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材访】这个“工”派设计师有点感性

2017-06-16 材料馆


“材料本身拥有很大的魅力。材料并不一定是设计的辅助,也可以成为主角。”

——高雷


设计师介绍

INTRODUCTION DESIGNER


高雷

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学院

工业设计专业

是典型的"工"派设计师

对材料、工艺的挖掘有着工科生的理性思考

但又自小热爱美术

对设计的艺术和审美难免带有感性色彩


毕业后

在深圳一家设计公司启世设计keys做ID设计

后来又供职联想

现在努比亚(中兴)做CMF创新开发


12

手记✎  采编 黄小芳

高雷是一个随性、耿直的强迫症患者。作为CMF设计师,他认真、严谨、负责,不断“纠结”。黑色镜框下,各种各样的想法在“冒泡”,有些或许就是CMF带来的。


采访内容

INTERVIEW CONTENT


联想S920,国内首款5.3寸智能手机


在联想期间做的一款"shuttle"梭形设计语言的项目


在联想期间做的"yoga"系列的pad设计


在努比亚期间参与的Z11尊享咖啡金版的CMF设计


高雷说

与其认为设计师有完美主义

不如说是有强迫症,比如锁门检查三遍(笑)

完美主义是因为CMF要对生产负责

在保证生产的基础上

颜色和工艺等都要尽量调到完美

延伸到生活中

所有可以与设计结合的地方

设计师都喜欢提意见

就是“吐槽”


下面看看

这位自贯“吐槽”之名

回答问题

却十二分认真的设计师

在想些什么


Q:从一个有成绩的ID设计师转到做CMF开发,您为何会做出这种决定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兴趣,本身对CMF有着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几年前还在联想工作时,参加过一个交流活动,一位有海外留学经验的设计师分享了他的经验。他说,老师曾让他们用指定的几种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认知去设计一款产品。一般来说,设计是先有课题、知道要什么,再去思考什么材料最能表达设计意图……但这个课程反其道而行,是从材料角度出发做的设计。


材料本身拥有很大的魅力。材料并不一定是设计的辅助,也可以成为主角。

在联想期间做的玻璃概念手机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也驱使我作出了这个决定。几年前,有一个视频很流行,让一块金属变成一款车。视频讲述的是一块金属如何经过各个加工工段,最终变成一个汽车骨架和外壳的过程。这个视频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让我对一个产品的加工过程产生了兴趣。


这两件事,感性驱动加理性驱动,最终让我从ID设计转向了CMF开发。


Q:那ID和CMF的差别是什么呢?您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其实ID和CMF并不是两个独立的设计分支。一定要表述的话,应该算是设计师思想的两种现实展现形式,一个偏重造型,另一个则关注后期的色彩和材料搭配。很多人会拿服装设计做比喻,说CMF设计师相当于给服装设计师选择布料或开发新面料。这是在设计师做了造型之后,往骨架里面填充东西。


在联想期间设计的三防手机


但在我看来,它们之间更多是相辅相成的。我做的是前期CMF,在ID概念设计阶段,我就参与其中了,这与后期CMF的区别还是蛮大的。在ID概念设计时,我需要给ID提供一些关于色彩、材料方面的建议,辅助他们表达出设计意图。ID与CMF密不可分,在前期就需要互相融合,而并不是简单的后期填料。


在联想期间设计的背面多边钻石纹肌理的女性玻璃手机


我觉得ID与CMF最完美的一个形态是不分类的。不过目前很多企业会明确地区分开二者,大致是为了细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这样对整个公司的运作可能有所助益。


Q:您认为自己是CMF设计师还是CMF工程师呢?


还是偏CMF设计师多一些吧。


我之前学的是设计,多年来的工作也主要围绕设计来开展,设计思维不可避免地会先入为主。之前觉得这是个缺陷,后来慢慢觉得可能算是优势。从企业来看,不可能所有的概念都是从现有的生产工艺推测出来的,很多创意的来源是天马行空的想法、灵光乍现的创意点,或是基于解决用户痛点的思考,这些都是从设计角度出发在思考问题。



联想S850,首次将发光logo运用到手机设计中


我个人的优势可能是设计,但设计师和工程师是相互补足的,还有很多需要向CMF工程师们学习的地方。


Q:能否分享您遵循的一些设计理念吗?


“设计理念”一词最早是从室内设计和空间设计繁衍出来的。室内设计的元素比较多,整体的统一搭配和协调可以体现出设计师个人的风格。


而目前很多CMF从业者是在为企业服务,“设计理念”更多可能是指设计血液。站在公司或品牌的大角度讲,设计出来的东西要符合公司的设计风格,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在联想期间设计的一款"壳套一体化"的pad设计


拿我来说,我几乎参与了公司所有产品线的CMF语言设计,所以主要要把握一个大的原则,而不能像独立设计师一样顾着自己的设计手法,让别人一看就产生“这是某某的作品”的感觉。


具体来说,我的设计原则就是在为公司某一款产品线提工艺建议和需求时,提三个问题:为什么要用这项工艺?工艺的来源是怎样的?这个工艺能不能体现出设计需求?简而言之,就是对一项工艺追根溯源,用工艺的故事为设计做佐证。


Q:国内企业在创新应用方面,是否已经有了自己的道路?


2015年,国产手机集体爆发,主要原因是软件和硬件上的优化,整体搭配比较好,用户体验大幅提升。消费者们突然认识到,原来国产手机也可以做得很好。


作为设计人员,摒弃这些技术因素,可以看到手机厂商汲取了家电厂商20年的经验,对国人外观审美方面的需求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体现在色彩、材质等应用上,国产手机厂商的表现都比较驾轻就熟。


在联想期间做的将"think"元素与手机结合起来的一款设计


另外,国产企业在“微创新”方面动作比较大,就是在现有比较成熟的材料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改成符合国人审美或中国消费社会比较喜欢的设计风格,即本地化。


目前国产企业对市场的引导性方面做得还是不够,但在面对消费者需求上几乎做到了“有求必应”。


【后记】


结束采访后,与高雷闲扯,聊到如何排解“生活低潮”,他冒出一句:“聊天就挺好。我有低潮,你有低潮,认知各有不同。聊天很像交换‘低潮’的过程,一不小心很多低潮就聊过去了,”他顿了顿,“当然,有空就去旅行了。”


如果对《材访》往期有兴趣,点击下方☟

☞【材访】这个美女设计师有点帅

☞【材访】时晓曦:设计师是用“腿”做设计的

☞【材访】设计师是上帝的助手——杨文庆







2017.11.2-2017.11.4

风轻云淡的日子

深圳喜来登酒店

TTF论坛

CMF嘉年华

不见不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