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五届深圳青年书法论坛于深圳画院成功举行(学术研讨会实录 • 审定版)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       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  茶道  | 养生 



第五届深圳青年书法论坛学术主持

圭铭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

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五届深圳青年书法论坛
(图文实录)






赵永金

深圳市书协副主席  深圳市青年书协主席

深圳市书法院院长  深圳福田区书协主席


赵永金今天的研讨会,是关于书法创作方面纯学术的研讨、交流,可以针对今天展览作品,也可发表个人在书法创作方面的心得体会和书法相关的困惑。

   参加今天论坛也有市政协科教卫的杜勤主任,杜勤主任原来是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的副局长。
   我再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学术主持人朱圭铭教授,他是我们中国书坛的青年才俊,目前是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教授、硕导,朱教授是我以前南京艺术学院的同班同学。朱教授的书法论文曾荣获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能在全国书学研讨会上拿一等奖的论文,说明学术含金量高,非常了不起。其实朱教授他本身也是一个创作型的艺术家,他书法科班出身,从大学、硕士到博士一直读书法专业,学艺并进。他还举办多次个展,就在最近,他还在揭阳刚举办了书法个展。
   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静主席,李静主席在20来岁就在全国荣获全国正书作品展最高奖和六届全国展最高奖“全国奖”。今天前来捧场的还有邹炯文老师,近几年,文物出版社给他出版了二本学术专著,在全国书坛学术界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其他与会专家学者、书友,我就不一一介绍了,现在把话筒交给学术主持人,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今天的学术主持朱圭铭教授。



圭铭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

教授,硕士生导师


朱圭铭非常高兴,再次来到深圳,给我提供这么一个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感谢永金主席、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担当此次论坛的学术主持。我对深圳书法的感受就跟对这个城市一样,深圳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有着非常积极开拓进取精神的城市,在书法方面也是如此。我们通过本届双年展的作品来看,应该说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刚才李主席开幕致辞时讲我们深圳书坛可以说是高手云集,我也是非常赞同的。应该说今天在座各位大部分还算是比较熟悉的,而这一届双年展涌现出许多的新人,可能跟之前几届又有点不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面,又涌现出这么多新的作者,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应该说是这座城市带给大家的创作激情、书写激情。

   刚才永金主席说了,现在开始就展览进行学术研讨。其实他之前也没有跟我交代任何的主题,我琢磨了一下,既然这个展览叫做双年展,双年展就是两年一届,我们每一届的研讨会文字内容还要印在下一届的书上,为了避免重复,既然要印成文字,也就是给后来者提供一些启迪与创作经验。我认为接下来各位同道嘉宾主要围绕这两年来自己在书法、篆刻创作领域的一些心得体会,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互相碰撞一下,互相探讨一下。

   接下来首先有请深圳书协去年刚刚上任的新掌门人李静主席,你可以先从一些大的方面来谈谈深圳书协这一年来的发展变化,同时也要谈谈你个人的一些具体创作感受。



李  静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李  静大家好,时间其实挺宝贵,本来不想说客套话,但是还是要说一下,因为有方方面面的朋友。刚才我也讲了今天非常高兴,一是有远道而来的年轻有为的朱圭铭教授,也是很好很多年的朋友,今天又特意从广州过来。其实大家都很忙,他能过来其实给我们深圳的书法,首先他往这里一坐就提高一个档次。

 


朱圭铭:我是疫情以来第一次乘坐动车,我去揭阳是和朋友一起开车来回的。

 


李  静更要感谢了更要感谢了。二是还有像杜主任,她其实也挺忙,今天也是休息日,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论坛,这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种鼓励。还有在座其他的各位,从书法界来讲,像我们的邹老师,其实他一直从专业,无论是从创作还是从学术,还是从本人的身体力行,首先邹老师往这里一坐就是一种支持,特别是今天的展览是青年展,意义就更不一样了。邹老师快80岁了,我刚刚想了,无论从专业还是从学术,对于青年一代包括我本人,虽然已经马上都不属于青年了,还赶一个尾,对我们都是一种支持,我代表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对所有的朋友,不管是深圳市外的,像朱教授这样的还是深圳的各行各业老前辈,包括我们深圳画院等等,对深圳书法的支持表示感谢。

   今天的研讨会,我想可能分两部分:

   第一,简单介绍一下从大的概念上来讲,因为深圳大家都知道我们先要从城市定位来想,今天讲话的时候没有办法太展开,其实研讨会也没有办法太展开,深圳太特殊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整个科技经济的成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正是由于它的吸引力从让我们大家从五湖四海来到深圳,否则的话可能就没有深圳这样的相聚。这个城市有它无限的魅力让我们相聚在这里,特别是从去年以来,给深圳提了一个高度,就是改革开放成立特区以来的第二次发展机遇,这个机遇是很高的,并不是提一个简单的口号,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个是继深圳成立特区以后的又一次机遇,对于这个城市的机遇,这是中央对深圳的一个战略部署。这个高度对深圳的发展,这就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它后面带来的一系列是政策,当然更大的可能就是经济政策等等,包括教育、文化,我们更关心的是文化政策,我曾经跟市文联创研室问过专门关于先行示范区关于深圳文化方面的一些政策支持,当然后面还有一些细化的。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粤港澳大湾区,串起来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现在我们简称就叫“双区驱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我们刚才讲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对的年龄或者对的时间能够站在对的时空上,这样的一个定位,可以说让我们这批人赶上了。大家想想前50年可能我们没有这样的机遇,在后50年怎么样可能跟我们关系也不大,最起码跟我们在座是什么样的状态,已经不属于青年了。从城市大的背景来讲是一种机遇,站在这种机遇下我们是不是跟原先从深圳,比如说十年前我是怎么过来的,我觉得要有一种紧迫感,要重新在这种大的背景上这种发展格局上要对自己,特别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书法,要有一个定位,我讲的是“重新定位”。市书协特别是去年换届我已经在无数场合讲过我们的理念,这个理念并不是作为一个口号给大家讲着好听或者拼凑一个词语,那个没有意义。

   我重申一下,后面是我们围绕这个一项一项落实的,就是根据我刚刚说的大背景下:一是专业创作和学术研究并行,专业创作对大家来讲可能来得更直接,这个不仅仅是深圳的问题,全国都存在这个问题,更直接。但是学术研究对广州来讲可能会好一点,深圳因为历史原因,包括高校少等等,其实学术是它非常迫切的一个短板,这个是必须我们要承认的,而且是面对的现实。所以我们提出一个专业创作与学术研究并行,现在我们要补短板。我也跟大家说一下,可能我们马上就开始征集学术论文,而且这个论文我的想法,就不是说把论文往上一收明天出本书完事了,可能我们要放到两到三年的时间,我跟我们蔡显良秘书长也商量过,一定要把论文收集以后,不行的要去改,要反复打磨。一是保证我们的质量,二是在反复打磨和修改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对于作者本人还是对于我们深圳书法,其实都是一种提升,当然他作为一个博导来讲更具权威,在这一点来讲我们注重学术,如果今年没有疫情的话可能很早就要推动这个事,这是我讲的学术方面。

   像今天这样的学术论坛,也是这个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推动学术这一块。刚才朱教授讲了,我们怎么样不要流于形式大家说一些套话,我也觉得这个不符合深圳,特别是我们青年书法的概念,我刚刚为什么讲那个不是套话,就是从发展形势上让大家看一下。专业创作等一下可能大家还会再谈,也是大家比较擅长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艺术实践与文化素养并重,从艺术的创作来讲很多人很注重实践,都愿意谈实践,但是文化素养这个跟刚才的学术研究还不一样,文化素养范围更宽泛,包括我们的综合素养和文化素养,这个让我感触非常深,当然这里面也不是单指深圳的作者,这是全国存在的问题,中国书协为了提升这个方面,到现在为止已经办了六届国学班,其中前几届其实我是超龄的没有办法参加,结果在第五届的时候年龄放宽了,我也去报一下,我要看看那个班。结果也是几百人中间录取大概50个,当然先是从创作的角度来录取然后来补充文化方面的,那个课程开的是非常好的,请的都是在人民大学、北大等方方面面的老师,他们开了很多的课程,包括四书五经、古典诗词、国际战略,视野非常广阔,讲得也是非常精彩。当然它的创作讲得不多,不像培训班讲的练练字,主要讲增加国学修养,但对我启发非常大。当然时间非常短,对每门课请这些教授只是做一个导读,比如说《论语》、《孟子》只是从框架上应该怎么读这些东西,我刚刚要讲的这些,回过头来我们现在的文化素养,当然我自己本人也需要提高,这里面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在我们目前来讲,全国都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深圳依然也存在这个问题。

   从这两年特别是今年我们五月份搞了创意与传承——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书法展,在深圳美术馆展出,到今天比较大型的是双年展,我跟永金主席几次交流,我们的作者可能本人不知道的问题,就是别说文化素养和学术的文化,就是先解决错别字和字法里面的错误,现在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当然我刚刚讲这不是深圳单一的问题,作者一看写得也好,但是有错别字在上面,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在座也有很多知名的人,那个展览评来评去最后名单没了,我可以告诉你多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直接打电话告诉你,曾经我们也想过是不是让你重写,但是操作的时间成本太大了。所以非常可惜,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说我这个水平为什么在深圳还能落选?其实不是你的水平而落选,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很多作者不注意,我觉得不是没有这个水平,一首诗一抄,最后一核实28个字可以少5个字,我说我一定要把这个干掉,为什么?我对他好,印的书50年以后之后人都会搬出来,你看你的错别字还在这里,你连反悔的机会都没有,拿掉最多别人不知道,还有挽回的面子。要不然有人把这个文章写出来,说你是大名人还有错别字。我们发现这些粗心的人还不是一次,最起码可以找出三四次,还有其他的细节,包括尺寸的原因,这些征稿上写得清清楚楚的。

