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人际交往,必须拎得清的7件事

2017-12-18 李小墨 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

作者:李小墨


只要还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就是每个人都躲不开的课题。


不管是多么强大的人,都需要在别人的帮助和协助下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不可能单枪匹马地成功;而在日常生活里,不和谐的职场关系、亲密关系可能给一个人的生活带来多大的痛苦,人所共知。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交和沟通能力,不仅决定一个人所能抵达的层次和格局,还决定一个人能否幸福地度过一生。

 

但人际交往是有自己的规则和禁忌的,规则之内行事,是从容得体、进退有度,规则之外行事,就是拎不清。

 

古人说“三十而立”,意思是,一个人到30岁,各方面就应该自立。有些事,必须在30岁之前弄明白,因为年纪越大,越没人会原谅你的拎不清。



1、别被人脉决定论骗了,能力是1,人脉是后面的0


中国社会是一个崇尚“关系”的社会,过度崇尚关系的社会自然就催生出“人脉决定论”。我反感人脉决定论,因为它不断在明示和暗示:对于个人发展,人脉比能力更重要。

 

当人们盲目追求人脉的时候,其实是在疯狂地追求捷径。从别人身上借力,是他们找到的捷径,这样就可以坐着电梯扶摇直上,不用自己辛苦爬楼梯了。


可是人脉这件事恰恰是走不了捷径的。人脉发挥作用是需要能力和实力打底的,企图跳过自身能力积累,仅凭人脉一步登天是很难的。

 

有能力,人脉才能发挥作用。

 

我们假设一个最好的情形,那些能帮助你的人慷慨地给你机会、给你资源、给你平台。


可是如果你自身能力不济,机会来了,你能抓住吗?给你一个让人艳羡的职位,你能胜任吗?提供一个稳赚的生意机会,你有资金入伙吗?交给你一个锻炼人但压力很大的任务,你抗的住吗?


如果你屡屡让人失望,机会还会再次来敲门吗?实力不济,贵人想相助,也爱莫能助。

 

我们不能否认人脉的作用。但对于个人发展,能力是1,人脉及其他是这个1后面的0。没有1,后面的0毫无意义。



2、永远不要忘记,社交的本质是互惠


肯尼迪总统1961年的就职演讲有一句著名的话:“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句话套用在社交场合最合适不过:不要问别人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别人做什么。


因为,社交的本质是互惠。


当别人有求于我们的时候,我们把这一点都摆得特别清,可惜,我们有求于别人的时候,却常常忘记这一点。这是人性的弱点。

 

社交的本质是互惠,这种互惠并不总是发生在旗鼓相当的两个人之间。想结交各方面远胜于自己的人,并非不可能,只要你找得到共赢的合作点。


可惜,想找到和那些在各方面远胜于你的人的共赢合作点,很难。所以,你碰壁的可能性很大。

 

最稳妥的社交之道是,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影响力有限的时候,专注能力养成,以获得平等交往的资本。

 

许多人不愿意承认社交的本质是互惠,觉得这个功利的词会玷污纯粹的感情,认为真正的感情是不求回报的。但实际上因为感情需求或共同兴趣而树立的关系,同样基于互惠。

 

就算再不计较的人,心里也有一杆秤,暗暗衡量这一个人是否值得继续交往。如果一直是单方面的付出、单方面地索取,互惠的天平发生严重倾斜,友谊就会不知不觉地无疾而终。

 

平等的互惠看起来功利,但实际上是最舒服也最长久的交往方式。 



3、如果对方没有爽快地答应,其实就是拒绝


朋友小北因为公干经常去香港,因为比较好说话,多帮大家代购了几次,结果不太熟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都找上门来了,俨然把她当成了免费代购。

 

这些凭空上门的代购消耗了小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非常疲惫,小北下定决心,除非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其他一律不再帮忙代购。

 

再遇到请求帮忙的,小北就会委婉地说:“行程安排得有点紧,我不确定有没有时间呢”“这一次过去会很忙,可能不太方便呢”。

 

可总有人不依不饶:


“你给某某买东西的时候,顺便帮我买一下就可以了,很快的”


“在你香港公司附近就有呢,不会花你很多时间的”

 

小北很尴尬又不知道怎么应付,只好跟我吐槽:“这些人怎么这么拎不清呢?他们不知道如果没有爽快答应,其实就是拒绝吗?!”

