠道。而网贷的普及,不仅活跃了消费,也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但不管怎样便利化,网贷也要以借款人知情、自愿为前提。
现实里,一些非法网贷机构不顾用户真实意愿,在推广营销时大打擦边球,让人不明就里就签订了借贷合同,还存在息费不透明、实际借款成本高、诱导过度借贷、泄露个人信息等现象。诸如此类的贷款套路,显然构成了不公平交易,甚至涉嫌违法,有关各方对“黑网贷”理应露头就打。
一些“黑网贷”甚至没有合法资质。此前,法治日报就曾报道,某网贷App载明的经营范围并未包括金融信息服务,也未实质明确其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在正规渠道搜索,此类App无法找到和下载,通过特定链接的方式才能下载。
这些“黑网贷”有着远远高出正常贷款的利率。而据最高法规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
目前,主要网络小贷公司(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地方金融组织)向法院主张的利率多为14%,基本均采取法定保护的民间借贷利率上线来操作。“黑网贷”的惊人利率,远超司法保护上限,也就是不折不扣的“高利贷”。
实际上,如今人们获取正规网贷服务的渠道已经很充分,很多正规的客户端都能方便地找到网贷服务的链接。那么,为何“黑网贷”还有生存之地?
首先是“黑网贷”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理。面对从天而降的短信链接,人们难免感到困惑,出于一探究竟的心理,就可能误入圈套。
其次,巨额的利益诱惑,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尽管法律并不保护“高利贷”,但非法借贷机构通过获取借款人个人信息,有能力实施暴力催收或变相暴力催收。为了个人生活不再受到骚扰,“黑网贷”受害者往往只能无奈妥协。
此外,正规网贷对借款人的资质、信用有着一定要求,“黑网贷”很可能进一步降低贷款要求,以低门槛、“零门槛”为诱饵,吸引一部分人上钩。尤其是一些人存在“以贷养贷”“多头借贷”等非理性消费习惯,更容易被“黑网贷”盯上。
因此,斩断“黑网贷”利益链,也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进一步严格网贷资质审核,明确贷款机构的负面清单,确保金融业务活动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要规范网贷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堵上“黑网贷”通过短信群发、社群传播、客户端等渠道发广告的口子。
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能让公众熟悉“黑网贷”种种套路。比如,来历不明的短信链接不要轻易点击,提高个人信息和信用状况的保密意识。也有必要畅通在线举报渠道,开设“一键转发举报”,对“黑网贷”形成人人喊打的群防群治声势。
撰稿 / 南木(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刘越
推荐阅读:
骗电诈分子1800元被行拘,法律不允许“黑吃黑” | 新京报快评
法院4.2元拍卖雪碧限自提,是浪费司法资源吗?| 新京报快评
“对讲坏话的人群起而攻之”:学校不能关起门办学 | 新京报快评
心理教育咨询机构,咋成了抑郁症孩子的“监狱” | 新京报专栏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