   我刚刚说的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做事的认真程度,把深圳的展览,双年展也好包括我们市书协的展览也好,你是用什么样的态度,某个方面也反映你的水准,不是说你没有这种水准,时间多了你天天在证明你的水准。从大的趋势来讲,如果大家都这样去做的话,可能我们谈出来有些人说这是小题大作,如果我们这一点解决不好,最后搞一个展览印一本书错别字连篇,你说偶尔谁都有错别字我觉得可以原谅,但是我们这个展览我希望大家尽量认真一点,如果这一点做不到还提什么学术研究还提什么文化素养,这是最基本的,眼前最迫切的,我说的意思就是借今天的机会,我们从最基础的,也通过今天这样的论坛、研讨会能传播出去跟朋友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一点上我们才能够把自己的定位问题,如果这些都解决了,就要重新定位,就是我刚刚说的站在深圳的角度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我们要放眼全国盯住一流最好的标准,向那个上面冲刺,将来做出来的东西才符合深圳,否则人家一提你是深圳的,这么差的水平就不应该了。

   我刚刚讲的所有这些都是靠在座每一位的,如果每一位都能够努力,都能够有这种担当,特别是我们今天讲的书法,可能就是深圳新时代的代表。如果每个人都觉得无所谓,都觉得混一混,大笔一挥没有问题,很多时候可能评委还是给大家面子。今年这一点有很多老作者、著名作者其实是评掉了一批,因为不这样的话,他觉得我随便写几个字,你碍于面子可能也能入展,这种惯性导致我们的思维僵化了,这样整个城市都提升不了,最后白白看我们的时机流掉了。因此说大家要有紧迫感,重新定位,我们要每个人努力一点点,我们的书法就前进一大步,跟我们的时代、深圳就是一个匹配的发展。这是我刚刚讲的第一个大的方面。

   二、作为我个人来讲,其实是想法很多,当然仅仅限于我个人,就是你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定位,我很多时候在讲我们人生可能有很多的爱好,也有很多诱惑的东西,但是你想想你哪些爱好是你最爱的东西,你心里面坚持很多年,最爱的东西你荒废掉了没有坚持住,跟我今天讲的,这个青春不是永远都在的,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参加青年展,若干年之后我们只能作为另外一个角色参加青年展了。你在青春的这一段做了什么?我这个意思讲就是我们要珍惜这一段,大家要有一个认真思考的东西,我想这个思考的东西就是书法本体的,还是靠作品本身的思考东西,作为我个人来讲,坚持很多年的是魏碑,一方面你要看一看,比如说历史上特别是清代以来它的脉络发展到今天,为当代你能做什么东西?当然能不能做成是另外一方面,你有没有这样想过,还是你天天跟着别人在混,哪怕你获一个奖,我记得上次我跟他们讲过,这个奖要另外看,有些获奖可能就是碰上获一个奖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你的作品可能能找出50个人跟你是一样的,那你的价值在哪里?明天换50个人也是一样,可能你写得很好,但是你的意义和价值,你并没有为你从事的书体或者研究这个领域里面给别人提供一点点东西。所以为什么要梳理这个脉络,前几天有一个朋友也说这个问题,一定要在历史上梳理,给自己一个定位,这种定位再结合我刚刚讲的处在深圳大的背景上给自己定位。

   一个是你自身的书法专业本体里面的定位和我们所处的时代,也就是深圳和我们新时代交叉在一起,我想大家应该反思一下给自己的定位,至于你说怎么样能够提升这种东西,其实是我们共同要研讨的。昨天我跟一个朋友还在讨论,他说写魏碑也好还是写各种书体也好,要把各种书体建立起来,不能单写一种,包括隶书、楷书、草书等等,我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我原来的想法还想先单独做一个东西,但是他反驳我的观点,他说你把这个东西想做好,可能你这一段就把别的东西耽误掉了,他的建议就是还是要同步去做,不能等那个做好,单一做的时候有可能会限制在僵化或者狭窄的东西里面。我今天在讨论会上作为一个我个人的想法,我还没有完全想好,是我单一一个再往下做深入下去还是横向再拉开?其实大家也可以来思考一下,这是我自己的体会。讲得不一定正确,略微长了一点,谢谢大家。



圭铭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朱圭铭李静主席刚刚情真意切地为我们深圳的书家提出了下一步的希望,其中,他尤其强调了学术和文化这一块,我觉得真的非常重要。我们之前听老一辈说,写字不要光写字,一定要多读书,我想在座的各位和我一样,我们应该都是从小学书法,走书法这条路一晃应有二三十年了。到这个时候也应该有自己的体会了,你不读书或者文化有所欠缺,到一个层次后确实很难再上去了。因为艺术最讲究的是格调,可能你的修养不够,你的格调很难高上去。李静主席刚刚提出书协要搞一些学术论文征集,我想学术论文应该是要搞的,同时,我给你一个建议,我认为书协的作为一种群团性质机构,倒并不一定非得弄个像中国书协搞的那种国学修养班,我觉得书协可以组织一些读书会性质的活动,请一些深圳高校里面文史方面的老师来定期做一些交流,请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书单。因为我们搞研究的都知道,在理论界、学术界,不定期会有一些新的成果出来,不读书的话有时候可能就不知道,比如说文字学研究、文学理论研究、美学研究。我们可以通过高校的研究者,类似交流会一样的,而不是单单局限于书法本体研究。当然书法研究也要做,那个容易出成绩,我们深圳书协假如能搞一个书学研讨会,那么深圳又牛了,在李主席的带领下,深圳书法的学术研究也定会上一个台阶。这是我的小小建议。

   同时,李静主席从他个人创作方面的审美定位问题讲了很多,我也是非常赞同的。其实,我们有很多作者写着写着出了问题,大部分是因为审美出了问题,喜欢跟风、追流行。我不是说流行书风不好,但是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就不好了。就像李静主席所说,你自己的东西到底在哪里呢?以我的了解,深圳大部分的作者在个性的追求,自己的审美定位方面,还是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色。因为大家都来自于全国各地,可能不拘于哪一家哪一派,就像我刚刚讲的多姿多彩,不拘于一格就是深圳书法的极大优点。接下来我想请邹老师,邹老师应该是深圳书坛的老前辈,我们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应该说前辈文人和老一辈的精神传承对年轻人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做这个论坛,本可大伙坐在一起聊聊就行了,但我刚刚讲要留下文字,则更多是给后来人看的。邹老师作为我们深圳书坛的老一辈精神的领袖,他这么多年有很多的心得,前两年我也看到他出了两本著作,请您谈谈这两年对书法新的思考。

 


邹炯文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邹炯文:谢谢,不是客套话,今天又成功了,深圳今年书法艺术双年展已经搞了第五届了,转眼十几年,时间过得很快。但是看到深圳书法的前途大大的光明,非常好。让我这个老家伙很受鼓舞,人都有年轻的时候,都会老的,老邹现在都老了。永金主席发微信叫我过来,我说我过来学习,让我也沾一点青年的青春气,不能老是雾气横秋。我们深圳是年轻的城市,改革开放来了五湖四海的人,人才济济,展览不断有新的面孔,我对深圳的书法是充满希望。

    刚刚李静主席讲的这些话,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是很赞成你的观点,表示赞同,表示支持,是要这样来搞。朱教授叫我谈一下我自己怎么体会的,我是业余玩这个,玩着玩着就这么过来了,我的情况跟大家有些地方有些不同。

 


朱圭铭:没有业余只有好坏。

 


邹炯文:也对。要么不玩这个,你要到这个展场来搞就不能随便玩了,你在家里唱歌可以,上舞台唱歌就要来真的。最后是以作品说话,你说什么没用的。光讲谦虚话是作秀的。我的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今天看到具体作品,作品那么好,我很感动,我就不多说了。我有两点体会:

   第一,玩书法,几十年怎么弄?写字谁都会写,但是写书法确实不容易玩,不是说它不好玩,很好玩,但是不容易玩得好,这是我这几十年的体会,太难了。你说定一个目标搞到什么高度,这样就更难。古人就是走得太高了,很多东西他们玩过了,他们已经实验过了,我们想一些名堂出来不容易。所以我们有些人就借鉴西方的美术、美学理论启发我们搞,这些东西很不容易。中国的文化有自己的脉络,你把西方的搞过来,有些东西水土不服。我们中国书法写这么好,拿到西方去,你说西方的学者、教授、老百姓能够看得明白吗?不一定。不是一样的东西!我看画画还好办,就是西方的绘画、油画、雕塑,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中国书法拿到西方去,他们可以看出你的什么内涵什么神韵?我想不明白,这些他们能看得懂吗?不一定。所以坚持传统非常重要,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从80年代开始,深圳开始有人玩书法了,我是跟着深圳改革开放的道路走的,以前我没有想到我会变成书法家,我是一个物理老师,我是教物理的。跟着一群人一起玩,我就重视了。人家说邹老师你有点文化,你也搞一点理论,我说好,我研究。当时国内开始搞现代书法,80年代中期,所谓现代书法很多是借鉴日本的,深圳有没有人搞?也有。我研究了日本的大多数搞书法的人,他们都是写汉字汉诗的,这些懂传统的书法家他们的地位是很高的,再看台湾、韩国,他们对书法也是相当重视的,然后看东南亚地区的汉文化圈,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都是有很多西方文化的地方,他们当时是亚洲四小龙,他们不缺钱,经济和文化都一并发展。他们玩书法的人,没有几个搞现代书法的,更多还是搞传统的。在日本、韩国真正搞书法的,在业内的地位高的还是搞传统书法的人,汉文化造诣深的人。这对我很有启发,不管你怎么流行,几十年我就这么搞,坚持传统。传统很难走,前人走得太丰富太高了,我搞了几十年,现在一看邹老师坚持这几十年就是那个样,就是写传统的,坚持中性的东西,大家还是比较认同比较规范的路数。

