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海阔,迷途寻我,论文见刊Nature的南大物院学长这样说......
他是党支部副书记
积极投身基层防疫工作,
他是博士研究生国奖获得者
南京大学本科优秀毕业生
以第一作者在顶刊Nature上发表论文
在声学非厄米拓扑这一国际难题上取得突破
他读马克思,看美剧,听音乐,参加社团
……
有着一切少年的激情与少年的苦恼
毕业于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13届物理竞赛班,
他是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9级博士生
南京大学年度人物2021年度人物
胡博伦
01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胡博伦最初也对自己该选择哪条道路感到迷茫。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高中在物理竞赛班,所以想当然地选择了物理这条路,但本科阶段也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很多路是走着走着才渐渐有了目标的,而胡博伦的目标也变过很多次。
在大二下学期分流的时候,他选择了声学这样一个偏应用的专业。读研之后,胡博伦又觉得做研究很有意思,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更容易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选择自己的道路时,要考虑的事情有两个方面,满足自我与满足社会,满足社会对那时的我来说为时过早。因此我优先考虑了自我满足这一方面,选择学术其实就是选择了一条自己觉得没有那么无趣的路。然后再慢慢考虑如何满足社会,这是任重而道远的。”
”谈及学术之路,胡博伦说,其实自己是误打误撞走到这条路上来的。在大多数人看来,胡博伦能在学术上取得这样的卓越成就,一定是天赋过人的,但他自己却不这样认为。
“天赋肯定是重要的,能决定你最高的高度,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努力和运气,只要肯努力加上一定的运气,每个人都能达到令自己满意的高度。”胡博伦笑着说:“我觉得考进南大的人天赋都不会差,毕竟我们都是从‘地狱’高中模式过来的。”
胡博伦认为,学术有很多种方向,有些是纯理论的方向,有些是偏实验的方向——“整体来讲,学术圈要对接工业圈,工业圈则更强调(倾向于)对实践的认可。这就使得某些需要很强理论基础的、也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纯理论学科显得比较弱势。”胡博伦建议将来想要搞科研的同学们首先要问清自己的所求,再决定是否并如何来走这条瑰丽而漫长的道路;而无论以后要搞偏理论还是偏实践方面,把专业基础和英语学好肯定是没有坏处的。
02
青年如火,乘风破浪
当初胡博伦竞选年度人物,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能够当选实是意外之喜。他谦虚地将这一切归功于运气的眷顾,并感佩于学校对基础学科的重视程度之高。但胡博伦攻克国际学术难题、为国争光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当选可谓名副其实。
时间回到2021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刘晓峻教授和程营教授课题组首次基于碳纳米管(CNT)薄膜的热声效应提出了一种构建等效声学增益介质的新机制,并实现了受拓扑保护的新型非厄米耳语回廊,获得了对不同手性声波回廊模式的精准调控和定向分离。北京时间2021年9月2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非厄米拓扑耳语回廊(Non-Hermitian topological whispering gallery)”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DOI:10.1038/s41586-021-03833-4)上。南京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物理学院博士生胡博伦为第一作者,张志旺博士后、程营教授、刘晓峻教授及西班牙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Johan Christense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工作将非厄米物理学和类拓扑绝缘体这两个当前重要的前沿领域相结合,开辟了等效声学增益介质的新途径,为基于经典声波体系研究非厄米拓扑物理中的新奇现象提供了新方向,相关技术方案也可推广到MEMS声表面波体系,有望推动非厄米拓扑声学的发展和应用,在声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问及发表这篇论文的心路历程,胡博伦说:“其实发文章就是做一个东西,解决一个问题。想起那时的自己,也确实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把所有东西都往难了做,(什么是)别人没做过的我就做它......我当时可能确实有点‘憨’,想着就做这个吧,万一做出来,那就厉害了。”胡博伦认为,研究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千奇百怪、难以预期的问题,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地方推进不下去,都无法成功,“这里更要感谢我的导师刘老师和程老师,以及课题组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在大家的帮助下,还有运气的眷顾,我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而且他觉得比自己更优秀、更出色的人还是太多了。“在答辩现场我遇到了现工院的林(仁兴)学长,林学长比我优秀得多,我们都觉得像自己这种纯做学术的肯定要‘凉凉’。”胡博伦笑着说:“但学校确实对基础学科的发展比较重视,最后还是给了我们一个相当大的肯定,这一点是很感谢学校的。”
