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3分钟系列之:流失文物追索任重道远

2016-11-18 中国3分钟 中国网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文物局成功叫停数件中国流失文物的拍卖。在日本横滨国际拍卖株式会社秋季拍卖会上的展品中,唐代释迦牟尼敦煌壁画以及手写唐经等,均为日本和尚大谷光瑞等人自中国劫掠。21日,中国向横滨国际致函,要求其遵守相关国际公约精神,停止这一拍卖。随后,该拍卖行对这批文物撤拍。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w0347olzb51


作为拥有灿烂文明和跌宕历史的古国,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数量惊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藏有中国文物160余万件。再加上散落在私人藏家和机构手中的,总数约1000万件。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战争期间,西方各国对中国大肆抢掠,有些文物后来成为了著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例如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而法国的枫丹白露宫中国馆甚至直接被称作“另一个圆明园”。



此后,更多的外国探险家踏足政局动荡的中国,他们以极低的价格购买,甚至“免费”运走更多文物。天龙山石窟代表了盛唐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无法将其全部运走,就干脆将四十多个佛头凿下来,装箱运到日本。


这些行径给中国文物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中国一贯反对买卖非法流失文物,在“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福建“章公六全祖师”肉身佛像等文物拍卖、展出时,都做出了努力。这次日本的撤拍,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一立场正不断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但撤拍并不等于归国,文物追索任重道远。这需要国家与民间的配合,需要制度、资金与专业运作的统一,需要国际法律与外交手段的并重,而正如中国政法大学霍政欣教授所说:“这最终取决于整个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影响力。”




此次叫停横滨国际敦煌文物拍卖的理由,是国际公约而不是拍卖管理办法。横滨国际拍卖株式会社的总经理张树墩是华裔,且出生地是北京,公司的主要拍卖对象是中国古董,所以文件中还写上了“感情因素”。


流失文物的处理一直以来是现持有方和流失方的重要矛盾,一旦成为话题则有多种解决方案,譬如属于强对抗性措施的国际诉讼,或者是意在解决问题的国家之间的会商共识。文物局选择叫停发文其实属于避免流失文物的现实所有权转移,一方面通过背景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文物局具备切实有效的影响手段,一方面假定这批文物落到公共机构譬如博物馆手里,日后返还的成本会大大增加。所以这一行为能够显示中国政府、国家文物局对流失文物的关切和努力,在具体个案和方法的选择上也比较妥当。

——文博专家 “螺旋真理”


事实上,这方面的工作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做。比如过去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的兽首,也曾经进行过抗议和交涉。只不过有时候起作用,有时候人家不理你。而这次我们提出来,横滨国际接受了。这并不是新《办法》的作用,只能说是“赶巧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起草人之一

王凤海


非法劫掠是一个界限比较模糊的概念。盗墓和切割古代壁画很容易被理解为非法劫掠。而花钱买的,比如从敦煌私匿经卷的王道士手里买走佛经算不算非法劫掠?清末民初在北京琉璃厂买走文物算合法吗?内地拍卖企业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随着价格的不断攀高,近两年从海外,尤其从日本征集来的古代佛经越来越多。依照《文物拍卖管理办法》的规定,鉴别拍卖品是非法劫掠还是正常交易,卖家是劫掠者后代还是经过交易换手的善意取得者,都需要严格的审查,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和拍卖行的管理者认真对待。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

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 季涛 




中国民间向日追讨被掠文物合理合法


假“瓷器爱国”之名行炒艺术品之实


流失文物追索,国际公约真的没用吗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张安

本期校对:李兆彧


投稿邮箱:misd-zhiban@qq.com

中国网期待你的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