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栋梁特等奖学金 | 致力灾害性天气研究,她为民生保障事业倾注力量!

南大招生小蓝鲸 南大招生小蓝鲸 2024-03-19


在南大

她与大气科学结缘

埋下科研理想的种子

在南大

她与家人般的朋友相知

获得前进的底气

 

她甘坐冷板凳

渴望推动科研成果落地

反哺民生保障性事业

她就是南京大学栋梁特等奖学金获得者

2020级大气科学学院本科生 刘怡




刘怡,毕业于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级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学生。


曾获2023年度栋梁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基础学科论坛一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浦蓝大气奖学金、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南京大学基层学生会组织优秀个人、团学骨干培训班优秀营员等荣誉。曾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资助,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中芬赫尔辛基联合科考项目。现任大气科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支委,曾担任大气科学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涂长望讲师团讲师部部长、大气辩论队成员。



与大气科学相识:折服于应用性学科的魅力



初入南京大学的刘怡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方向,但南大综合开放的专业环境为她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


作为地学拔尖班的学生,刘怡大一时通过地学专业的四个学科——地质、地理、环境和大气——的通识导论课初步接触到各个学科前沿的知识。在大一一年的学习过程中,她逐渐被大气科学的应用性特征吸引,一颗向往大气科学的种子埋进了她的心中。同时,作为地学辩论队的一员,她还抓住了在辩论队与研究生学长学姐相处和交流的机会,向学长学姐们了解了更多专业知识,并进一步知悉了研究生的学习模式和生活状态。这些经历为她的科研理想的萌发积蓄着能量,助推她在日后选择大气科学专业并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而让那颗种子终于萌发出芽的契机,则是刘怡大一暑假返回家乡河南时遇上的郑州暴雨事件。当时辩论队中来自大气科学专业的学长姐对于这次灾害性事件的分析,让她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专业学习与生活场景的交叉碰撞,这也让她更加明晰大气科学专业知识的实用性意义。这促使她坚定地走进大气科学专业,开启探索之旅。此外,她在大二时还参加了一个基于郑州暴雨事件的台风眼主题大创项目,最终也取得了满意的成果。这一正向反馈再一次激励着她继续在这个专业耕耘下去。她也在这个项目的基础上,于去年暑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基金项目,最终顺利入选,获得了基金资助。


本科就科研!听听十万里挑一的他们怎么说 


大气专业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鲜明的应用性,小到天气预报,大到灾害预警,看得见的惠民应用场景让我研究起来更有动力。”大气科学是一个带有公益性质的学科,其科研成果对国家的民生保障性行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每年都会有台风、暴雨以及各种各样的天气事件,我们所学的知识跟生活比较贴近。尽管科研成果的转化会比较缓慢,但我们也能够实实在在看到成果之后在生活中的应用。”专业知识反哺民生保障性事业的意义,点燃了她学习的动力


刘怡在去年9月参加新基石科学基金会举办的“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左边为刘怡


在南大学大气:无限宽广的平台

/


刘怡所在的大气科学学院自1924年建立,今年将迎来它的一百岁诞辰。历史悠久的学院为学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厚的学科资源保障。在课程方面,刘怡所上的专业课大多会用到自己的老师或者老师的老师编写的教材,这一历史传承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机会去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基础理论,打下更坚实的专业基础。


课程学习之外,学院也与世界顶尖高校合作,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出国交流机会。去年8月,刘怡就参加了“中芬赫尔辛基大气与地球系统全球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前往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进行访学。在交流过程中,刘怡得到了不少科研技能上的培养,最终团队的研究成果也受到了赫尔辛基大学教授的肯定。“这样的短期交换项目,训练了读文献、处理数据、做报告之类的技能。虽然研究方向不同,但是整体的逻辑和基本的训练过程有很多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对本科生来说,这是一个培养科研技能的好机会。”


刘怡与芬兰markku院士的合影


除了与赫尔辛基大学的教授们进行交流,访学团队还前往当地的气象局、气象仪器公司等地参观学习,与相关工作人员展开热烈交流,了解了很多国际上相关的热点研究。这次出国交流经历开拓了刘怡的视野,为她未来的科研探索提供了帮助


访学团队参观Vaisala气象仪器公司


不只科研:“他们在我心中是家人一样的存在”



在专业学习之外,刘怡除了参加学院的辩论队,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大二时她担任了院学生会文体部的副部长,大三时则成为了学生会执行主席。


刘怡在学代会上作工作报告


在高频次的工作交往和日常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刘怡在学院里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幸运我能在大学拥有这样一些像家人的朋友,让我不需要一个人消化情绪,在做各种决定时也有朋友愿意与我一起面对。”谈及朋友,刘怡的语气中洋溢着笑意。她直言很乐于跟他人打交道,也很需要从人际交往中获得情感需求。很难得的是,在最好的青春,她正好遇到了这样一群朋友——他们相逢于同一个校园,面对着相似的挑战,成为了彼此的支柱和底气。


大气科学学院2021迎新晚会合影,一排左六为刘怡


此外,她还在涂长望讲师团的讲师部担任了为期一年半的部长,期间参与了不少科普活动,其中包括与研支团合作开展的面对云南和湖北的线上支教,还有线下开展的气象局开放日活动等,有时也会进入小学和社区进行科普宣讲。“看到小孩子对我们介绍的东西感兴趣,会很有成就感。”他们传播知识,也期待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颗蓄势待发的种子


刘怡在给小朋友做气象科普


尽管在课余工作和活动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刘怡依旧乐此不疲。“我认为学生工作和学业并不冲突。我通过组织活动收到一些好的反馈,这会让我感受到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认识了更多的人,交到更多朋友,减少了自我迷茫和情绪低谷。”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刘怡都善于从正向反馈中汲取动力和情感价值,也形成了一套行动法则:“只要专注于当下的事情,没有什么是做不来的。”


甘坐冷板凳:致力于让科研成果落地



目前,刘怡已经拿到了本专业直博的资格,将继续在台风灾害预警领域研究攻坚。“踏踏实实做研究,希望推动研究成果的业务应用。”基础研究难度大、科研产出相对较低,刘怡直言在确定直博方向时也考虑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坚持本心,攻坚克难。无论是慎重的考虑,还是最终的决定,都足以见得她对科研的热爱和决心。



最后,回念母校河南省实验中学,刘怡言及幸运,也言及感激。“很感谢我的母校没有唯成绩论,让我的高中生活不会只有刷题,我们在繁重的学业之外依旧有机会参与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在排解学业压力的同时也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建立起情谊。”高中三年的同窗情让毕业数年的她依旧对中学母校充满认同感和归属感。除此以外,她也笑言非常怀念学校的食堂。“前几年因为疫情没有办法回校,虽然我已经大四了,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今年南星梦想计划,也是希望能够回母校看一眼。”


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


高三的过程就是全力以赴地付出,期间遇到的诸如成绩波动等事情都很正常,我们只需要做到顺境时不盲目自傲,低谷时不放大焦虑就可以了。高考只是一个节点,之后的人生也依旧需要我们去拼搏。无论最后的结果是否如意,我们都有机会继续去争取理想的生活。


— 推荐阅读 —

栋梁特等奖学金 | 做扎根祖国丰壤的书写者,她愿成为“时代洪流中的礁石”!

栋梁特等奖学金 | 入世求索,向下扎根,他在南大让“黑板经济学”回归真实世界

栋梁特等奖学金 | 深耕肿瘤内科、探索无限可能,看“昕生初阳”如何成长为“当空红日”


采访|蔡梓妍

组稿|蔡梓妍

美编|程蕊

封面|丁婷

责编|邵镕 谢清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