   最后能不能接地气?不只是说练字,甚至还有很多因素,这是一点体会。

   今年一月,我参加广东省高等书法教育研究生论坛,他们给我面子,让我去当顾问,我写了一篇文章,我把近年来我的体会写出来,就是《关于书法与书法教育的一点哲学思考》,后来我把它缩写发表在上海《书法》杂志,又后来河南的《书法导报》转载。我们书法怎么玩?我觉得两部分作业:一是练字,可以看得见可以重复的,可以演示的知识,叫“明知识”;二是说不出来的,说不清楚的,有些人看都看不见,有些人看得见说不出来,我看到什么很好,但是我说不明白给学生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或感觉到书者的学养性情或书卷气之类,这部分称为“暗知识”,就是我们看到的书法神采、神韵、韵味、气韵这些行家看得见但是说不出来,这些叫做暗知识,全靠一个人的修养、文化积累、情怀、性格、性情,我统称这为暗知识。近年来,在哲学界和科学界的重大成果之一,指出我们现在看得见的明物质世界,巨量那么多只占5%,我们看不见说不出来,测量不到的暗物质世界占95%,宇宙是这样的结构。我们的书法,就算是把它练完,把三千年的知识、技能学完,也就是弄“明知识”,只占5%,大量的是暗知识,还有95%呢!我惊叹太难了。这是我的体会,跟大家共勉。

宇宙是这样的结构,我们的书法是把它练完,把三千年的知识学完只占5%,大量的是暗知识,我体会太难了。这是我的体会,跟大家共鸣。

 


朱圭铭:感谢邹老师,邹老师谈了他学习书法几十年来的一些切身体会,让我们感受到搞书法的不易和艰辛,他推崇的理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守传统,这是我非常赞同的,最后,我会谈谈我的一些相同的看法,我们可以再交流。接下来请深圳画院徐章院长,刚刚我在您的画室看到墙上挂了很多作品,临摹和创作都有。您再给大家谈谈这两年的一些心得。

 


徐  章

深圳画院院长,深圳市书协副主席


徐  章:我先介绍一下画院,然后谈谈这次书法展的感受,并向大家通报一个信息。

   首先,画院已举办三次深圳市“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了。作为深圳体制内唯一美术创作研究机构,深圳画院长期以来主打“城市山水”和“都市水墨”创新品牌,从广义上来看书法也是一种黑白艺术和水墨艺术。所以,我来画院后举办了一些书法展览,包括前年我们办了一个兰亭群星荟岭南的展览,在国内影响较大,从展陈形式、书法的艺术水准来讲都成为书法界关注焦点:人气爆棚,是画院前所未有的。

   谈谈今天展览的感受。我觉得双年展一届比一届好,出现了很多新人,深圳人才辈出。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洪彪曾在公开场合说,今天的书法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过古人,这个说法在国内引起一些争议,在我看来刘洪彪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当今社会,信息发达,工具先进、材料丰富,书写条件已远远超过古人,而且我们在吸收古人传统的基础上去发展书法,我们没有理由在某些方面不超过古人,社会在发展在进步,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必然的趋势。

   再通报一个信息。市书协要求各位副主席要担任一个委员会的职责,我负责的交流委员会,现在正在筹备当中,既然承担了这份职务就要有所作为,这段时间我们在策划一个活动,因为深圳是座创新之城,创新是深圳的魂和根,我们的书法要想走捷径、形成特色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硬要在全国比功力难度较大,我们深圳画院主打“都市水墨”,以“城市山水”、“都市水墨”就是很好路子,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当然我们提倡创新不是胡乱的创新,刚刚邹老师也讲了,必须吸收传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创新;再就是深圳从文化沙漠发展到文化绿洲,而且是全国文明城市,每年搞读书月活动,在全国影响较大,我们想书法如何能够结合我们创新城市和阅读之城来开展,让书法更贴近城市品格,走进家庭生活?所以我们打算做一个以书香之家为主要内容,以创意小品、适合家里面摆放作品为主要形式的展览,在形式上、材料上,书法可以跟绘画、设计,甚至可以同装置结合起来,让书法接地气,走进群众生活、走进百姓家庭,即不能违背传统,又能让群众喜闻乐见,在传统的前提上创新,这是初步的想法,考虑到经费,如果有经费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想继续做兰亭名家的小品展,请大家予以关注。

   我觉得今天的研讨会最想听听参展的作者的体会。占用很多时间了,谢谢大家。  

 


朱圭铭:感谢徐院长对我们双年展的支持,至今一共办了五届,而在你们这里就办了三届,真是大力的支持。徐院长刚刚讲的几个方面都非常好,一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信息资源,比古人优越很多,这个在古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古人说得佳刻两行就可以名家,我们今天面对这么好的丰富资源,学不出点成绩来,好像真有点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古人。您刚刚讲书法怎么样接地气和社会的应用,我也是深有感触,这是非常好的。书法的艺术在传统社会一直实用和艺术并行,为什么古代那么多的精英参与?因为需要,考试要用,写诗要用,写文章要用,比如古代考试时候,本来应得一等,因为字不好,后来弄到三等去了。现在大部分人对书法的审美认识都很浮浅,在高校里面可能一个中文系的教授都不怎么懂,怎么样在现代社会应用中能够积极拓展,我想对书法的长久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一面。我们书坛“飞车”车帝麟副主席,他是整年全国各地飞的,他在这方面的认识可能会更强烈一点,首先请您谈谈,您个人这两年书法篆刻创作上的思路,您的风格特征应该说是非常明显了,不管是书法还是印章。

 


车帝麟

深圳市书协副主席


车帝麟:刚刚坐下来的时候,我翻了下这次展览的作品集,看到上一届的研讨会文字,也是在这里的即兴发言。上次我针对韩广凯兄的作品有点批评,说他退步了,当时可能觉得韩广凯兄的作品应该就是写何绍基一路的精彩,变了就感觉不是他了。但是看了这次参展作品,我也不敢说退步了,但是我也不敢说进步了,为什么这样?刚刚朱教授说我常年在外面跑,我的一些认识观念也发生变化,觉得只要你在变肯定是好的。鲁迅说过,从来如此便对么?我的老师马世晓先生有幅作品就是四个字“能变就好”。

   以前我老家的一个前辈,寄作品来向我请教,很谦虚的。我那时候也好为人师,看到他的作品也批评,后来慢慢地看人家当时的作品又觉得很牛逼,我当时怎么就批评了呢,这就是一个认识过程的问题,慢慢积累,自己也会去改变。

   现在对青年的年龄界定又很多,大家在一起玩,年龄不是问题。我们小时候听到60岁的人都叫老爷爷了,邹老师我们叫青年就不好了,但是邹老师心态永远年轻,所以他跟我们青年人玩得来。邹老师坐在这里就像一个定海神针一样,邹老师也年轻过,我想他看过这些作品,想想自己20、30岁的时候的作品,可能觉得现在的这些年轻人真厉害,自己那个时候可能没有他们厉害,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展览的交流,就是纯粹待在书房里面,书法热的时候,邹老师肯定也是属于第一批参与者,见证者,更是深圳书法界的亲历者。邹老师是在书斋中从年轻时写到今天,写出了如此格调高的作品,是很难得的,格调高我们听起来很虚幻的东西,但是如果这种虚幻的东西你若不理解,绝对与书法无缘。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比起当时邹老师的20、30岁的水平可能真的高,尤其是在技法与展厅效果上。但是我们想想当我们老了,到了邹老师的这个年龄,为什么写着写着就达不到邹老师的水平,这可能跟自己的积累,就是邹老师前一段时间发表的一篇文章,叫《书法的明知识与暗知识》的区别,可能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就好像起跑的时候你比邹老师要快,怎么跑着跑着到邹老师后面去了,再一看后面没人了,这是年轻人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书法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

   今天来之前,我一位搞设计的朋友带着他的朋友来我工作室,我问来深圳干什么?他说从广州来深圳找工作,找我朋友来投靠靠山了。这说明在我们书法参展作者里面,深圳的书法创作队伍随时在变动的,像这次的参展作者,很多名字我都是没有见过的,这也是深圳的特色。

   我希望当我们老了,也像邹老师一样坐在这里与年轻人一起分享书法篆刻,聊聊自己年轻时候的一些想法,再看看大家的作品,对比一下,一定会有很大改变。谢谢大家。


 

