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农村、城郊公办中小学,怎样切实提高学生成绩?一 “敦促家长”篇 - 白话英语0145

武太白 武太白英语 2023-06-08

这是一位东北地区的老师给我出的题目。这位老师是城乡结合部的初中英语老师,所教的大多是“进城务工子女”,他们父母没有时间精力进行更多的监管,这样的孩子底子薄,她不知道怎样才能教好。具体说,有没有可以坚持、每天做一点、长期有效的办法?“让他们先能考上高中,改变命运”。这位老师看到我有过农村教育的经历,所以让我谈谈这个问题。


我要赞扬一下这位老师:真了不起,能这样为学生着想。这不容易!


我呢,也不谦虚,是有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经验,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但放到今天,也不见得不能用。今天我先说两点:


一、承担部分家长职责


如上所述,“底子薄”的孩子是家长监管、或者说家庭教育的缺位所造成的。怎么办呢?


很简单,老师要承担起部分家长职责。事实上,大部分老师对这种情况是心中有数的,只是心里有所不甘,毕竟这本来并不是老师该做的,凭什么硬安到我们头上。


我要说的是,这样想于事无补,还是一切往前看,多想想好的一面。我们承担部分家长职责,孩子们的成长就会顺利一些,哪怕只多一两个成才,那也多了一两个。即便孩子没有“成才”,至少他们多少获得了一点应得的关心和温暖,这段人生没有太孤单。这不也很好吗?



当老师,注定要负重前行。


那么,“部分家长职责”究竟是些啥?如今,吃喝穿,家里一般都能安排。学习上,听写、默写、抄写、背诵、朗读、做题,这些学习活动的检查、指导、督促,本来老师们也要做一些的,现在只是更进一步,独力承担起来。老师所要承担的“部分家长职责”,主要是从情感上,给孩子倾听、理解和慰藉


很多时候,学生情感上无人慰藉,这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相交织,放大了许多问题。请注意,我所说的“情感”,是指失望、恼火、畏难、寂寞、委屈、无助等常见的、普遍的情感。


本来,如果家长跟孩子有良好的沟通渠道,这些是不难化解的,但正因为家长的缺位,这些东西往往淤积在孩子的心里,逐渐发酵、恶化,等到爆发的时候,再想解决就来不及了。


更多时候,这些问题即便淤积了,也不见得就爆发,但它们会以别的方式强调自身的存在——孩子学习逐渐下滑,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不想听讲,课下不做作业。这样的孩子就如同风中的影子,在课堂上、在学校里逐渐消褪,最后的结局是被归为“暂时落后生”。


其实,谁又想这样呢!孩子还小,他们身在事中,难以自拔。家长“没有时间精力进行更多的监管”,那么能帮助他们的,现在只有老师。我的建议是:


(1)多倾听。很多时候,我们老师把孩子叫过去,“你最近是怎么了,成绩不理想呀!你这样不行……”这样的“训话”,实际上是在伤口上撒盐。成绩不理想、表现不佳,这只是看得到的问题。背后,孩子多半也在经受着某种煎熬。老师只顾着表达自己的焦虑和担心,这对孩子来说无异雪上加霜。


那么,要怎么说才好呢?语气要改变。“最近你的成绩不太理想,课堂上表现也不好。你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前半截跟之前的问题一样,收尾却体现出倾听的意愿,特别是,如果能用宽容、理解的态度和语气来说这句话,就再好不过了。


我们找学生了解情况,不要预设立场——“这孩子太坏了,我得好好教训教训他”,要多准备一些问题,让学生多讲一些,我们多听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打开心扉,说出想说的话。



(2)表示理解。不管孩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共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说:你说的这种情况,老师也遇到过。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怎样怎样……这样一说,孩子的感觉会好很多:原来我并不孤单,我遇到的问题,也有别人遇到过!


有的朋友会说,那我要是没遇到过怎么办呢?很简单,就说你以前有个学生遇到过!孩子总不会拉着你去找“以前的学生”三方对证吧!