对于博士生涯,胡博伦认为,课业与课外的生活既是相互制约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要如何实现,也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对学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只要敢拼,只要敢‘卷’,肯定是能‘卷’到一个高度的,但在此之外你还有个人的身体,个人的爱好和个人的生活空间,这就需要自己去把握了。”
03
翾翾图南,云程万里
胡博伦本硕博都在南大就读,可谓与南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当初之所以选择南大物理学院,是因为南京大学底蕴深厚,而自己想学的物理专业也在全国名列前茅。追忆起自己的本科岁月,胡博伦不禁感慨:
南大对本科生的重视和教育程度很高,放眼国内,南大本科生可以享受到一流的待遇,尤其是教育资源。
”胡博伦还给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那是他在物院学生会外联部工作的时候,第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办好迎新晚会,为此他与几个同学结伴从仙林出发去往鼓楼。那时手机定位精度还不完善,对着新街口地铁站的20多个出站口,他们不禁陷入了迷茫。“当时智能手机刚刚普及,我们几个同学仗着手机上有个地图就敢往这边跑,然后在新街口地铁站迷了路。”胡博伦笑着说:“有个学长说‘我认识路,我带路!’然后我们就都被他带‘没影’了......当时我就觉得南京这个城市是很大的,这个世界也是很大的。”
04
新雪孤鸿,慷慨幽歌
提及个人未来发展,胡博伦戏谑自己说“科研这条贼船基本上是下不去了”,但是他也认为,如果一直局限于科研界,看问题都是科研界的角度,那么眼界就会非常狭窄,是不利于个人发展的。“后面可能还是专攻科研这一条路,当然也可能会去企业见识一两年,看看外面对科研界的评价,包括科研界该如何从内到外地完善自我,去符合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胡博伦说:“另一方面,我也需要多方面地认识自己。特别是在学校和纯学术圈里呆的时间太长了,可能需要再去开拓一下眼界。”
正如第一次来南京的时候在地铁站迷路,胡博伦认为自己可能需要再重新“迷一次路”,在迷路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胡博伦也有着留校任教的志愿,但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他将通过努力继续提升自我。胡博伦笑着说:“其实我觉得自己挺普通的,关键在于认识到自己的普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努力。优秀的人有很多,大家都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闪耀。”
关于学术的求索历程,胡博伦认为,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实现自我满足的途径。“我本科时上过一门通识课,叫做中国古诗词鉴赏,当时老师让我们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我选的是《登幽州台歌》。”胡博伦说。比较年轻的时候,这首诗歌在他来看还是很‘中二’的,以为说的是要做那种空前绝后的人。后来慢慢理解了,才发现所谓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其实是在说,历史长河中没有一个人是和你一样的,看再多别人的路都不如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觅得真我,并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发光发热,坚定地走下去!
高中的物理竞赛班,是胡博伦物理之路的起点,也是他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起点,那里承载着他拼搏的岁月与如火的青春。对于高中母校,胡博伦说:“郑外作为我们河南省首屈一指的高中,我很荣幸在那里度过了三年充实的高中时光;也欢迎更多的学弟学妹,来到南京大学,接受我们中国首屈一指的本科教育!”
同时,作为过来人,胡博伦也想对整个河南省的考生说:“能在那个环境下脱颖而出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样的道路,只要找到自己的需求,达到自己的平衡,都可以取到一个很好的成果。高考也只是一个分流的路口,只要找到自己的那一条路,都可以过得很好。”
- 推荐阅读 -
出演《夺冠》、六折桂冠!
南雍山下的女排队长!
星河、云昴、宇宙微光……
天文山上的小院里,有他自己的时区
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栋梁特等奖学金获得者……
他是具有世界胸怀的南大地理人
采访|郭彦辰
文编|郭彦辰
美编 | 栗思淇
封面 | 曹懿鑫
责编 | 马文静、侯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