朱圭铭:车帝麟副主席还是强调了文化修为对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重要性。我在高校里面一晃工作15年,从教学的角度,我的感受也是非常深的。我们现在的艺术生文化不是说都差,但是最起码录进来的有一半以上是文化不太过关的,可能上个普通的二本三本院校都不一定够。我们之前也是顺应国家的政策潮流,降低文化要求把他们录到高校里面,但是通过的四年本科甚至研究生教学,每年我最怕的事就是改学生的论文,改得我头痛,逻辑不通,一句话都说不完整,你说希望这些同学在这条路上走得多远多高,可能比较难。如果到了一定年龄,他有这个意识能够自己补一补可能还有点成就。艺术本来就是很难的。我跟永金主席的的那个年代不一样,我们小学中学的成绩都是学校前几名的,我们那个年代在文化学习方面不会存在其它太多问题。说老实话,我考研究生和博士都是集中几个月看书就解决了应试问题,包括学外语,我只学八个月就可以考及格了。文化真的很重要,因为关系到思维能力。最重要,刚刚邹老师说他是业余写书法的,我觉得不存在专业和业余,对于艺术来说只有高低好坏,没有专业与业余。过去可能专业院校招生少,大家对专业院校出来的人比较仰视和抬举。现在全中国有200所左右高校在招书法生,所谓的专业性已经非常普及化了,有本事的学生就学点东西出来,素质差的学生就慢慢补。刚刚车帝麟兄讲话提到很多次韩主席,所以请您作为青年中的老作者来谈谈吧。

 


韩广凯

深圳市青年书协主席团成员、福田区书协副主席


韩广凯:谢大家,我感觉今天能坐在这里都是有书法情结的人,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搞这个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早已形成一个品牌。我们深圳的书法展览主要是深圳的年度展和创意展,接下来就是双年展还有“岭上雅集”青年书家十人展,这些都形成品牌了。李主席还有赵主席他们把这些展览办出规模,办出持续性,办出品牌,确实下了很大心血。

    第二,这一次展览我走了一圈发现新作者当中女性比上一届较多一些,以前搞展览女性好的作品确实少,男性好的作品比较多。但是从这两年来看,女性写的字我看越来越专业,传统这方面走的路子也很正,这是一个亮点。虽然人数性别上不是很多,但是比以前远远高出很多。

    第三,书法是一辈子的功课,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们每个人在选择的时候,在你学习的过程当中,可能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困难,或者是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向往,不同的梦想。但是不管怎么讲,大家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就好。邹老师讲他坚持这么多年了,越写可能越自在,越写他的自然性自如性越高,包括他的阅历、思想,包括他对美的追求,肯定是越来越高的。对于书法的追求,书法多元化,特别是现在的书法,各种字体、风格都有,特别是这一次展览当中都有体现。我觉得深圳是一个充满书法沃土的地方,特别是这几年我自己的切身感受,深圳集中了一大批的书法爱好者,这在全国、广东是一个个例,我在深圳之前在地方上也有点小名气,但是来了深圳之后写字很难,但是我也摸索很长的时间,十年的时间不断地按照书法中书写的要求摸索,包括展览也看了很多,包括接触到很多的高手,我自己的感受就是坚持传统的创作你才能走出来,可能这条路子更近,我们每个人写字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想的是写字,还想在写字当中小有成绩,不管怎么讲,坚持自己,多交朋友,交好朋友,交高手,你的书法就可以自然而然提高,谢谢大家。

 


朱圭铭:广凯兄最后总结的几个方面很好,坚守传统,同时还要交朋友。一开始你讲自己的审美位,个人的追求要定得住,不能朝三暮四;我认为这个对于我们在座的诸位作者,以及对于初学的青年人尤其重要。接下来我们请郭晶来说说。

 


郭   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郭   晶:非常感谢大家,能有这么一个平台在这畅所欲言,刚才几位老师都讲得很好,我也深受启发,在这里我也略谈一下最近的感触。

    刚才都讲到了传统跟创新的关系,这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还是非常的重要。近年来国家把对文化的传承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国家战略的软实力,书法也在其中。书协的大小展览也越来越多,深圳各区对展览中获得名次作者的奖励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从事书法、篆刻的艺术工作者,我觉得我们要把传统学习好、继承好。在深入传统的同时,主动创新。平常在这方面也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自己玩好,所谓自己玩好就是坚持自己的审美取向,博观而约取,提炼个人风格;二是按照展览的要求积极应对投展,因为展览是踏入这个专业圈的基础和敲门砖,不迈过这个门槛,专业圈一般都不会认可,更不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此容易信心缺失,不容易在艺术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还有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在玩这个圈子的同时一定要坚持“自我风格”的提炼,不要被圈子带了节奏,在这方面车主席就做得很好,他有自家面目,同时也有参加展览。在座的还有很多老师也都做出了榜样。今天我就说这些,谢谢。


 

朱圭铭:郭晶讲的就是要坚守传统,坚持自我的同时,还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下面请郑永兵先生。

 


郑永兵

深圳市青年书协主席团成员

宝安区书协副主席


郑永兵:坐在这里肯定要谈一谈,其实今天在开幕式的时候李静主席最后一句话大家应该印象很深:青春永驻!虽然是不可能的,但它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刚刚听几位老师的发言,我也深有感触,特别是徐章院长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巧了!现在网络有一个词就是“后浪”,而且他也说了想听一听年轻作者的声音。我觉得这也是给书协乃至书法院一个启发,就是以后类似这样的活动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前设计,约几个青年作者参与研讨,这样一来我们这些老运动员,谈的就是我们的观点和立场或者我们的价值观,而后浪们,比如说90后甚至00后,谈的将会是他们的立场与观点。比如我今天就在展厅内与展览中有一个90后叫王永耀的作者有一番交谈。固然并不是所有的后浪都很牛,有一些年轻的作者可能文化素养还是有待提升的。但是我刚刚跟王永耀聊天的时候,他和我谈了一些,就好像郭晶老师说的,有时候为了取得某些展览并拿到会员资格,获得某些方面的认同,其实我们也曾被逼无奈要这样去迎合一下,但万勿迷失自我,我们要进入这个圈子,但是要有一个底线,不要迷失自我。我觉得在年轻的作者当中有想法的也有很多。今天展出的许多作品可以感觉出年青作者们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想法。

    其实大家都是年轻过来的,刚刚邹老师在和我们聊的时候说提升对传统的尊重,包括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不断地学习;我在深圳有20年,我记得第四届双年展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2020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刚好两个40不惑,作为年青人,我能参与了这个年青城市20年的发展,我觉得很光荣的,你看全中国这么多亿人,我有幸在深圳的大海里面遨游了一下,也湿了脚。一直以来在我们这个圈子里面,在很多次发言的时候我常说,我们这个圈子里面学习氛围真的是很好的。因为现在是一个资讯时代,自媒体很发达,有时候通过微信从郭晶老师、罗永炜老师特别是车主席创作很丰富,而且思维、观点不断地更新,他们给我许多启迪。当然这些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如此相互学习借鉴,别人在怎么样的取法,怎么样有学术上的思考,我们不能总是玩老三篇吧。

    最后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个人的学习动态。最近在做一个“乐事文章”篆刻的系列,是把古人列人生42乐事作为主题创作,42方印印面统一大小,但印面设计形式有异,而整体风格又要保证相对协调和统一。我动了一下脑筋,虽然自身学养有限,但是我还是竭尽全力想让它有一点新意,有一些寄意。每刻一印一乐事,还撰写有一篇短文,这篇文章可能是散文,杂文,随笔。未必尽是对该乐事的注解,但是文章依然还是和它的有一定的关联。我前两天和赵永金院长说准备要个书号,编辑设计出版。等实书出来的时候再向各位老师请教,谢谢大家。


 

朱圭铭:永兵先生刚刚提的建议非常好,现在有一些90后、00后来参展,下一届就要叫这些作者代表来参加,请他们发言。我刚刚说对现在学生的看法,是要顺着两位老师的思路来谈文化的重要性。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身边当然有很优秀的学生,很优秀的年轻人,我们学校有学生几年写了十几篇文章,这种杰出的人才还是很多的。我只是觉得对艺术的长久发展来说,必须要有文化的积淀。接下来请徐磊教授,徐老师是深圳技术大学的副教授,原来中央美院的书法硕士。

 


徐   磊

深圳市女书协副主席、中央美院书法硕士

深圳市技术大学副教授、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


徐   磊:我和永金也是央美同门。我和永金也是央美同门。各位好,今天到了展厅,发现观众特别多,本来想提前过来先看看展览,结果人多,看得匆匆忙忙。但我还是想先谈谈今天观展的感想。

   今天的作品我大概看一遍,感觉楷书和隶书作品可能会多一些。我觉得青年书法双年展办得非常有学术性,每次展览后会开一个研讨会,如果再学术一点,能够把作品统计一下,多少楷书多少隶书……,每种书体的数量、取法的方向等都能做一个学术统计,可能对以后大家的学习也有一个学术参考的价值。当然,这不是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赵主席太缺人手,需要赵主席还有书协的学术委员会包括一些愿意参与其中做一些学术研究的老师们能够一起来做这个事,我觉得这个可能更完整了,这是一个想法。

   我自己的直观感受就是楷书隶书多,为什么觉得它多?也可能是印象深的多。以前有一段时间是行草书比较多一些。现在楷书的面貌很多,小楷也很多,取法更多样一些,而且有些作者的楷书居然也写出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刚才永兵讲到王永耀,当时我们和北大校友书画协会同仁一起看展的时候就觉得他的楷书很有特色。楷书要写出自己的一点点不同是非常难的,我发现好几个作者,不管大的对联楷书还是小楷都有一些自己的变化和与众不同之处,就是让你一亮眼,不是对着古帖亦步亦趋。隶书上好象也多样化一些,前两年我们也在批判都学现在时兴的隶书,如刘文华老师在深圳做很多的教学工作,大家好像都在学他的东西。今年我也看了有一些流行的展览隶书风格,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自己融合和自己变化的隶书作品,我觉得这都非常难得。

