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线上讲座|重读“业余性”——骆伯年与业余摄影的兴起

TAIKANG SPACE 泰康空间
2024-08-31




“专业余·出现代:
骆伯年与同代影人1930-1940s”系列讲座


重读“业余性”——

骆伯年与业余摄影的兴起

Reframing "Amateur":

Luo Bonian and the Rise of Amateur Photography




7. 3.2021  14:00 周六


嘉 宾

郭秋孜 佛罗伦萨艺术史研究所博后研究员


主 持
刘倩兮 
展览策展人


公众参与
本次活动为线上讨论,以下两种方式均可观看直播:
- 在腾讯会议输入ID 140 831 778 进入讲座
-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哔哩哔哩直播间

B站直播间


直播回放
讲座结束后,进入泰康空间B站主页,可收看直播回放。











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大量私人影像的出现使摄影史的书写更加丰富和多元。以柯达为代表的小型相机重新塑造了个体的观看和表达方式。照片不仅仅佐证历史,也是日常生活的纪念品。

置身于急剧变化的都市空间,活跃于上海一带的业余摄影师们展示了个人视角下流动的景观。在杭州从事银行业的骆伯年活跃于都市的业余摄影圈,他的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与传统绘画语言的紧密连结,借用绘画的语言和题材拓展摄影的表达边界;另一方面也展露出与欧美现代主义摄影思潮同步的先锋性和试验性。


骆伯年,《无题》,1930年代,银盐纸基,28.3×21cm



左:骆伯年,《棕之图案 交织线》,1930年代,银盐纸基,19.3×26.3cm (此幅背面骆伯年使用“王素雪”进行署名)
右:骆伯年,《无题》,1930年代,银盐纸基,10.4×10.4cm


骆伯年,《构图》,1930年代,银盐纸基,17.7×29.4cm (此幅背面骆伯年使用“王素雪”进行署名)



本次讲座将从骆伯年的作品入手,探讨本土业余摄影文化的“业余性”、“艺术性”和“先锋性”,分析私人影像迅速扩张的背后,业余摄影师的个人和集体的文化记忆是如何被书写、观看和共享的。





佛罗伦萨艺术史马普研究所柏林跨文化研究论坛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摄影史、二十世纪视觉文化、数字策展。2019年博士毕业于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博士论文《当柯达来到中国:摄影、业余者和视觉现代性,1900-1937》探讨了中国业余摄影的兴起和现代艺术在摄影影响下的革新。发表的论文包括:《业余摄影师金石声的奥德赛之旅:怀旧、战争与流亡》、《摄影的新叙事:数字策展和IIIF》等。










 相关展览 

专业余·出现代:

骆伯年与同代影人1930-1940s 



展期:6.10-8.7 / 2021


艺术家:骆伯年、胡伯翔、胡君磊、黄仲长、金石声、郎静山、刘海粟、刘旭沧、卢馥、舒新城、吴中行、张景琠、张印泉

策展人:刘倩兮

研究员:杨岳

展览设计:戴西云

视觉设计:丁丁

艺术总监:唐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泰康空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