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南大校友华春莹履新外交部部长助理
10月24日,外交部官网“主要官员”一栏更新,我校校友华春莹升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分管新闻、礼宾以及翻译工作。
今年51岁的华春莹出生于于江苏淮安,1988年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93年,华春莹进入外交部工作。2012年,华春莹出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她,努力而坚定
尽管高中成绩优异,但在南大外语系众多佼佼者中,华春莹的成绩并不是十分突出。但华春莹在南大的四年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前进的势头与动力。据老师回忆:“当时华春莹的学习并不是数一数二的,但她很有主见,独立性很强,学习也比较用功。”
刚进入南京大学外语系时,华春莹口语欠佳,但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一年的大学生活后,她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且可以用流利自如的英语和外教顺畅地交流了。这背后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为了让自己的口语进步得更快,除了自己跟着收音机纠正发音,她还经常与外教沟通,硬是在一年的时间内,将自己的短板变为优势。南大退休教师金筑云老师对华春莹的英语口语能力给予了极高的肯定。“她的口语发音很纯正。”
作为一名经常在外交舞台上活跃的发言人,在南大学习期间,华春莹也展露出了她非凡的口才和思考能力。
华春莹大学时期的室友周丹丹回忆道 ,每天晚上宿舍闲谈的时候,室友们喜欢将自己的困难说出来,期待获取一些建议与评价。而她们最喜欢的就是华春莹的点评。因为她在帮助别人解决与分析问题时,总能说得头头是道,说到问题的关键点上。虽然年龄不是最大的,华春莹却总能以自己的见解成熟地看待问题。 周丹丹说道:外交部发言人,发的言要让人乐于倾听,在简单的话语中明白道理。华春莹在大学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能力,她说的话,总会让人觉得说到了要点上,说到心里去了。但说话的时候,也不会套用大道理,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她,智慧而从容
在南大学习期间,华春莹的同学喜欢称她为“迎春花”,这刚好是她的名字倒过来读的谐音,也与她四月百花盛放之际的生日相呼应。而华春莹也喜欢这个称呼,每每有人这样称呼她时,她总会亲切的大声回应。
现实中的华春莹也确实如迎春花般温和恬静不张扬,在外交部蓝厅接受着来自各方的考验并沉着应对。
在面对美国记者恶意炒作中方监听特朗普手机的阴谋论时,华春莹机智的答出诸如“感觉美方有些人真是在不遗余力地角逐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如果担心苹果手机被监听的话,可以改用华为手机”这样的回答,既化解紧张气氛又充满智慧地进行了回击;
在澳大利亚总理要求中国政府就漫画一事道歉时,华春莹犀利地用三个反问回击:“那么澳大利亚的军人派到阿富汗去,是不是澳大利亚政府的行为?”“澳大利亚有军人犯下如此残暴的罪行,澳大利亚政府是不是应该feel ashamed”“是不是应该为他们的军人在阿富汗残杀无辜的平民feel ashamed”;
在记者问道:”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昨天称,中方阻止中美达成贸易协议以扭转两国紧张的经贸关系。你认为这一说法准确吗?”时,华春莹回应道:“美方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已是世界公认,但是当着全世界人民的面,美方有关官员居然如此颠倒黑白、倒打一耙,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令人感到震惊。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如此种种精彩的回答,展现出这朵“迎春花”在南大的培养后绽放的最坚毅形态,也展露出南大浓厚的文化底蕴熏陶下的学生形象。
她,简单而精彩
华春莹的同学周丹丹回忆道:她的老公去北京出差时拜访过华春莹,留下的印象便是她的家很简朴,生活也很简单。
此外,华春莹也是一位运动达人。2013年,从未接受过网球系统训练的华春莹参加外交部的网球培训。随后的每个有空闲时间的周末,她都会积极的参与到培训中,慢慢提升自己的网球能力。2015年,华春莹进入网球协会志愿者骨干队伍中并开始参加网球比赛,她对网球的热爱也是愈加热烈。
即使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华春莹也会在周末早上准时前往训练场并认真投入。她说,到了球场就能放空一切,释放自己的压力。她在打网球中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这就是华春莹,生活中简简单单,却在热爱的地方闪闪发光,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智慧而从容的中国声音。极致的简单和万分的精彩,在她身上达到了巧妙的融合,使她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华春莹。
他们,是外交舞台上的南大人!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大的校训刻进了华春莹的人生行动中。学生时期的华春莹孜孜以求,工作中的华春莹依旧发扬“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风格,如迎春花般绽放于外交舞台,迎来中国外交的春天。
而除了华春莹,南京大学还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外交人。他们就如校徽上的紫色一般沉稳庄重又不失内涵。对外不卑不亢,展露南大人的集体面貌,展现出崛起中的中国形象。
崛起中的中国,需要华春莹这样的外交人向世界发出来自中国的声音。而走过百廿风华的南大,培养出了一批批外交人,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