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友记 | 彭建华:坚守科技兴农初心,微微星火,默默守护
☆【校友名片】☆
彭建华,男,四川华蓥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现人文与发展学院)管理科学系2001届毕业生。曾就职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现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院青年领军人才。
彭建华入学时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校门口留影
“如果说什么是从大学时期就能一直坚持下来的思想理念,那当属我们的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了。”
细数起,从农大毕业之后,已然过去了20个年头,但当想起农大校训时,彭建华依然能够脱口而出。这一句曾在他青年时期便深深印在脑海里、心海里的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他坚守了、延续了20年的方向和誓言。
一、初心·一心向农
“农业是国之根基,是民生之本,未来的中国,农业将至关重要,需要我辈青年,前赴后继,躬身笃行。”高中时期,在班主任老师的激励下,彭建华与几名同窗好友共同立志选择填报农业大学。顺利进入农大之后,彭建华的科研思想在悄无声息中逐渐萌芽开花,这深刻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走向。“农大老师对自己职业的负责和在学术上的精益求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使得他们能够在任何一个岗位上同样认真负责,遇到困难时都能有直面困难和坚毅前行的勇气。”时经南斯拉夫大使馆轰炸事件,人文学院的同学们群情激愤,声讨浪高,这次事件给青年时期的彭建华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和情感上深刻的思考,他深深地感受到对受害记者前辈的痛惜,对国家强大的切身使命感,彼时,科技兴农、科技强国的种子在彭建华的心中义无反顾地植根了下去。
年少有志,大学时期是彭建华接受各种思潮碰撞影响的成长时期。彭建华所在的科技管理专业同学们创办了刊物《六观》,刊物名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体位,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六观》刊物成为了当时同学们发表见解、学习互助、交流思想的阵地,承载了诸多农大学子的思想荟萃和峥嵘岁月,在彭建华青春的记忆中尤显珍贵。
二、深造·学无止境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浪潮激荡,自己所在单位的科研性质和愈来愈优秀的工作伙伴,使得彭建华深造读研的想法愈加强烈,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并且十分想要努力地跟上时代的步伐。2016年,37岁的彭建华抓住机会考上了四川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学业深造。当谈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毕业答辩,已然工作多年的彭建华依然像当下的年轻大学生一样,说起自己遇到的在论文撰写上的难题和难忘的经历,他自侃是研究生中的“中年选手”。
尽管做过那么多的调研实践,依然不免为论文发愁,不仅仅是因为他需要应对一边工作一边上学的时间上的忙碌,更多地是因为,他坚信,无论到了什么年龄,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和踏实作风都应该从一而终,初心不改。做科研没有训练出来的速度,每一个新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都需要像照顾襁褓中的孩子一样从小到大、从头至尾一步步地去实践,去解决,去证实,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完整且踏实。“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无论做过多少个课题,态度是不会变的。”彭建华如是说,继续学业使他对未来的方向更加清晰与自信,正确的研究思路和科学的研究方式使他不畏惧眼前的磕磕绊绊,着眼于自己心向往之的目标。
三、工作·潜心踏实
不同于农业科学院的其他各个职能部门有着自己专一的工作职责,办公室的职责更加广泛和综合。作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彭建华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文秘和信息化建设,一系列综合、复杂的服务、协调、保障等事宜,皆需要统筹规划,以保证院机关的正常运转。“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好的管理在制度上为科研工作者筑牢保障的墙,充分激发、调动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积极性,提供自主创新的优越环境。”谈及做好本职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彭建华提出,首先,要培养工作人员的三大能力:一是“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二是制度上的设计与规制,三是做好院领导的参谋助手;其次,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眼到,手到,心到”,外出调研、实地工作时要对实践中的问题时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全面的预见性,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处理数据,提出合适的对策建议;再次,为了更好地从事文秘工作,需要多读、多写,多实践、勤反思、善创新,这样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写作与思辨的能力;最后,要紧跟时代,对本职工作的了解不能固步自封,学骆驼反复咀嚼已经具备的知识,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自从2018年7月份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处调到办公室之后,彭建华远离了科研的主战线,更多地是在服务岗位上践行自己管理专业的职责,从事社会科学有关方面的内容研究,但他仍时刻秉持着自己科学的研究态度,坚持“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的行事作风去进行今后的各种工作。
“一个人能够成功,贵在有自己认准的方向,然后坚持地走下去,总有一天会获得一个质的突破。”彭建华做研究时所保留的态度和特质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使其受益终身,使得在今后的每一个岗位上彭建华都能始终保持着严谨、不断反思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工作方式。
谈起对未来的期冀,彭建华希望能在科学共同体内、所有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建设好一个科学、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使得科研人员能够潜下心来、心无旁骛地进行学术研究。不困于物,不乱于心,保留最纯粹的初心和理想。“快餐式”研究对科研人员的成长极为不利,对技术未来的发展和科研氛围也是不利。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员本身应秉承与时俱进、脚踏实地、真真正正地做学问的心思,并坚守本心。
四、“友”情·开放互助
“每一个学子无论今后走到哪里,从他身上都能隐隐约约看到其母校的影子。”彭建华离开农大后,选择以校友会的方式与母校继续保持联结。
彭建华参加四川校友会组织的2021中国高校(成渝)校友经济高峰论坛
由彭建华等1000多名农大校友组成的四川省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每年都会举办多个与母校联结的活动,力图打造“全球校友的驿站、四川校友的家”,给前往四川工作或返乡的校友提供温馨的港湾。四川校友会每年都会举办迎新活动,迎接从母校毕业前往四川的选调生或回到四川就业创业的广大农大学子,开展欢迎与交流大会。此外,四川校友会还时常邀请母校的领导和校友会的领导前来指导交流。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中,刚刚毕业走入社会的学子们能够得到校友前辈们的答疑解惑,能够收获暖心的指导建议和帮扶慰问,这无疑是对初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最好的鼓励。
五、坚守·星光永恒
“我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了,成就根本就谈不上,跟我们其他优秀的农大校友还差的很远。”彭建华说道。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浩瀚星空下,每个星星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发着光和热,成为人们行进路上照亮前方的希望。正是因为有无数颗星星在默默无闻地坚守着,才有了整片星夜下足以抵挡黑暗的光明。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社会工作者何尝不是一颗颗星,带领民众的期冀,通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方。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是他一生的坚守!
往期回顾
2015年以来,校友办共计组织近200小队/学生志愿者,600余大学生,参与寻访校友活动,走访/云寻访600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各行各业校友,以此为基础,分别于2019年、2021年出版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风采录》丛书第一部和第二部,展现了在各个时期,农大人响应祖国号召,肩挑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面貌。未来也将继续将优秀校友的故事收录成册,以飨师生校友,欢迎大家提供线索,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推荐身边优秀校友吧~
问卷将采用匿名调研的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编辑:李谊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