   作为行草书我反而觉得有点弱了,这一次最起码没有看到令我觉得有意思的,或者更具个性特点的行草书作品。这是我对这几个书体的感受。其实在这些作品中,我觉得有些是有特点的,但是它不成熟,反而有些作品没有那么大的特点,但是它很成熟。比如说有几幅大草作品,现在写大草比较多的是学黄庭坚,写得让你觉得很完美,但是它太亦步亦趋,让你觉得没有面目或者没有特色,当然作为年轻作者,以后还要看他怎么走。包括写黄庭坚的深圳第一人邹挺老师,现在是一个年轻的老作者,他一直写黄庭坚,但是大家也一直在思考,我看你怎么走,看你下一步怎么办?要不看笑话要么赞叹他,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但有一些作者写得不成熟、不完美,甚至不能说它写得多好,但是我觉得特别可贵的是,写出了自己的一些东西,包括今天看了孟嘉伟的小行书,我还跟他特意打了一个招呼,在扎实的传统功底中略有自我的变化,我们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要在书写中表现出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很难的。我想起上一次双年展,《书法报》的李金豹老师过来转了一圈展厅说,我不管你写得好坏,我就看你作品有没有想法,这可能是我们书法人提高自己很重要的一个点,不是说现在作品要写得非常好,年轻作者你说写不好大家觉得可以原谅。我们老作者写不好,大家也应该原谅,因为这个是一个过程,你首先要有想法,然后怎么样把自己的想法进行打磨。我今天看车帝麟、罗永炜老师的作品都挺有想法的。车老师是不愿意讲,他绝对是很有想法的。 

 

车帝麟:我要讲的话时间不够。


 

徐   磊:次专门找车老师搞一个讲座让他讲讲他的想法,以后搞个案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大家到他的作品跟前看不明白,我也不是说那么能理解他,因为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虽然我不一定喜欢他那个字,但是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可贵,我也很想知道他的想法。


 

车帝麟:私聊。

 


徐   磊:这是我对现场的一些想法。

   第二,讲讲自己的创作感受。我是一个女作者,刚才广凯说有很多女作者的作品,我不太清楚,因为我认识的在深圳比较老资格一点的女书家的作品不太多,这说明广凯认识的年轻女作者非常多,我反而觉得这一次女子作品挺少的。这个问题需要深入调查,包括男女作者的情况可以做一个学术的总结分析。我作为一个深圳老妇女作者,有很多女同志们很羡慕我,说你最好了,周围都是有文化的帅哥,我一般都是很谦虚低调地说,哪里哪里他们都把我当男人,叫我磊兄、山石兄……相处当中大家觉得我写字比较汉子,为人做事都比较男性化,包括前几天我父亲几个学生都不叫我师姐都改叫我师兄了,但我觉得大家在心目当中还是把我当做女性作者对待的,因为大家说你的作品像男人写的,“像男人写的”这句话就是把我当成女人对待,而且我认为是没有把我当成和男人平等的作者对待,不光是书法上包括生活当中也是这样,有时你说出一些智慧有哲理的话,大家就说你是男人的思维。

   其实提到男人和女人,我觉得还是会有点偏见的,在这个行业当中,女人为什么不能够有逻辑思维?为什么不能够有知识有文化?为什么字不能写得好一些?我觉得我的字只不过是我喜欢的风格而已,那种风格我自己并不认为是男性化的风格,其实我的字是很文气的,大家要看到我勇猛背后其实是有很文静的表现,也是我一直追求的东西,就是文气、书卷气。有的人能理解到,有的人理解不到,这可能和你的“暗知识”有关系。对于我们女性作者来讲,我们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鼓励和平等对待,当然我们自己也是要追求进步的。为什么我们老的作者我见得少,可能是我们自己努力得不够,在各方面可能还是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在各个展览当中女性作品还是偏少一些或者面目偏单一,以后我们希望通过各种展览,请男性同胞多多指导和支持,能够让我们女作者有更大的进步。谢谢。


 

朱圭铭:徐教授谈的很有意思,讲了几个方面,首先是对这一次展览书体的关注,另外就是谈到创作中一定要有想法,同样是去学古人,都写王羲之,怎么样写出个性来?真的要下一番功夫和思考,今天因为信息太膨胀了,大家容易同质化,这确实是当代书坛,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最后她结合自己的性别角度谈一些看法,觉得我写的就是女人的。你不要认为写的像男人就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我们评价古代书家,很多词汇皆是引用女性之美来形容的,比如形容褚遂良的字如美女婵娟,另外友人赵孟頫的字里面也有女人气的,但是书论里面没有任何贬义的意味。男书家写出一种独特的女性阴柔之美,女书家写出男性的阳刚美,这是交融,我认为没有性别上的歧视,你不要往那个方面升华。

 


汪书福

北京大学深圳校友书画协会执行主席


汪书福:谢谢,我没有想到我今天还有发言。郑老师讲的后浪,90后、00后,我也再补充一下,后浪还有我们60、70、80后,我是北大深圳校友书画协会的,我们协会成立半年时间,基本上以70后为主,正因为我们这个年龄,我学了两年再跟着方建勋老师学了半年,我们的年龄比较偏大,所以我们在学的过程中寻找怎么快速地去进入书法,这半年时间我们基本上每个月学一种书家的速度,我这一次参展也学了一段时间。我感觉还是很有效果,我们这群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动力?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可以活到120岁,我们还有60、70年,我们觉得我们可能会成为书家,基于这种自信我们也想成为后浪,陈燕老师她也是我们的发起人之一,我觉得作为一个年纪老的,但是是进入年纪轻的书法学习者,我们也了解不同的书家创作的理念,这个平台非常好,我们那边有40、50个人都是跟我差不多的,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补充到深圳的书法群体中,能够使我们的后浪人数更多,水平更高。

 


朱圭铭: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方建勋跟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是同学,研究生阶段又是同门同届,欢迎你有机会到广州交流。


 


赵宗团

民革深圳市委中山书画院副院长


赵宗团:刚才李静主席讲的特别好,很受启发!特别是他在这样一个身份上,还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危机意识,实在是难能可贵,多少人稍微有点小平台就飘飘然了……未来的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文化上也必然是一个群贤毕至,藏龙卧虎之地,前两天,南艺刘元堂兄的一个北师大毕业的研究生朱奕,告诉我她被南山区一所学校录取了,我的一个学生去年也考进首都师大研究生,这些后浪,站在导师肩上,享有信息时代的学习的福利,无论艺术实践还是理论素养,都比我们那个时候好太多太多,如果我们不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危机意识,必然被拍在沙滩上……

   另外,徐章院长讲的传统与创新问题我也特别认同,至于个别人不懂专业,不学无术,站在小利益集团层面,谁强就攻击谁,十分可恶,这样的人生,必然是个笑话,使我想起一句话:“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妒是庸才”。

   最后,让我用改革开放中,杨牧的具有标志性的诗,《我是青年》中的两句,来跟大家共勉:“我是鹰,云中有志;我是马,背上有鞍,我就要对着蓝天说,我是青年……


 


操应旺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操应旺:谢谢,在各位面前我是一直仰慕的,李静主席的洞察能力和把握方向的能力,永金主席为青年的书家以及深圳书坛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各位都是我的师长。我也讲两点:

   第一,书法和绘画,我现在想一个问题,现代人的书法和绘画可能都在争夺眼球,我今天看了这些作品很多都很强烈,但是不像古人,大家能不能把谦逊和忍让的风格融进去,写得很文静,就是忍让,这跟人的性格有关,有的人写得很张扬,冲击力很强,有些一个字写得很好,但是就是和古人有很大的距离,现在的书法大军已经超千万人了,我们书法未来的路怎么走,作为文化怎么展现出来,我们如何跳出来。跳出来不一定要用很多冲击眼球们方法。我们前辈画家共同合作一幅画,主笔人画完,其它的人都在含蓄和谦让,不象照相抢占风头。画家画完一幅画请书法家题跋,那得含蓄,否则就不协调了。书法家与书法家在一起合作也存在相互谦让的问题。

   第二,书法一定要进入百姓之家,说写书法赚钱有些俗了,但用自己的好作品换来柴米费其实也不俗。哪个艺术家不需要生活的好一些。郑板桥、吴昌硕丶齐白石等先贤们将自己的画卖出去的事多了去了。这不是丑事。看永金主席写的招牌就很好,深圳的建筑很多都是美术字,有机会我们提倡一下,深圳街头就该用书法名家的字。一方面増加城市文化品格,另一方面挂上书法家的字好看多了。我看徐扬生校长在人才公园写了一个碑文,好象是许石林先生写的人才公园记,那有多好。深圳好多公园都是美术字,我觉得这是一个苦恼的事,一个城市的文明与书法家等文化名人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深圳有这么优秀书家,请他们来写该有多好。街头的文化应该是我们领导、书法家和市民关注的。同时我觉得每个人创作应该考虑到融入家庭住宅的设计中去,比如说永金主席对联放在在哪?徐磊教授书写行草中堂适合挂在哪?,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将书法走进千家万户。这个得思考,好作品一定有一个好市场,如广凯兄今年卖了多少字,这个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自以为是书法家,但你的字无人问津,那才叫荒唐呢。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示范,一定要把我们书家的作品推到市场,让人民拥有好作品,让好作品得到正常的回报。这才叫文化的真正的推广和发展。先行示范,重任在肩!


