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秩芳华·往昔如昨|童如珍:依依眷恋母校情

【编者按】悠悠七秩芳华,漫漫征程如歌!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南昌师范学院建校70周年。70年来,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谱就了华美的篇章。关于母校,那里有校友们最美好的年华。携一纸信笺,书一份曾经的母校与我。学校特开辟【七秩芳华·往昔如昨】专栏,殷殷讲述校友们的往昔故事。



童如珍,1962年12月出生,1981年9月参加工作。江西教育学院(南昌师范学院前身)生物系1986级生物专业专科脱产班首届学员。现任鹰潭市月湖区卫健委三级调研员,区文联副主席。先后担任过中学校长、区商业局副局长、人大办公室主任、办事处主任、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区委巡察组长等职,数届担任市、区两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及区委委员,先后获得数十项国家级、省市级奖励,曾先后14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童如珍业余时间坚持文学创作,笔耕不辍。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家网艺委会副主席,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理事,大中华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成员,《新锐》杂志副主编。其小说散文、诗词歌赋、杂文随笔等30余万字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学习强国江西平台”等百余家报刊及网络平台,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征文大赛中获奖。著有个人文集《春的诱惑》《与天地私语》。


岁月蹉跎,时光荏苒

走出黉门,转眼三十四年。

我的母校——江西教育学院,令我念念不忘、魂系梦牵。多少次的梦里,悄然触摸到她的脸。待醒来,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在校两年,匆匆而过,悠悠渐远。然往事如昨,一帧帧回放,清晰可鉴。

曾几何时,上大学为我夙愿。时逢高考,却因故改报中专。师范毕业,走上讲台,初为人师正年少,青春懵懂血沸腾。

久而,见后来者多为大学文凭,愧感不如,不觉觊觎耿怀,心生怫怨。遂暗下决心,温书不息,伺机重返考场,了却心愿。


结缘

1986年,恰遇成人高考,榜上有名,考入学院。可叹一路迍邅,终于圆我大学梦,与母校深深结缘。

其时,校内环境优雅,书香弥天;院外视野开阔,风光无限。石泉村园花葳蕤,艾溪湖水波潋滟。课外,时常与同学相邀,游历街巷市井,漫步阡陌乡间。畅谈璀璨前景,感悟平凡人生。

学院无愧于老牌高等学府,贤哲荟萃,人才济济,治学慎严。我等在此,生活丰富多彩,学习刻苦黾勉。

聆听老师授业解惑,顿开茅塞,润泽心田。

由此,阅历增进颇多,学识受益匪浅。


感恩

倍感荣幸,成为母校复校后的生物系首届学员。

学院宠爱有加,资金倾斜,师资优先。常安排野外实习,上山下海采标本,亲身探密大自然。

母校的精心培养,老师的谆谆教诲,使我日渐成熟,初心不改,意志弥坚。

日后,从学校进机关,由教师到公务员,我皆能学习刻苦,工作勤恳。

教书育人,有教无类,弟子逾千;依法行政,廉洁奉公,不枉不偏。

几十载,贡献不大,浅尝淡咸。实属燕雀一羽,难成雄鸢。形象半洋半土,生活半苦半甜。承蒙组织抬爱,委派多部门历练。得以小有业绩,斩获荣誉,群众认可,广受褒言。

深谙知,自己的一点点进步,一步步成长,都与母校的教育息息相关、紧紧相连。

缘木思本,饮水思源,师恩浩荡,永记心间。


祝愿

回望母校的艰辛历程,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七十年,令人叹为观止、啧啧称善。

七十年来,母校从南昌市豫章中学小礼堂出发,六易校名、十迁校址、几更体制,一路坎坷,逐步壮大发展。

如今,她从当时全省创办最早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跃升为一所“以师为主、根植地方、突出应用”为办学传统,具有“五青思政、四位一体、三方协同”为办学特色的新型学院。

看到母校专业涵盖广、师资力量强、科研成果多的骄人成绩,不由得思绪翻滚、欣喜怡然。

母校,是我人生的加油站,力量的活源泉。

值此七十华诞之际,赋七绝一首,以表衷心祝愿、情怀缱绻。

诗曰:

风雨兼程七十年,青春不老写宏篇。

挺胸迈步新时代,培育英才勇向前。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二十大代表风采录|紧握生命之手

点击上方图片学习

(来源:共产党员)


“阳过”→“阳康”,这份指南请收好

南昌师范学院深入开展“百名党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活动

七秩芳华·往昔如昨|陈国权:江西教育学院回忆之露天电影



-ncsfxy-

-南昌师范学院-

党委宣传部 · 大学生记者团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张亦婷

责编|袁巧

审核|常颖 谢梦君 戴达峰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NCNU_GFdy@163.com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