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金句 | 写材料必读中央最新精神:让既干净又干事的人脱颖而出
【导读】有了这些金句,公文写作不再是难事……新华每日电讯的“本周公文写作金句”专栏,集荟优质写作素材,每周三更新,敬请持续关注!
写材料必读的中央最新精神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等
整理:李洪磊
一、中央最新精神
1、要在农村基层锻炼干部、发现干部、培养干部。
2、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统合,统筹增量存量。
3、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
4、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
5、强化使命担当,敢于涉险滩、动奶酪,敢于破难题、闯难关,敢于蹚路子、辟新径。
6、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
7、把工作业绩写在大地上、写在群众的心坎里。
8、工作不落实、政策不落地、改革不深入、进展不平衡。
9、优化存量、倾斜增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既扶优扶强、又不“垒大户”,既积极支持、又不搞“大呼隆”,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10、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
11、注重学思践悟,坚持知行合一。
12、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13、自觉把讲政治作为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作为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
14、实化管党治党任务,强化严管严治导向,切实把党建工作的责任链条紧起来、硬起来、严起来。
15、熔铸入灵魂、融之于血脉。
16、握牢“方向盘”,明确“路线图”,重塑“生态圈”,挂上“加速挡”。
17、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准确把握政治生态的“树木”与“森林”状况,把党员领导干部这片“森林”维护好。
18、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19、让干净的人有更多干事的机会,让干事的人有更干净的环境,让那些既干净又干事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施展才华、脱颖而出,真正实现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互促共进。
20、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
21、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
22、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23、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
24、审慎区分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探索实践与以权谋私。
25、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26、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
27、改革能不能做到协同推进,方案设计是前提。
二、央媒最新金句
1、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以“闻鸡起舞正当时”的状态,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担当,大力推进改革。
2、贪婪可怕、腐败可悲、自由可贵。
3、推进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将管思想、管作风、管纪律、管业务融会贯通。
4、讲实话是硬本事,干实事显真功夫。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做好“加减乘除”法:做好加法,重在补短板、强产品,扩大有效供给;做好减法,重在去产能、调结构,减少无效供给;做好乘法,重在增要素、提效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做好除法,重在划红线、强保障,提高技术、标准等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制度,严格执法,坚决转变“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方式。
6、只有始终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才能提升改革的穿透力,给群众更多获得感。
7、坚持以“大党建”融入“大治理”,引领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居民。
8、一边从细处着手、完善制度以纠正“不注意”,一边营造氛围、统筹施治以防止“不文明”。
9、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支撑我们脊梁的灵魂,却应一脉相承。
10、发力求“准”,推进求“深”,查处求“快”。
11、有句谚语说得好:“想着自己的人被尘土埋没,想着群众的人威名远扬。”
12、廉政火种
13、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最好的稳压器。
14、织密监督网,变通行不通。
15、按下加速奔跑的“秒表”。
16、决策接地气才能有底气。群众对问题的切身体会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来自基层的声音能够帮助决策者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
17、如何倾听群众的声音?决策者应重点听群众的三种话,即家常话、牢骚话、苦水话。
18、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19、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根本的是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20、响鼓也需重锤,严管方显厚爱。
21、百姓的小事就是国家的大事,人民的期盼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
22、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23、党内互称同志,既是清新剂,又是清醒剂。
24、“严”和“实”的炉火能冶炼真金、陶冶英才;“松”与“虚”的泡沫能断送前程、毁掉英才。
25、滥用权力带不来幸福,不义之财换不来心安。
26、创新,是“活水”,让重大工程从理念的种子变为现实的参天大树;创新,是“永动机”,让重大工程建设的脚步一往无前,铿锵有力。
三、活学活用古文
1、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
——语出《菜根谭》,大意是说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处着手,若稍微贪慕名声,便不能得到真实的收获。该句强调脚踏实地,不能贪图声名。
2、所贵惟贤,所宝惟谷。
——语出张衡《东京赋》。正所谓“粮稳则天下安”,粮食安全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所以“所贵惟贤,所宝惟谷”。该句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才的重要性。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语出《论语》。意为: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该句可用来强调领导干部讲道德、修官德的重要。
4、官德彰则民风淳,官德毁则世风降。
——该句同样强调领导干部讲道德、修官德的重要。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崇德尚德、敦品砺行、向上向善、引领风尚。