 

朱圭铭:操主席讲得非常好,尤其是最后给永金主席提的建议,我们也希望深圳这边的朋友能先行示范一下,给全国人民示范一下。


罗永炜

深圳市青年书协主席团成员

福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罗永炜:我也简单谈一下今年的作品,刚刚徐老师也谈了,跟往年明显的不同,比如说隶书增多了,好的作品也不少,但仍然觉得时风的东西太多。还有楷书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我认为写得真是好,充分体现了深圳青年书法创作者的扎实功底。还有篆刻作品,我们在评篆刻作品的时候,原本有额定入展数量,但是刻的都不错,经研究决定,增加入展数量,其目的是让作者有更多展示的机会并以此激励他们的创作热情。这是跟往年不一样的地方。

   现在我谈个人的想法,我从九届国展以后就再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了,因此没有什么好的成绩,我这几年主要就是把功课放在对传统名碑法帖的临摹和研究上。作为邹老师的学生我很惭愧,邹老师常叮嘱我多读书,因俗事缠身,有时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记忆力也跟不上了,所以总是有负老师的厚望。现在年轻的作者技法方面实力很强,对我而言,如果书又没读好,技法上还没点能力的话,那就像赵宗团老师说的,就给拍在沙滩上了。

   关于这一次我创作的草书作品,在创作时以表现纯线条为主而弱化了墨色变化和对比。其中许多不足,但是对我而言也算是一个探索,因为我以前从来不写这样的作品,尽管有些遗憾,但是我还是愿意把它拿出来请大家批评。

   我个人的创作理念是:崇尚随意书写而能达其性情。然要能达到这个境界,若没有深厚的传统功夫和文化底蕴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我仍然在学习传统的路上。谢谢大家! 

 



陈   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陈   燕: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大家好,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大家好!我肯定是一个新面孔,不是特别年轻,但是确实是一个新人,而且我这一次并没有入展,我只是一个入选的作者。

   我先介绍一下,我是深职院人文学院的老师,主要教授《钢琴基础》和《艺术欣赏》等课程。2014年,我在北大艺术学院做访问学者时接触到书法,非常喜欢,于是买了笔墨纸砚开始学习。我学书法的时间短,所以在技法上肯定是不成熟的。但我有考虑过,内容上是不是可以突破。我看到现在的书法作品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内容,比如古诗、对联。为什么不可以用一些更贴近生活、有时代感的内容?比如,黄永玉不是书法家,但是他的画里的文字很有趣,大家都喜欢看。还有,北大考古学院有位考古专家,也爱好书法,他把他研究古人吃喝玩乐的内容用书法形式表现出来,我觉得效果也非常好。这次我参展作品的内容就是我的读书笔记八则,虽然没有入展,但这是我自己读的书的记录。我把书里面的好句子或自己的心得,用不成熟的笔法和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我个人的表达。希望以后能书写技法上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

   另外,跟大家汇报一下,去年12月底,我们北京大学深圳校友书画协会成立了。北大有这个传统,当年蔡元培校长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成立了“北大书法研究会”,沈尹默先生担任会长。后来因为五四运动中断了,时间非常短暂,影响力不是特别大,我觉得北大应该继承这个传统。

   我是2016年加入北大校友书画协会的,方建勋博士是主要的导师,我每次去北大都会去他们那看一看。那时,协会刚刚成立,条件还比较艰苦,他们在畅春园路一个瑜伽馆的二楼阁楼里办公。从开始时的十几个人,到现在已经发展到好几千人了。而且他们做的是纯公益的,所有的北大师生和校友,包括现在扩大到社会上的学员,两年的学制不用交一分钱。他们每年都在北大办书法展,教学效果非常好。现在,方老师在北大开设的书法审美课也是颇受追捧,应该是北大最火的选修课之一。我曾带着考古学院的同学去过几次,不排队一个小时根本占不到座位。我觉得这对书法的普及和传播是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在想,在深圳有没有可能也有这样的学习氛围。作为一个牵线人,我在去年这个时候联系到了北大深圳校友协会的秘书长,还有今天来的北大光华EMBA华南校友会的汪会长,在他们的支持下,深圳的北大校友书画协会也成立起来了。我们从去年12月28日开始办了第一个书法班,也是公益性质的,只收了很少量的学费作为请老师上课的费用。这半年来,书法班的学习气氛非常好,学员有三十多人,我们在上个星期办了班级的首展,当时还请了赵永金院长过去指导,如果有机会我们也想把我们这次首展的情况和作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学员以北大校友为主,也有少数北大之友,大部分学员都是零基础的。我们的教学模式是线上与线下结合,每个月上一次线下或线上课,平时是微信作业点评,经常到深更半夜还有人在群里发作业,学员们都说在深圳还有这样纯粹学习群非常难得。我们的指导老师方建勋博士对书法教学很有研究,所以这半年来,大家的进步非常大,我们也都很有信心。现在我们主要还是请北大的老师飞过来深圳教学,今天有幸认识这么多的专家和老师,还望以后能够得到深圳还有广东本地的专家们的指导。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大家!


 

朱圭铭:陈老师讲了几个方面,一是内容,确实对我们的书法创作非常重要,怎么样在内容方面有所不同,不要老是那几首唐诗宋词,要有时代的气息,值得我们每个创作者去思考。北大校友会的书画班在深圳生根发芽了,以后你要跟李静主席、永金主席多交流,我也很高兴听你讲到方建勋博士,我的老同学教的这么好,我很羡慕,什么时候我单独找他聊聊取取经。接下来请有永兄谈一谈。

 


魏有永

深圳市青年书协主席团成员

福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魏有永:时间也不早了,我就简单说一下,青年书法双年展从第一届到现在,我是一个老作者,从第一届包括青年书协所有的活动我几乎全参加了,从最初很艰难的时期走到现在,确实发展得很不容易,今年有幸参加第五届的评审,也有很多的感慨。从这一次的来稿作品来看数量也是比较大,但是有一个情况像700多份作品,其实有一小半的作品在这个基础上面还是很薄弱,这一批作品展的数量比较多。刚刚我送杜主任在外面走的时候跟她聊几句,她本来想发言的,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发言的,可能时间来不及了,我说下次。她就说老百姓对书法还有一个隔阂,我说中国书协也在提倡美育教育,其实我们青年书协也有责任来提高普通作者的审美素养。上次我们开主席团会议也跟赵主席聊一下,以后我们还是要恢复成沙龙的形式,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我们搞一次小小的沙龙,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比如说这一次以楷书,下次以隶书为主题,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把周围的作者可以吸引过来,也增加我们书协的力量。这是我的一些想法,时间不多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朱圭铭:的发言主旨就是怎么样团结好、引导好更年轻一辈,还是要有一些持续的活动来开展。

   


刘   斌

光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刘   斌:各位老师好,我是2000年到深圳的,参加书法展览的次数也不少,我觉得深圳市书协的年度展、创意展,还有赵主席的青年展、岭上雅集十人展等等,都是我们深圳书法界的品牌展览,有很大的影响力。要做好这样一个品牌不容易,一路走来很艰难。他们能够坚持下来做到现在的水准,真可谓是我们 “书法深军”的幸事。今天我看到青年艺术双年展中有很多的年轻作者、后起之秀,很多名字是第一次见,但是他们的书写水平真的不差。不管是技法,还是章法、结体等,都有一定的高度,可见后浪已经涌上来了。青年书法论坛这个平台,是把大家的创作想法,包括对书法的认识,以后路子怎么走,怎么样前进等问题加以汇集。年轻一代的书法人要怎么样引领,他们的发展又是怎么样的走向,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我觉得展览本身就是最好的载体,通过展览,不管是提升水平也好,相互交流也好,或者从中发现有天赋的苗子也好,这个是作为我们活动的组织者要考虑的问题,市书协和青年书协在这个方面都做得非常成功。我作为一个学习书法的爱好者,或者是写书法的人,非常感谢深圳这座城市,让我在书法方面有所成长。作为我个人来讲,之前李主席赵主席比较清楚,接触比较多,我之前写的还是挺江湖的,因为写得杂,什么也不好,所以每次去投展都是落选,原因就是没有传统,太现代。因为我本身不是书法专业的,是学工艺设计的,后来因为喜欢书法,我就从美术设计转到书法上来,老老实实从临古帖开始,王羲之、欧阳询、赵孟頫、米芾、王铎都有涉猎,后来转为重点写隶书,研究学习礼器、张迁、石门颂等汉碑,路子正了,几年下来也稍微有一点点成绩出来。以前最起码走了有五六年的大杂烩弯路,所以植根传统是非常必要的、重要的、有效的,在我身上深有体会。我认为,学习书法的捷径是要博古通今,守正才能创新,才能走出属于你、适合你自己的书法之路。


 

朱圭铭:我觉得刘斌刚刚有一点讲得特别好,就是他谈到切身体会,他原来是一个自学书法的,来到我们深圳后,应该说受益于我们深圳文化环境氛围的熏陶,使他在书法方面重新焕发又一个青春,又一个活力,我相信像他这样的人,在深圳应该还有很多,这就是环境给人带来的重大影响。

 


