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读 | 女儿的书架让我找回精神的原乡

2017-04-22 吴黎明 新华每日电讯

【导读】我要感谢书,因为读书让我跟女儿有了源源不断的聊天话题。一本书可以把话匣子打开,一起去探究世界,去缅怀历史,去体悟哲理。



女儿的书架让我找回精神的原乡


作者:吴黎明

主播:张铭楷


年少时,贫瘠的山乡难得有书,患有“读书饥渴症”的我把能借到的书都看遍了,最大的理想是长大了要当新华书店营业员。因而,我读的书不免杂乱而没有系统,因为有还书的压力,书读得快却不免囫囵吞枣。


人到中年,家附近就是国家图书馆,单位图书馆藏书也颇为丰富,“读书饥渴症”不知不觉间早已“痊愈”。在工作的快节奏中,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中,被裹挟入浅阅读的大潮,渐渐淡忘了书香。



幸好,女儿的书架给我打开了一扇窗,陪女儿读书让我重新上路。翻开一本本耳熟能详的经典,有时如老友重逢,有时如幽兰初遇,经典的无边魅力,再度让人欲罢不能。


一如在外漂泊浪荡的游子,找到了精神的原乡。一杯茶,一本书,斜靠沙发,徜徉书乡很快就让自己远离喧嚣进入另一个境界,那里有暗香浮动,那里有柳暗花明,那里有潮起潮落,那里有怆然叹息……



记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去世前夕,我刚刚读过年轻时读不进去的《百年孤独》,领悟到这位新华社前雇员的魔幻般伟大;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我又恶补了其系列作品,领略了东方“高密版”魔幻。


女儿中考要考《三国演义》《水浒传》,我又第N次重读《三国演义》,痴迷地图的我把书中附属的古地图与当代地图对比,乐在其中。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宝鸡就是陈仓,秣陵是后来的建业如今的南京,还有挥泪斩马谡的街亭,有孔明七星灯灭的五丈原,有斜谷、子午谷、阳平关、定军山……一个个地名本身就是历史,就是融入中国读书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而我,总期盼着有一天能亲身去看看这些地方。


最大的惊喜是发现新天地,林语堂的《苏轼传》最为典型。研究生时读过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英文版,对其英文造诣钦佩不已,而《苏轼传》则纵横千里,穿越时空,让人领略到千年前一个伟大的灵魂。大江东去,江月秋风,西湖长堤,黄州东坡,密州出猎,琼海历难……苏轼的万丈豪情与家国情怀让人感概,其对国、对家、对百姓、对朋友、对恶人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更令人掩卷深思。


更多的惊喜还有萧红的《呼兰河传》,其文字之美超过许多大家;台湾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全七册)打开了另一扇们,让我换个角度看中华文明史;还有《瓦尔登湖》《悲惨世界》……



我要感谢书,因为读书让我跟女儿有了源源不断的聊天话题。车上、饭桌上、旅行中,一本书可以把话匣子打开,一起去探究世界,去缅怀历史,去体悟哲理。


我要感谢书,因为读书让我们父女有了沟通的桥梁。为了书,我们可以争论不下,或是开个玩笑,或是说个书中有而外人不懂的暗语“切口”。这其中,有心有灵犀的默契,更有超越一切的舔犊情深。


我要感谢书,因为读书让我见识了女儿的成长与超越。当女儿曾经那么钟爱的《希腊神话》《哈利波特》扔在书柜无人问津,我知道女儿长大了;当女儿因为我不知道一本新书而投来“鄙夷”目光,我知道自己老了、落伍了,只好呵呵自嘲……


人到中年,走过数十个国家,历经风雨,读书的心境可谓千帆过尽,不经意间已悠然转身。没有年少时的急不可耐,没有青壮年时的功利心切,中年时再读经典没有牵绕与负载,更多地是寻找让心灵静下来的一处港湾。


人说生命只有一次,读书可以让人体味不同人生的喜怒哀乐,让有限的时光充满无限的可能。而多读经典,则可以从大师们那借一些睿智与洞见,去细品人世、人心与人生。©


延伸阅读

深读 | 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深读 | 贾平凹: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深读 | 教养是个好东西,希望每个人都有

深读 | 人的最高尊严,在于他的思想

深读 | 毕淑敏40岁才想明白,幸福原来是…

深读 | 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才是最好的老师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晶瑶  |  校对:赵岑

↓↓↓春风又绿江南岸,可否请您点个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