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永定这一水库清水泽民一甲子,背后“一波三折”故事令人动容!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闽西日报 2023-11-22


福建省红领巾水库:清水泽民一甲子这是一次意义非凡举动——1958年3月,永定区虎岗少先队员发起为虎岗乡修建水库捐款的倡议,得到共青团福建省委的支持,并向全省少先队员筹资10.6万元。这是一泓筑梦家乡的碧水——革命老区群众苦战2年,于1960年1月,建起了库容5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680亩的“福建省红领巾水库”。

一片三角形的碧波,宛若对折的红领巾,倾注着两代“红领巾”的深情厚爱。位于汀江支流永定河上游,地处龙岩市永定区虎岗镇虎西村的“福建省红领巾水库”,经历数次除险加固,60多年来依旧发挥着灌溉效益,恩泽一方。 碧波见证!这是一份不忘初心的责任,更是一曲水利建设竞相“跃进”的颂歌。

虎岗原是永定著名的旱庄,这里的小溪长年干涸,千亩农田颗粒无收,群众心急如焚、束手无策。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3月,共青团福建省委为纪念革命老区虎岗人民的功绩,帮助虎岗人民发展生产,发动全省少先队员,在虎西村坑源捐建了一座“福建省红领巾水库”。

如今的永定区虎岗镇虎西村

今年72岁的赖达龙是虎西村人,那年只有8岁。“我们听说村里要建红领巾水库,大家都很兴奋和自豪,我当时就是和同学们一起拾拣麦穗捐的款。”回忆当时建设情景,赖达龙依旧记忆深刻:水库建设需要用地,田背村和坑源村的村民二话不说,将稻田和老房子无偿捐献出来;在那个交通不畅、缺乏机械的年代,勤劳质朴的闽西苏区人民用衣橱改装板车,拉下祠堂门前的石桅杆建设导流洞。铁锹迸出火星,劳动号子震天响,日夜兼程、不计报酬,以冲天的干劲,创造了一段佳话







村民回忆水库建设时的情景

1988年,水库已运行近30年,受损极为严重。在永定团县委提议下,共青团福建省委再次牵头向全省少先队员倡导开展“修建福建省红领巾水库活动”。全省少先队员踊跃捐款,最终社会各界共捐资近二十万元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恢复了水库灌溉效益。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历年来,龙岩市水利局持续关注福建省红领巾水库的运行管理和社会效益发挥:2012年水库进行整体除险加固,改造输水涵洞进水口消力池,大坝进行高压强喷灌浆,重建交通桥;2017年进行水库、溢洪道、启闭设备维修养护等项目。

水库持续发挥灌溉效益


初秋时分的红领巾水库,湖光潋滟,秋波荡漾,重现当年风采!然而在2021年,福建省能源集团派驻虎西村第一书记张文环到任之初,却碰上新问题。“7月是台风季节,按理说库容应是满的,但当时只有三分之一库容。”张文环告诉记者,让他最揪心的是,晚上12点,还有老人守在稻田等水。

如何才能为群众存住一汪清水?张文环向上争取19.7万元资金,带领大家向茫荡洋大山脚下的虎西大峡谷出发,进行引水入库管道建设,对库区进行水源补充,增加水库的灌溉能力。“让我感动的是,当时在测量路线时发现接管路线要经过一处坟墓,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法绕开,差点要放弃。坟墓的后人主动找到了我,对我说:‘张书记,听说你要引水进红领巾水库,这是我们村的大好事。不能因为家里的祖坟影响了项目推进,我们兄弟四个商量好了,把咱家祖坟迁走,不为难你。’”

虎西大峡谷


进行引水入库管道建设

正是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这一汪清水又满了。当前,虎岗镇“红领裕农”党建示范基地落户虎西村,探索走出一条绿色生态产业与红色文旅融合发展之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模式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生态鱼养殖和百香果、玉米、大豆种植等果蔬观光农业,开发果蔬采摘等旅游业态,实现“种、养、加、销、游”五环联动,推动乡村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等旅游业态新发展,让“旧”产业焕发新生机。

目前,该基地流转土地110亩,红领巾水库养鱼5万尾,两项年产值达150多万元,吸纳村民就业35人,带动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在基地带动下,全村发展百香果种植15户220余亩,种植传统烤烟110户2000余亩,年产值1600万元以上,虎西村也被列为永定区2023年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村,将获70万元以上的资金补助。


“红领裕农”黄金百香果




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福建省红领巾水库静静述说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故事,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将永远传承下去。


END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融媒体记者:罗姝 谢泽铧 通讯员:郑春生

编校:张学葳 黄达杨 
审核:蔡添高 谢津津监制:王仰华总监制:高营光
版权归龙岩市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往期推荐


实事助学基金会助力闽西老区教育发展

五年蝉联“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龙岩这个山区县有何成功密码?

听!这是青春的声音!这是奋斗的号角!


让更多人知道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