李高扬

宝安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李高扬: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作为一个老青年来参加这个会,我也感到非常荣幸,跟邹老师一样,有这个情结,而且作为赵永金主席主持青年书法展这么多届,我们宝安书协也是作为支持单位,这一次能够参加这个活动我感到非常高兴。听到各位老师的发言我自己很有感触,作为这一次的双年展我有一个比较大的印象和震撼就是面貌一新,而且跟朱博士讲的,书坛代有人才出,引领风骚数十年,我看到我们深圳书法界的希望,这一届确实实力很强,特别是技法方面这些青年一代很有实力,这是我的印象。

   整个展览表现了他们年轻一代的思想活跃性,有不少有想法,不管是老作者还是新作者,像罗永炜老师是老作者,我跟罗烈杰主席走到你那个作品的时候就在研究你这个作品到底是用毛笔写还是用硬笔写的,好像没有交笔的过程,只有署名的时候用了重笔,开笔用比较轻的一路走下来。还有魏有永的对联我印象很深,我在研究你是三开还是四开,墨色的变化线条的变化都很有想法,我印象很深。包括徐磊老师,她的作品很有学术探讨性,她的作品大胆,我觉得你在学术方面反映这一届整个群体在学术走向方面特别是老作者在这个方面起到引领的作用,下来我觉得应该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这一代的文化水平比以前的书协文化水平高,我看很多是书法专业出来的,也是本科研究生的群体,我们赵永金主席本身是学院派出身,这方面有相当坚持的学术基础,我觉得这个应该作为下来青年书法发展的一个重点考虑方向。

   在学术佐证方面不能够完全拒绝外来的一些文化,弗洛伊德意识流的东西,前几年对我们书法冲击比较大,在现代书法上走了一段偏路,现在又矫枉过正,我觉得应该作为接下来让我们青年书法家多思考,这是我的小小建议,谢谢大家。

 


谭海沅

福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谭海沅:不好意思,我本来想逃过一劫,又被朱教授给纠出来发言了。岁月是一把杀猪刀,杀了你家的也杀了我家的,现在虽然被杀了,心里还是有所不甘,无论我是在书法的学习或者说创作的时候,我还是想尽量地去保持一些少年感。就是说你要对一些东西的敏锐性,你的感受敏锐性,哪怕我到60、70岁我也要保持,归来仍是少年,就像邹老师一样,谢谢。

 


朱圭铭:海沅的意思就是一句话,就是要永远保持艺术创作的激情,永远保持一种活力。接下来我们再找一个年轻代表,听听后浪们的心声。

 


李恒松:我是97年的。

 


朱圭铭:所以请你作为后浪的代表,谈一下自己这几年学习书法的认识体会。

 


李恒松

参展作者


李恒松:首先感谢朱教授点到我,也很荣幸。我是市里政法系统的书法爱好者,也是在深圳的高校毕业的,我们之前也跟赵老师还有徐磊老师有过交流,徐磊老师去过我们学校深职院做过指导,陈燕老师也在这边参加青年书协的活动,我感觉很亲切,我第一次认识赵老师的时候,他很愿意跟我们做朋友。不管是在哪里,我感觉深圳青年书协的领导和老师他们都愿意去培养我们年轻人、愿意去带着我们走,我感觉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我在学书法的这几年过程中也有几个困惑,借此机会也向各位前辈和老师请教:

   第一,那么多很好的帖子看着就想写怎么确定自己的路径是对的?怎么把冲动压制住,然后去坚守自己选的那一门帖,先精再博最后再专,怎么把这个过程做好。

   第二,我身边有很多同学,我感觉他们今天写这个明天写那个,还有就是学书的坚持,感觉也不是很强烈,学书有很多误区,怎么去引导我们这些年轻的朋友,怎么让他少走弯路。

   第三,在深职院有一个书画协会,我作为负责人之一,当时也是做了高校的联合,我感觉我们高校之间的交流还是少了一些,特别是像我们学校虽然说很重视书法,我们的同学特别想学书法,每天十几个人聚在一起练,但是感觉书法指导老师和资源比较少,我想市里面的青年书协前辈专家能不能够把这些高精尖的资源,跟我们青年大学生之间进行对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这就是我谈的三个问题和想法。非常不成熟,也很感谢朱教授给我一个机会,以后继续向前辈们学习,谢谢。

 


圭铭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

教授,硕士生导师


朱圭铭:恒松谈的想法很好,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时间在此作解答,你以后有机会跟在座的各位老师多交流,时间长了,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总结一下今天下午的会议,刚好进行两个小时左右,因为我们刚刚开始晚了一些,四点半左右开始,所以比原定时间推迟了半个多小时。今天的研讨应该说是非常热烈的,大家谈的方方面面问题也比较多,有文化的,有技法的,有针对展厅作品的。我总结几个关键词:  

   一是传统,大家对书法传统的认识还是越来越加强了。

   二是创新,创新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这个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我们书法学习的共识,创新不能做无源之水。特别是书法,它有这么几千年的传统积淀在这里,我们真的不能忽视古人。自己硬生生去创一个东西,大部分都是失败的。还是要从古人中来,以古开今,其实这也是中国书法史一个重要的发展特征,比如王羲之也是学古人出来的,赵孟頫也是学古人出来的。

   三是文化,书法要想搞得好,格调要想高,缺少文化素养还真的不行,你到一定的程度就写不下去了。我们在日常临帖的过程中,一定要跟读书相伴,读书才能提高你的胸襟,提高你的思维能力,最起码提高你的思辨能力,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雅什么是俗。

   四是后浪,这一届的展览有很多新人,而且都很优秀,他们手上的功夫都很不错,这是大家的一致公认,可惜今天来参加研讨对话的新人少了一些,希望下一届参加研讨的后浪能够多一些。同时,也希望我们深圳能有更多的后浪参与到书法的学习当中来,这样我们书法的生命力才会更加绵长、强大。

    刚刚诸位讲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我也拿我自己前几年总结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今年四十二岁了,从我读大学到现在二十三年,算上小时候七岁开始摸毛笔的自学时间,一晃有30多年了。再加上我本身从大学到研究生、博士一直跟书法打交道,小时候也喜欢绘画,甚至我在南艺的时候,课程中也有国画课,山水、花鸟都画过,但是好像一拿起毛笔来就不想画了,就心无旁鹜了,每天一拿起笔写字,好像有种永远的激情在那里没有发泄完的感觉。自己学着学着,对传统、创新、个性就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有些方面可能跟大家是有一些共识的,我总结为十六个字:

   第一个方面是崇古尚雅,我个人在教学和创作实践过程中,一直努力坚持的是尊崇古人、崇尚雅正的艺术思想。中国的诗歌也好、绘画也好,雅是大家非常公认的艺术精神追求,书法也不能例外。

   第二方面是穷源溯流,我认为审美追求确定之后,你在学习的时候可能就不会偏,我刚才说很多人学着学着还是审美的追求出了问题。还有就是“穷源溯流”,刚刚有不少朋友提到临帖,你临的帖来源在哪里?古人也是有源头的,源头在哪里?它的变化在哪里?我要学它什么,这个要搞清楚,不是拿一个帖子就写,刚刚提到有些后浪们的楷书隶书写得很好,这说明有想法,这是好事情,最怕的就是机械的写。为什么谈到流?流会关系到你所临对象的真正生命力有多强,经典也是有层次的,大家在学的时候可能要注意。我本人就吃过这个亏,比如说我考南艺的时候写的是张瑞图,毫不谦虚的说,我那时候已经写得很好了,所以我考完之后在考场转了一圈,我就觉得我肯定能考过,有一种充分的自信。可是上了大学后,黄惇老师告诉我不要再把张瑞图写下去了,我个人还觉得张瑞图是挺有特点的,当时非常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后来理解了。

   第三是功性并重”,功就是功夫,学书法功夫不能少,还是要花很多时间才行,我自己在这方面更有体会,想想二十几岁时,自认为还是靠着聪明劲多了一些,笨功夫下得少了一些,像我们这个年龄不下苦功我估计这辈子没有多大希望了。性就是性情,就是你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性情表现的风格,同时还要通过读书来陶冶自己的性情,归于雅正。

   第四是内外兼修,刚刚我听到邹老师讲到两个个词“明知识”、“暗知识”,我总结的是书内功、书外功,书外功无疑是就是刚刚大家提到的,跟文化有关系,除了书本的,甚至还包括你的眼界,所以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现在的信息交流非常方便,都知道全国各地或者谁谁写得怎么样,或者在哪方面有探索,过去古人看不到,所以古人通过自己走出去,才意识到见识到这个东西,对艺术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不能自以为大。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今天下午的支持,并且欢迎大家有机会到广州来交流指导。


(图文实录,经发言者审阅)






第五届深圳青年书法双年展

(开幕讲话实录)







赵永金

深圳市书协副主席  深圳市青年书协主席

深圳市书法院院长  深圳福田区书协主席


赵永金尊敬的金海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书法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艳阳高照,惠风和畅,群贤毕至!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深圳青年书法同道,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利用休息日拨冗光临本次展览的给力支持,由衷的深表谢意!

   今年恰逢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之时间节点,希望通过该展,使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与深圳青年书法同好们一起成长,共同推进深圳本土青年书法艺术的发展。

   作为策展人,请允许我介绍本次展览筹备情况。

   该展作为深圳书法界的一个品牌展览,本届展览有四个特点:一、征稿时间之短;二,收稿数量之多;三,水平稳中有升;四,新人辈出,高手云集。这充分说明了该展的影响力与凝聚力。

   此次双年展自今年5月15日启动征稿到6月25日截稿,仅仅一个多月的征稿时间,得到全市广大青年书法艺术人才的积极响应,组委会共收到青年书法同好668人投稿,来稿数量为735件,而且作品的数量及质量均高于往届。上一届2018年的来稿数量为591件,展出120件,入选作品152件。

   本届双年展作品评审工作于6月29日在深圳市书法院举行,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评审、挑选,择优评定出123件入展作品(加上评委作品10件,共展出133件),入选180件,限于场地,不能一一在此展示,甚为遗憾!

