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栋梁特等奖学金 | 生态文明的“长远账”,他的每一步都算数

南大招生小蓝鲸 南大招生小蓝鲸 2024-03-19

赤心环青,不忘来时路

明目如水,既往开未来

从绿水青山中来,回绿水青山中去

他以青年之姿,投身环保之路

在南大谱写新青年环境保护的新篇章

助力绿色科研新发展

他是“胸怀凌云志”的

2023年南京大学栋梁特等奖学金获得者

2020级环境学院本科生李鹏伟



李鹏伟,中共党员,毕业于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南京大学2020级环境学院本科生,现任环境学院本科20级年级长。学分绩排名专业第 1,现已推免至北京大学直博。参与4项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发表2篇SCI论文,正在撰写一篇一作SCI论文。曾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汝立奖学金、南京大学本科生基础学科专项奖学金等荣誉奖励,也是江苏省三好学生、南京大学学生励志模范的获奖人。积累西湖大学暑期科研项目,香港大学创新型领导力与国际视野提升项目等多项交流经验;参与“碧水青天大使团”暑期社会实践,“冀光片羽”——互联网背景下非遗与乡村振兴的联动等实践活动。积极参加江苏省学联大会、微展示大赛等35项志愿活动,志愿总时长达245小时。


绿色的种子,在金陵发芽


在农村长大的李鹏伟,小时候都是在田间、山坡玩耍,这种贴近自然的成长经历让他对美好的生态环境总是充满感情,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绿色的种子。另一方面,他的母校康杰中学轻松自由的校风,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老师也很鼓励大家在各类竞赛中深入学习。在看到南大的招生宣传纪录片后,他被这里综合性、自由包容的校园氛围吸引,这里有着与康杰中学高度相似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于是,他不再考虑传统的工科院校,而是坚定地报考了南京大学。通过二次选拔进入了地球系统科学拔尖班后,他用一年的时间认识到了环境学院强大的学科实力以及环境学院关心学生的学院文化,便水到渠成地,在分流时选择了环境学院。


带着母校优良的校风传统,李鹏伟脚踏实地,深挖专业领域。进入大学后,他学分绩排名专业第 1,参与4项创新创业项目,其中“下一代可持续控磷环境纳米技术(NEXT PhoS)”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 全国特等奖(星系奖)。这一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污水中极限除磷,还能够回收磷资源。磷作为国家战略资源,涉及到农业、医药、电子等多个行业,而我们国家磷资源的储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一技术成果对于我国的磷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谈到这一项目时,他不由地回想起自己与机会“迎面赶上”的时刻。“这个项目得益于学院的科创平台,以及学院老师对我们的信任。当时,一位学姐联系到我,说正在跟老师做一个除磷纳米材料的项目,有了一定成果,询问我有没有兴趣继续做下去,而我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机会不仅要“碰得上”,还要“抓得住”,他将这次科研经历概括为“上下求索”,在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借此实现自我提升,积累丰富的科研经验,同时也在困难中学会借力,“南大人,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


李鹏伟与获奖团队的合影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李鹏伟参与发表2篇SCI论文,正在撰写一篇一作SCI论文,获国家奖学金、汝立奖学金、南京大学本科生基础学科专项奖学金等荣誉奖励。提起这些荣誉,他对自己付出的努力一笑而过,而是特别强调了“他人帮助”不可或缺和“脚踏实地”必不可少。比如,谈及他之前参与发表的两篇关于水体中新污染物微塑料的混凝去除的SCI论文,李鹏伟特别提到了一位助理研究员,他把这位老师称为自己“科研路上的第一位领路人”,说自己很幸运遇到了科研实力和实战经验都很强势的团队,得以在第一次发表论文的体验中“首战告捷”;他还说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奖项的结果上,那些成就背后不为人知的,反复的实验论证、枯燥的数据分析、无尽的论文检索,才是你奖项中的真正收获,“把实验做好,把科学问题讲清楚,成功发表论文就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与之前的两篇论文不同,正在撰写的这篇论文,李鹏伟不再是参与者,而是主笔人。当一个项目的担子全部压在他身上,角色的转换使他的主观感受与前两次大不一样。他自己一个人从头到尾进行数据分析、作图、写作等,花费的精力更多,但对问题的认识也更深入。面对新的挑战,他显得胸有成竹,因为这是他学术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抵达的里程碑。丰富的专业经验已经给了他足够的底气,也让他能够继续从容而坚定地,走向下一段旅程。



生态是一种可传播的力量


作为环境学子,他说“我们不能只是埋头专业,也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积极向社会大众进行宣传。”所以,他积极参加江苏省环保知识竞赛和第四届水科普大赛,想要把环保实践和专业知识用更加有趣、有效的形式表达出来——他创新性地使用交互式界面,保证文章内容完整性的同时增强科普文章的趣味性、互动性,引发读者自主探索的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作品获得了三等奖,并被工程院院士点评:“内容与创意、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令人深受触动、深有体会。”



李鹏伟团队的参赛作品


基于之前对塞罕坝故事的了解,李鹏伟的团队决定对这个故事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以情景剧的形式把这段佳话讲给大家听,以此弘扬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让更多人知道那片绵延绿荫背后的故事。而没有团队合作,哪来的耀眼荣誉?他们迅速组建了6人团队,每个人都抱着“一切为了最终呈现效果”的心态积极讨论,交换意见,成员间没有责备与隔阂,只有信任与接纳。每个人都身怀绝技,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仅用了十天就完成了编写剧本、制作道具和排练等一系列的工作,最终在舞台上呈现出了这部由多家媒体报道的《塞罕坝的故事》。


《塞罕坝的故事》剧照


脚踏实地,做“竖起耳朵”的开创者


李鹏伟善于总结,热衷于对事物进行深度挖掘。同时他积极了解其他专业,涉猎尽可能多的领域,正如他说的“这对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这些习惯使他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开创勇气。


作为环境学院20级年级长,他创办、举行的活动有“环小青健康守护计划”、“党团1+1结对联络”工作制、“每日应知应会分享”、“传-帮-带”氛围、“日行签励”课堂签到制度、“勤奋好思 诚信学术”系列教育主题班团活动等,而他也带领年级获评“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南京大学优良班风建设示范点”等荣誉。谈及这些创新成果时,他谦虚地说到“不敢说创新,其实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一点小小的修正,能更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而他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老师同学的关切和作为一名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责任意识。李鹏伟所有的工作都紧密围绕服务师生,秉持着“一切以同学们更好的发展”的评价指标。他始终相信创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因此,他吸取前辈的经验,结合本年级的实际情况,一边提出建设性的创意,一边把制度的最终决定权交给同学们——在学院每年的学教联动会上,同学们和老师们可以在任何方面展开讨论,一项措施的不合理之处都会及时得到反馈和改正。经过了大家的检验,这些措施往往更容易推行,而李鹏伟个人创新与共享共建的有机结合,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李鹏伟与20级环境学院的同学们


对学弟学妹的寄语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在南京大学

以梦为马,莫负韶华

一定会在未来的某天里

遇见那个熠熠生辉期望中的自己


— 推荐阅读 —


栋梁特等奖学金 | 让人工智能“落地生根”,他在南大心怀未来,勇担社会责任!


栋梁特等奖学金 | 致力灾害性天气研究,她为民生保障事业倾注力量!


栋梁特等奖学金 | 做扎根祖国丰壤的书写者,她愿成为“时代洪流中的礁石”!


采访 | 王俪涵

组稿 | 王俪涵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美编 | 姚欣怡

封面 | 倪悦

责编 | 邵镕 李睿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