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听碟#《宝丽金十五周年特辑》
今天的华语乐坛,有一个很重要的产业新闻,即《环球音乐集团在华启动‘多厂牌运营战略’》,文中理所当然的哔哩吧啦一大堆,但真正留下核心信息的,在我看来就是两点。
一是Republic厂牌将在中国设立首个海外分部,由闻震担任董事总经理。恭喜震哥,以及还是第一次知道他的英文名——Tony。
二是将重启“宝丽金唱片”和“EMI唱片”两个厂牌。对于这一点,很多老歌迷无疑是最欢呼雀跃的,因为“宝丽金唱片”这个厂牌,代表着华语流行音乐八、九十年代的辉煌,而“EMI唱片”则对九十年代到新千年之后,华语流行音乐歌迷的影响极其深远。
其实,说到这两个品牌,“宝丽金唱片”的脉络无疑是最清楚的,甚至香港“宝丽金唱片”和台湾“宝丽金唱片”这两条不同支线的发展,至今仍然是有迹可循。尤其是香港“宝丽金唱片”的历史,因为这几年香港“环球音乐”丧心病狂的各种唱片版本发布,更已经没什么神秘可言。
而“EMI唱片”虽然和中国的联系,是所有曾经的国际唱片公司中,最为紧密的一家,但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也是最复杂的一家。
从上世纪初在上海发家,再到中期迁至中国香港,“EMI唱片”几乎代表了国语时代曲的大半壁江山。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EMI唱片”则以推出新人林子祥和陈百强等作为标志,在香港地区又进入一个新的粤语流行曲时代。叶正棠和叶丽仪,还成为了香港“EMI唱片”在那个时代的粤语剧集歌曲代表歌手。
不过,“EMI唱片”这个厂牌,为更大范围内华语歌迷认可,还是因为1990年,台湾地区“科艺百代”的创立。从聘请齐秦作为首任经理,再到收购本土厂牌“点将唱片”,直到集齐伍思凯、童安格、巫启贤和张宇等几大唱作歌手,台湾地区的“EMI唱片”,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已经成了华语流行音乐很重要的厂牌之一。
此后的“EMI唱片”,对大部分歌迷来讲,就是一段又一段错综复杂的商业史了。它在台湾地区,先后开设了“维京唱片”、“Capitol”和“伊世代娱乐”三个子厂牌,在香港又和从“正东唱片”退出的“金牌娱乐”合作,成立了“金牌大风”,并且又在上海成立关联系的“步升大风”,形成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华语区“EMI唱片”家族网络。
由于代表香港“EMI唱片”的“金牌大风”,曾经有着“环球音乐”的血统,再后来,“金牌大风”又反向收购了整个大中华区的“EMI唱片”,再再后来,“金牌大风”又归入到“华纳唱片”旗下,也使得华语区的“EMI唱片”历史,已经不是一般歌迷能够看得懂了。
不过,不管是“宝丽金唱片”还是“EMI唱片”,我还是对这次的“复活”持保留意见。在唱片公司早已经进入寡头时代的今天,那些已经消失的厂牌,消失了就是消失了。即使如今再被人拿出来用,终究已经无法独立发展。
要知道音乐厂牌的灵魂,还是在于底蕴的传承和时尚的创造,并且彼此之间是动态相连的,断了之后也是很难再续上的。而这些年,其实华语区的唱片公司,也一直尝试着这种复活厂牌的做法,比如“英皇娱乐”把张敬轩安排去了“飞图唱片”,比如几年前香港“环球音乐”为陈慧娴重启了“宝丽金唱片”,再比如更早的香港“环球音乐”,为了“迎娶”陈奕迅,同样将陈小宝创建的“新艺宝”厂牌重启,等等等等。
但是结果呢,该是“英皇娱乐”的人,还是“英皇娱乐”的人,该是“环球音乐”的人,也还是“环球音乐”的人,这些厂牌划来划去,最后还是划不出母公司的手掌心,所以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其实,这些厂牌在如今的意义,有时候只关乎情怀和记忆。
而说到“宝丽金唱片”,至少对于我来讲,这是我第一个明确知道的唱片公司厂牌,而且我相信,有很多同时期的歌迷,也是类似的。一者因为“宝丽金唱片”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比较早,又有“中图”的进口版,又有“中唱广州”的引进版,音乐品种非常多。二者是因为“宝丽金唱片”的代表歌手多,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徐小凤等歌手,当时或直接或间接都属于“宝丽金唱片”厂牌,想避开都很难。
当然,最关键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宝丽金唱片”的合辑,也是最早被引进的,这就让人更方便形成一种对音乐厂牌的集体印象。
我最早听到的“宝丽金唱片”合辑,是“中唱广州”引进的《宝丽金最新超白金精选》,这个合辑的原版,其实是《宝丽金89’超白金精选》,除了将徐小凤的《长城》换成《人生满希望》之外,别的曲目都一样,封面封底也一样。
而我听到的第二张“宝丽金唱片”合辑,就是“中唱广州”引进的《宝丽金十五周年特辑》,虽然从时间上来讲,这张引进版编号为JH-1016的专辑,要比引进版编号为JH-1028(都是磁带编号)的《宝丽金最新超白金精选》更早,但那时候因为区域销售的问题,并不是在每个城市,都能在第一时间买到最新的专辑,所以这种反着听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
而听合辑的要点,一是通过听歌,以后去找专辑,还有就是认识“陌生人”。
这张合辑里的《曾经》,之前在校长的《墙上的肖像》里就听过,《月半弯》也是“中唱广州”张学友《爱慕》(粤语版)专辑中的曲目。后者,其实就是张学友前两张专辑《Smile》和《遥远的她·Amour》的二合一版本。
合辑里让我完全认到的“新人”,是露云娜、CHYNA和彭健新,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三组艺人的作品。
不过,说到这张合辑,我印象最深的则是两首歌,一首是邓丽君的《偿还》,一首就是许冠杰的《日本娃娃》。这种记忆很奇怪,自己都解释不了。
《偿还》是邓丽君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而《日本娃娃》也可以说是许冠杰后期的代表作。风趣幽默的歌词,其音乐文本放到现在,都是一首水准极高的Rap型作品。而对于想学广东话的人来讲,完全听懂这首歌,粤语能力也是很OK的了。
只是,现在还有非大湾区的人,去学粤语吗?
这张《宝丽金十五周年特辑》,引进版和原版的曲目,是完全一样的,算是那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原版引进。不过在制作上,无论是磁带、CD还是黑胶,“中唱广州”版在封面上,都被《宝丽金十五周年特辑》的名字,改成了黄色字体印刷。而香港早期原版,则都是烫金工艺,尤其左上角,还有一个十五周年的烫金小Logo。
对于内地歌迷来讲,“宝丽金唱片”还有一些特殊的回忆。比如每盘磁带上的“香港宝丽金唱片有限公司录制,宝丽金远东办事处中国业务部提供版权”,而台湾地区的“宝丽金唱片”,还要加上股份,新加坡的“宝丽金唱片”,则要加上私人二字,也是一段很独特的历史了。
但历史也只能留在记忆里了,就像现在的专辑,如果还打上这些印迹,尤其是在线上专辑的文案里,加入这些内容,谁还会介意?
就让“宝丽金唱片”留在记忆里好了。
END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如果你希望转载,请联系后台开通白名单;如果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文字排版:其修遠工作室Long-Term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