   评委们建议青年书法同道在提高创作水准的同时,也需提升文化修养,在书写时注意字法、章法、错别字等问题...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希望青年朋友们一起努力,为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此,特别感谢深圳市书协的自始至终的指导及各区书协的协办支持!同时,我们再次感谢深圳画院为我们提供场地以及多方面的支持帮助!再次感谢所有关注、支持我们的各位领导、老师、媒体朋友和书友们!

   我看到深圳市书法院公众号展讯后的一条跟帖,网名叫“温馨”留言,我就把它当作今天的结束语,请允许我给与会嘉宾念一遍:

   “温馨”说:我是新深圳人,非常喜欢传统的书法艺术!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是总会挤出时间与书法亲近!经常看老师们的佳作,反复临帖!今年是我鼓起勇气第一次投稿,没想到入展了!又开心又忐忑!开心的是被老师们认可,忐忑的是还有很多不足!期待未来在老师和同道书友的帮助,互助下能取得进步!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不是一句客套话,是所有怀揣梦想的人在这片不是故乡却胜似故乡的热土上,用努力,务实,进取来践行的一句话!感恩同行,因为有你格外精彩!

   谢谢大家! 

 


李  静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李  静尊敬的金海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艺术家、各位朋友,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因为今天这个讲话是梁主席要来讲的,但是他临时有事,赶不过来,委托我在这里一并对展览开幕表示祝贺。

   请允许我代表梁主席、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对这个展览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光阴荏苒,一晃这个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我记得2006年走到今天已经走过了第五届,也十几年了。我们很多作者伴随着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也从青年慢慢走出了青年的阶段。有这样一段成长的经历也给我们青年时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记。今天这个展览又给我们带回到这样的青年时代,看了今天的展览,包括永金主席前几天也跟我讲本次双年展的情况,我感觉有这样三个特点:

   第一,就是深圳新人辈出,从这个展览当中反映的尤为突出,前段时间我们市书协有一个创意与传承的书法展览,其实也反映出这一点,今天再次证明了今年的新人很多,名单出来后赵主席发给我,我第二天到办公室看了市书协的会员名单,初步统计了一下,今天有入展名单是120几个人,还有入选的名单180人是不能参加今天这个展览,因为展厅有限,也就是说有将近300人,我们粗略统计有100人左右不是深圳书协会员,而这些新面孔就非常说明一个问题,深圳又来了新人了。所以说可见深圳的新人给我们持续发展带来后劲、强劲,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第二,投稿踊跃,前段我们市书协展览收稿也是翻倍的投稿,已经超过一千人,我记得六七年前大概是三四百人。这个展览刚刚赵主席也讲了,投稿非常踊跃,可见深圳的书法作者对展览非常积极,投稿量很大。

   第三,专业水平越来越高,我们在平时里面遇到很多朋友想参加这样的展览,如果在很多年前可能是作为一个爱好者稍微努力就可以参加这样的展览,到今天我们也感觉到压力,就是它的专业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大家仅仅怀着说我会写几笔毛笔字来参加这个展览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了,这就要求入展作者在专业上的高水准。

   当然,这么多年来,深圳青年书法也是深圳书法的一个重要的非常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我们深圳书法界发展成长,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以及各级领导和我们广大作者的鼎力支持。就今天这个展览而言,对于以赵永金为班长的青年书协的团队,一直以来做了很多的付出,也做了大量的辛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家通过几届展览可以看到。特别是支持今天这个场地的深圳画院及徐章院长,他也是深圳市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一直以来不单给青年书法展览提供场地和支持,也多次支持市书协的展览,无论是从场地和人员都给予支持,所以借今天这样的一个机会,请允许我代表深圳书法界也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深圳书法事业的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市文联的领导以及为展览付出大量辛勤劳动的工作人员和给予支持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深圳书法家协会在去年九月份进行了换届,换届以后,市书协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在金海部长、瑞琦书记和梁主席的直接领导下,展开了一个新的业态,市书协也在积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就是专业创作与学术研究并行,艺术实践与文化素养并重的发展新格局。在深圳这样的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区驱动”新的背景下,我想深圳书法特别是年轻的书法作者应该有新的作为,在此我也想提两点希望:

   第一,大家还是要树立精品意识,因为我们是在深圳,以现在深圳的发展,我们要有这种高标准的眼光也是需要树立精品意识,大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我们还是要树立一个无论是今天参加双年展还是参加其他展览,一定要有代表深圳水平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也就是一个精品意识。

   第二,我们立足深圳,但是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这样一个展览,要把眼光放在全国的高标准上,向那些优秀的省份、优秀的作者来学习,取长补短。作为我们每一个作者,青春是每个人最好的时代,今天我们能参加这样的双年展,更应该思考在我们青春的岁月里面留下自己什么样的书法作品,不负韶华,大家在青春岁月里面应该思考自己的书法之路。我就提这两点希望,让我们一起共勉,让我们一起为深圳的书法开拓新的篇章,“以主题展览来提高政治站位,以经典来提升创作,以学术来增加我们的文化素养,以展览来打造我们的精品”,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来开拓新时代的深圳书法。

   最后再一次祝愿展览圆满成功!祝大家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祝愿所有的朋友们青春永驻,谢谢大家!


(图文实录,经发言者审阅)






2020年7月27日《深圳特区报》版次:A12“人文天地”

《深圳电视台》娱乐频道“城市发现”栏目报道

《深圳电视台》娱乐频道“城市发现”记者采访策展人


2020年7月30日《深圳商报》报道


2020年7月26日《深圳晚报》数字平台报道


2020年7月2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2020年7月26日《晶报》数字平台报道



第五届深圳市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

………… 组织机构 ………


指导支持

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

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深圳市民政局


主办单位

共青团深圳市委

深圳市青年联合会


学术支持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

深圳画院

深圳美术馆

何香凝美术馆


承办单位

深圳市书法院

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协办单位

深圳市福田区书协  深圳市罗湖区书协

深圳市南山区书协  深圳市盐田区书协

深圳市宝安区书协  深圳市龙岗区书协

深圳市龙华区书协  深圳市坪山区书协

深圳市光明区书协  深圳福田荔湖书院


专项资助

深圳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基金


赞助单位

深圳宣和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学术主持

朱圭铭博士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策 展 人

赵永金

深圳市书协副主席  深圳市青年书协主席

深圳市书法院院长  深圳福田区书协主席


策展助理

王志远

深圳市书法院书画培训中心主任


设     计

深圳宣和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首展时间

2020年7月25日--8月20日

开放时间:9:00--17:00,逢周一闭馆


首展地点

深圳画院

罗湖区银湖路金湖一街36号


双年展精选作品巡展时间

2020年8月21日--9月20日

开放时间:10:00--18:00

巡展地点

深圳市书法院

(福田区同德路2-1号)

【地铁3号线通新岭站B出口前行同德路】

高德导航:深圳市书法院


第五届深圳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

《深圳特区报》专访 | 赵永金:融情于笔 写照精神

第五届深圳市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在深圳画院成功举行

(附入展高清作品图)

《深圳特区报》 | 笔墨书写芳华岁月:

“第五届深圳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开幕

深圳电视台 | 第五届深圳市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





—《END》—

图文编辑

深圳市书法院

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延伸阅读

深圳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

不忘初心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成立十周年

专题回顾之一:第一届深圳市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

第二届深圳市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在深圳画院开幕

第三届深圳市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在雅昌艺术馆举行

第四届深圳市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在深圳画院举行

第五届深圳市青年书法艺术双年展在深圳画院举行

岭上雅集 · 第一届深圳青年书法十家作品展

岭上雅集 · 第二届深圳青年书法十家作品展

岭上雅集 · 第三届深圳青年书法十家作品展

深圳青年书法家抗疫主题创作邀请展(一)

深圳青年书法家抗疫主题创作邀请展(二)

深圳青年书法家抗疫主题创作邀请展(三)

深圳青年书法家抗疫主题创作邀请展(四)

深圳青年书法家抗疫主题创作邀请展(五)


点击阅读

《深圳特区报》专访赵永金

《深圳特区报》再访赵永金

《深圳商报》专访 | 赵永金

深圳市书法院|书画培训招生简章

书坛中坚 | 赵永金的人生之问和书法之答

江西日报|赵永金:深圳书写书法传奇

福田文星 |“书法人”赵永金专题片

字帖丨篆书《扶风马氏墓志铭》首次出版,欢迎邮购

好风相从 | 赵永金师生书法作品展

于深圳市书法院圆满举行

小编推荐

梁启超:书法为第一等娱乐!

【修身】书法,可以改变一个人

【临摹与创作】:赵永金临邓石如篆书长卷、

篆书刘禹锡《陋室铭》长卷欣赏

童心筑梦 | 赵容丫头涂鸦网络展

欢迎大家在最下方留言

您转发朋友圈或点一个在看

就是对小编最好的鼓励!

——深圳市书法院官方微信平台——

欢迎关注、欢迎投稿、欢迎合作

客服QQ:535757222  投稿邮箱:139024489@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