 

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不伤彼此的颜面,人们拒绝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委婉的表达方式,比如“我再考虑一下”“下次吧”“改天吧”“看情况吧”。

 

所谓的进退有度,就是在这种时候不强人所难。

 

可是偏偏有人听不到弦外之音,非要勉强,这是非常遭人反感的。就算最后对方迫不得已答应了请求,你和他的关系爱也差不多毁了,你会被打入“拎不清”“不值得交往”的黑名单。

 

请记住这条社交铁则:如果对方没有爽快地答应,其实就是拒绝。



4、不要被他人情绪左右,学会倾听和回应情绪背后的需求


在谈话中,沟通双方的情绪状态是互相影响的。

 

沟通中如果介入负面情绪,会让谈话变得非常棘手。沟通时,处理自身以及他人情绪的能力,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沟通水平。

 

沟通低能儿,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低下,情绪阴晴不定、言语冲撞无忌,沟通稍遇不顺就浑身敌意,无论和谁相处,都容易搞出最糟糕的局面。

 

普通的沟通者,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容易被对方情绪牵着鼻子走。对方友善,他就友善,对方产生负面情绪,他也产生负面情绪,践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

 

但沟通高手不一样,沟通高手知道负面情绪只是表象,就像孩子哭,是因为饿了,需要食物,每个负面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不成熟的沟通者把负面情绪理解成攻击和敌意,总是急着跳出来辩解和反驳。但成熟的沟通者把情绪理解成需求的表达,所以不管是雷霆之怒,还是抱怨批评,他们始终可以保持风度。


他们之所以心平气和,之所以不会被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是因为他们懂得跳过情绪,去倾听和回应情绪背后的需求。



5、别用临时和群发式的关系维护,伪装的殷勤真的没用


我们都不喜欢临时抱佛脚的社交,不喜欢那个平时僵尸粉一样的微信朋友,上来就要我们帮忙点赞、投票、填问卷、买他在朋友圈卖的产品;不喜欢那个八百年不打交道的同学,要结婚收份子钱了才找你客套。不喜欢那个平时很少往来的亲戚,需要借钱才把你想起。

 

关系是需要培养和维护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不想在过程投入时间、精力、感情、资源,却一味索取,只想要单方获益的结果,即使能一时得逞,也不能一世得逞。

 

没有人会把有求于自己时,才大献殷勤的人,当做真正的朋友。



6、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情商最低的表现


毫无疑问,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我见过的情商最低的行为。

 

很多人拎不清楚,以为沟通能力强就是口齿伶俐,能说会道,这真是大大的误解。其实交谈的常胜将军,往往是最糟糕的沟通者。

 

因为当一个人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时候,他说话的目的就不再是为了思想交流,也不是为了建设性地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战胜别人。和这样的人相处非常累。


没有人喜欢被质疑、被反对、被攻击、被逼着认错。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不仅不是真正的思想交流,还是职场和亲密关系的杀手。


这种喜欢占上风的欲望,却让我们遗忘了沟通真正的目的,遗忘了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是情商最低的行为。如果你碰到这样一个人,在不伤害原则的情况下,不妨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在恰当的时候认输,也是一种智慧。



7、人际交往最大的忌讳,是交浅言深


“交浅言深”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与交情浅的人深谈。可能是前车之鉴太多,“交浅言深”成了人际交往的忌讳,被过来人不断地告诫给后来者。

 

交浅言深这种社交策略奏效吗?当然奏效!这几乎是每个人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本能。连小孩都明白,交换过小秘密的小朋友会和自己更亲近。

 

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交浅言深呢?


首先,你无法控制隐私暴露的风险。

 

话说出口之前,你是它的主人,说出口之后,就是它的奴隶。隐私一旦暴露就有风险,你管不住别人的嘴,就管好自己的嘴。


 

其次,拎不清关系,方寸感差,是社交毒药。

 

舒服的沟通,前提是理清楚关系和身份。亲疏远近有别,每个人理清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掂量清楚自己的位置,就知道该说什么话。

 

说的口无遮拦就成了不合时宜。


第三,因为信息不对称,容易触碰雷区。

 

交情浅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彼此不够了解,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交浅言深容易碰到雷区。

 

有些东西,等交情深了再讲,真的不迟。


作者简介:李小墨,前海南特区报记者,新书《请停止无效社交》上市热销中。微信公众号: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每看完一本书,写篇干货读书笔记,每个月,一份高质量书单。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欢迎关注。


延伸阅读

人民日报批机关病:写材料“稿来稿去”搞坏文风

2017年人们搜索最多的词竟是这个?让人泪目…

2017年15条最有喜感新闻,生活处处是段子!

科斯定律:想要某样东西,你就得让自己配得上它

5个打油诗故事,5大老祖宗智慧(很经典)

冯小刚新片《芳华》好不好看?第一批影评来了!

“拯救爸妈朋友圈”,他们与谣言展开风车大战!

这个中国80后解世界数学难题,获得中国诺贝尔奖!

十九大报告蕴含哪些公文写作技巧?(公务员必读)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刘新华 赵岑

这些规则和禁忌,真应该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