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分钟 | 半世纪消灭千年沙漠:“毛乌素奇迹”不是偶然
近来,有一件中国人默默做了半个世纪的事情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快要被消灭了,即将变成“毛乌素森林”。
毛乌素沙漠地处中国陕西和内蒙古交界,曾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魔鬼之地”。半个世纪前,这里的人们一出生,便要忍受沙灾。他们出门要用铁锹击碎堵住大门的黄沙,居住的房屋一不留神就会被沙暴掩埋。
1959年起,饱受折磨的人们开始了与沙漠的顽强斗争,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造田。
农民石光银当年卖掉了自家赖以生存的84只羊和一头骡子,筹来买树苗的钱,几十年间,他在63公里长的沙漠边缘种下了6公里宽的一个绿带,种下的树木达到4000万株。农民殷玉珍刚从外地嫁过来时,40多天才有一个人从家门口经过,她便拿盆把脚印扣住,来缓解沙海中无尽的寂寞,她坚守在这里种树,一种就是30年。
经过几十年的改造工程,一片片绿色从黄沙中生长出来,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如今,这里有科学配比的沙土农田,有成群结队的牛羊,甚至有了高速公路。
毛乌素创造了一个奇迹。但是,我们放眼纵观中国整个荒漠化治理的进程,就会知道它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源于千千万万人的坚守、奉献,和长期、科学、精准的施策。以前毛乌素治沙只是种草、种树;到了八九十年代,水资源开发、治理等形成了科学规划;现在,通过开发小经济林、沙区经济圈,治沙的同时,这里的人们也实现了脱贫致富。
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多年来,中国的沙化土地面积连年缩减,治沙成果受到全世界的称赞。我们期待更多的“毛乌素奇迹”出现在地球家园。
中国应积极展示全球负责任大国形象,在全球荒漠化防治中发挥引领角色,推进全球荒漠化治理合作和能力建设,维护地球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一是深化“一带一路”沿线荒漠化防治合作和能力建设。“一带一路”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中国政府可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荒漠化严重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非洲、中东、拉美等饱受沙尘肆虐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不同方式的政府间、产业间、民间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主任 董战峰
中国走过的道路证明,防治荒漠化是一项“全民工程”。既要想方设法最广泛地动员群众,发动科技力量、企业力量、社会力量,又要注重荒漠化治理技术创新应用,将系统思维纳入荒漠化治理领域,从区域产业发展和治沙协同角度探索区域性治沙模式,把尖端科技与优化治理结合起来,形成防治荒漠化的合力。
——中国绿化基金会理事 秦东魁
治沙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同,它不仅来自当代中国人对历史规律、未来走向的精准洞察,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己所欲之,必有当施”的生动体现与绝好诠释。
——生态环境研究员 梁江涛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Dolce&Gabbana深夜回应再遭怼!曝光博文却被删...(视频直击“凄凉”现场)
本期编辑:李兆彧
本期校对:刘倩
回顾往期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