5、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语出《亢仓子·训道篇》,意思是君子检点自身,随时反省,就像常有过失一样。该句可以用来形容党员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及时反省不足。
6、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语出《为学》,意为: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该句可以用来强调干事创业,关键在做。
7、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语出刘向《说苑·政理》,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该句可以用来强调党员干部要真正与老百姓苦乐与共。
四、时刻提醒自己
1、干部怎样赢得好口碑
俯身甘为“樵夫”,为民披荆斩棘。
人们常讲,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人们还讲,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要想在群众中留下好名声,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在于民心的认可、实践的检验。心系百姓自芬芳。只有那些专心为民、一心爱民,倾力打造“民心工程”的党员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赞誉。那些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边,而实际上为己服务、为人民币服务的人,只会在群众中留下坏名声,甚至被群众掀翻在地。
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群众往往认干不认说。干部干得好不好,称不称职,老百姓心里称得出来。
“天地之间,莫贵乎民;悠悠万事,唯民为大。”时刻想着群众,口碑才能立在人民心中。
2、纪律是最好的“护身符”
看到一只喜鹊,一般人会想到什么?当然是“喜鹊喳喳叫,好事要来到”。可因贪腐落马的云南省昆明市原常务副市长李喜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却是:吉不吉利啊?对于贪官来说,窗口的一只鸟、脚下的一根草,都会让他们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内心毫无安全感可言。只有遵规守纪才最安全,若想心安身安就不应妄求妄取。纪律是最好的“护身符”,守纪不逾矩方可行稳致远。本本分分、堂堂正正,安全感自然满满。
3、干部要讲道德、修官德
增强道德定力,就要讲道德、修官德,始终崇德尚德、敦品砺行、向上向善、引领风尚。古人讲,“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官德彰则民风淳,官德毁则世风降。”官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核心。领导干部增强道德定力,就要把德作为立身立业立言的根本,勇于自我革命,自觉涵养心性,勤于修德养德,自觉尊德守德。
4、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能力,在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中起着管总的作用。
认真学习党史国史,汲取政治营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领导干部要熟读党史国史,弄明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是怎样走过来的,应该怎样走下去,以史省身、以史资政、以史育人,从苦难而辉煌的历史中坚定信念、涵养定力、汲取智慧、探索规律。
5、纪检干部要做“六种人”
锻造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执纪铁军,要求广大纪检干部自觉讲忠诚、守纪律、做标杆,切实对照“六项纪律”要求,严守政治纪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严守组织纪律,对组织做“老实人”;严守廉洁纪律,廉洁上做“清白人”;严守工作纪律,履职上做“担当人”;严守生活纪律,生活上做“高尚人”;严守群众纪律,对群众做“贴心人”,把监督执纪问责的标尺立起来,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形象树起来。
6、党史典故——“苹果纪律”
1948年10月,盛产苹果的锦州战场金秋果香,我军大量部队在此集结。野战军战前政工会议要求,部队必须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保证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4纵29团警卫连看守兴城苹果仓库,班长太口渴想拿个苹果吃,司号员看见立即制止说,“哎,你为什么要吃苹果?忘了决心吧?一个苹果也是纪律呀!”班长立即把苹果放下。老战士回忆,“树上、地上苹果随处可见……躺在苹果树下休息都能咬到树上的苹果,可那个时候真的没有一个人去吃苹果,大家很自然地感觉不管是苹果还是别的东西,只要是老百姓的就不能动”。
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充满感情地对党内高级干部讲,“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苹果纪律”映射出立场体现为觉悟,而觉悟源于立场更夯实立场。从一定意义讲,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就是要在党员干部心中重建觉悟、坚定立场。
7、古为今用——干部为政之要,上不欺骗党和国家,下不欺骗群众,中不欺骗自己的良心
庆历六年,河南省邓州穰县城内24岁的贾黯中了状元,同年九月,贾黯虔心敬意地到邓州州衙拜见范仲淹。范仲淹把自己一生做人为官的感悟送给了贾黯,他意味深长地说:“君不忧不显,惟‘不欺’二字可终生行之。”
比范仲淹稍早几十年的北宋人张咏有一篇很有名的《三不欺箴(并序)》,文中张咏自勉“上不敢欺君,下不敢欺民,中不敢欺心”。范仲淹为官数十年,官职遍历朝中重臣、地方要员,一生清廉守正,持俭忍穷,乐善好施,其立身行事的要诀也就在于上不欺君,下不欺民,中不欺自己的良心。
“不欺”的态度,以及“三不欺”的箴言,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而言仍有实际意义,那就是:做人、做官、做事要上不欺骗党和国家,下不欺骗群众,中不欺骗自己的良心。
上不欺骗党和国家,当以忠诚立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当忠诚成为立身之本、立德之本、立功之本,成为一种宝贵品格,领导干部的德才能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下不欺骗群众,当以诚信立德。“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诚信既是立身法宝,也是一剂心灵良药,它能够于无形中产生一种亲和力,也能够帮助领导干部涤荡灵魂。当诚信成为一种力量,成为一种责任,成为一种准则,领导干部的德才能是众望所归。
中不欺骗良心,当以自律立德。苏霍姆林斯基说,良心是信念的感情哨兵。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讲良心是自己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也是不被不良思想侵蚀的第一道关卡。自律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它是一种“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会自觉树立底线意识;它也是一种勇气,敢于控制自己失控的情绪与泛滥的欲望。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良心成为一种动力,领导干部的德才能引领自己与他人的方向。
组织面前不作假,群众面前不演戏,良心叩问时坦荡荡。不然,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只能走上与党和人民相背离的不归路。
延伸阅读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保存!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