(3)设法安慰,给出解决之道。其实,很多时候只要孩子倾诉了,说出来了,很多事情就自然化解了。他们需要的就是一种“不是我一个人(遇到这问题)”的感觉。当然,也有许多情况,孩子是需要解决问题的,这就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智慧,能帮孩子想出解决之道。


事实上,即便一时间想不出,“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句话也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安慰。毕竟,I'm not alone,这种感觉总比孤立无援好!


二、敦促家长设法履行职责


前面说到家长“没有时间精力进行更多的监管”,其实我觉得这个说法大有可商榷之处。


一者,“监管”,这个说法流露出的是对孩子的不信任。这样的态度,是搞不好家庭教育的。


二者,真的“没有时间精力”?我看也不见得。“进城务工农民”,很苦,很累,这我们都知道,但要说一个星期都找不出十几分钟时间给孩子打个电话,这也不太可能。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做老师的,一方面要自己肩负起部分家长职责,另一方面,要锲而不舍地、持之以恒地敦促家长设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完整的成长环境,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只有他们的成长是健康的,他们的学习成绩才有长期不断进步的可能。



要家长做些什么呢?基本上有如下几条:


1、如前所述,每周至少抽时间给孩子打个电话。如果能见面,那是最好。这个电话并不需要很长,十几分钟就够了,并且我们可以告诉家长,无需说很多话,主要是准备好问题、理解和安慰的话语,听孩子多说,给孩子安慰和支持。两个字:耐心。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这两个字是最需要的。


2、多跟孩子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家族历史。这是只有家长才能做到的,老师无法取代。其实,很多时候不需要家长刻意去讲,孩子总会问起的:爸爸妈妈,你(们)小时候有些什么故事?说来听听!如果孩子没有问,或者孩子已经大了,不再问这些,家长也可以主动跟孩子说一说。


我的切身体会是,向孩子讲述父母的成长故事和家族历史,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族中所处的位置,他们能够借此对人生、对社会、对眼前的学习生活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不管什么事情,了解了、理解了,做起来就不太容易畏难,而“进城务工子女”孤身在校、缺乏家庭关注,特别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讲述成长故事、家族历史,是缓解、甚至消除畏难情绪的良药,一定要让家长配合做起来。




3、定期不定期给孩子买点有意义的小礼品,给孩子情感上的温暖和精神上的鼓舞。


我们汉语,博大精深,有时甚至不太好懂,比如这个“定期不定期”,究竟是定期还是不定期?我的理解是,既要有定期的,也要有不定期的,这才叫“定期不定期”。


按此,“定期不定期给孩子买小礼品”,就是既要定期买小东西,也要有不定期的“惊喜”。这样,家长跟孩子的感情联系就会越来越紧密,精神共鸣也会越来越深刻。


比如,务工当地的邮局,一般都有杂志、当地报纸和邮票、明信片什么的。可以指点有心的家长给孩子定期不定期买些邮票、明信片,甚至是当地的杂志、报纸,寄回老家给孩子。至于说图书,那更是多多益善,尤其是彩色的、图文并茂的、增长知识、扩展见闻的。


有时其实只要家长省下一两包香烟的钱,这些就都有了着落。有的朋友会说,家长要能想起这些,他们的孩子还要我们发愁吗?我觉得,“进城务工农民”朋友毕竟所受教育有限,对子女的教育,他们是有心无力,不知道怎么办为好。这方面的启发和指导,还是需要我们老师来进行。


当然,我们也不能对此寄望过高。我觉得,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通过锲而不舍的敦促,第一波能有两三位家长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好了。万事开头难,但不开头,哪里有万事?


因为篇幅的关系,今天的探讨只能到这里了。下周,我来跟大家聊聊英语教师的自我修炼:有哪些可以做的事情?如何长期坚持,取得成效?


万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就开始吧!


------------------------


“白话英语”系列文章2017年总目录(含2016年总目录链接)


临近中考,英语复习中还有哪些需要做的事? - 白话英语0143


小站维护不易,有条件的朋友请长按下面图片,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打赏。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厚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