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光眼、前列腺、腰间盘......这个乐队火了,专唱各种疑难杂症!

雷琨 李蔚瑄 新华每日电讯 2018-07-18

相关报道首发于6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周刊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雷琨、实习生李蔚瑄

这是《博客天下》杂志为青光眼乐队拍摄的一张合影,9位乐队成员来了6个;因为乐队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医院的排班表,所以人永远不齐,是这支医疗科普乐队的一大特色。


“青光眼”是一支挺特别的民谣乐队。队名取自一种眼科疾病,代表作的主题也是病,9名成员都是85后医学博士。


“共同的医疗背景让我们不满足于谈情说爱的靡靡之音,我们希望借助音乐传达更多健康理念,有一种民谣,叫科普小清新。”在乐队的豆瓣主页上,他们这样介绍自己。



不打算“出道”的业余乐队


从2017年开始,青光眼乐队的影响力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大。撒贝宁在央视《开讲啦》现场表示愿为他们“打歌”;新华社的新华视点、共青团中央、中新网等微博大号先后转载有关他们的短视频;爆款音乐综艺节目向他们递出橄榄枝……


眼科博士刘梦媛在一家外资医疗公司上班,也是乐队的经纪人。但她显然没有带队友“出道”的打算。她告诉记者,最开始组乐队“就是几个同学找个由头,聚在一起做点有意思的事”。


“青光眼乐队”主要成员都是北京大学医学部2005级的学生。2014年,他们驾车去京郊踏青,走错出口一路开到了凤凰岭,同学眼中的“中华曲库”曲音音随手弹起了尤克里里,几个人和着琴声唱歌。兴起之处,曲音音蹦出了成立乐队的想法。春游归来后,她写出了乐队的处女作《青光眼》。


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麻醉医师,曲音音创作这首歌的灵感源于她每天都要进行的术前谈话。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她总要先问上一句,“你有青光眼病史吗?”如果对方说有,有些麻醉药物就得慎用。但当病人面对这个问题,最常见的反应是反问一句:“什么是青光眼?”


一般患者对这个病的知晓率很低,但事实上,青光眼的发病率虽然不高,却是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青光眼的就诊率也很低,此前在医院工作时,刘梦媛见过许多直到病程的中晚期才来接受检查的青光眼患者。


一步步失去视力、走进黑暗,而且无路可退,青光眼让曲音音感受到“一种蓄势待发即将喷薄而出的反抗精神和逐渐恶化的宿命感”——

 

“你说你眼胀、眼痛

你的眼前有彩虹

视力有点儿减退

还有偏头痛

……

快快把那、把那眼压降

眼科中心找专家。”


曲音音把要提醒患者的话一股脑地写进歌词,处女作《青光眼》就这样诞生了,同名民谣乐队也随着这首用手机录的“极简版”首波主打正式成军。


“民谣是一种适合讲故事的音乐形式,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形式去做医学科普,去介绍人们不了解的罕见病、去澄清误解,告诉更多的人,如果你或是你身边的人得了这种病,该找谁求助,该如何面对。”曲音音的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同。


为了让几个小伙伴全都参与进来,除了主唱、鼓手、键盘这些“常规配置”,青光眼乐队还有几位职能非常特别的乐手,比如“灵魂舞者”——中日友好医院的急诊科医生石磊。乐队成员个个忙,白班夜班连轴转的石磊又是大家公认最忙的那个,“乐队的演出、排练等活动我多数都参加不了,但我的心会随他们起舞。”


组队时“一个都不能少”,真到演出时却常常是“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曲音音说,对青光眼乐队的成员而言,本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别管多重要的乐队活动,都要服从医院的排班表。所以,“我们排练、演出,都是谁有时间谁去,人从来没齐过”。


2017年12月14日,青光眼乐队作为表演嘉宾参加了第四届“京城好医生”颁奖礼并获得“科普好声音奖”。图中白色箭头和网红表情“嗷大喵”头像标示的是因抢救病人未能到场的手风琴手曹轲。那位病人最终转危为安——对他们来说,比起获奖,这才是当天最好的消息。


医学科普上的专业选手


尽管乐手分工显得有些“随意”,但青光眼乐队的定位却一直很明确——用轻松的民谣音乐,做严肃的医学科普。


身为主唱,在创作方面,曲音音是绝对主力。医院里的人间万象,临床中遇到的那些或悲或喜的故事,都是她的灵感来源。


手术之前也是一样呀

别再吃那么多的

牛奶巧克力薯条香蕉奶昔果丹皮牛油果黄瓜西红柿火龙果

瓜子花生蜂蜜芝麻糊咖啡可乐小!浣!熊!


和《青光眼》差不多,这首《术前禁食指南》也是曲音音和病人“谈”出来的歌。“每次我们都会嘱咐病人,手术之前必须禁食,不能吃饭、不能喝水。可患者的想法特别多,觉得不让吃饭、喝水,那就吃点别的、喝点别的吧。”


碰到因为患者吃东西而延误手术的情况,曲音音觉得可惜又无奈,“你越是单纯地强调不能吃、不能吃,就越加深了病人对吃的印象。”


所以在歌词里,她干脆把患者在术前偷偷吃过的蔬菜水果零食饮料都列了出来。把这些“违禁”食品写完一看,“就跟相声里的贯口一样”。


为了增强效果,乐队成员们一商量,干脆请了位曲艺界的好友扮演病人,在歌的结尾加了一段《报菜名》。“就是希望患者自己也能意识到,手术之前还吃这吃那挺好笑的。”曲音音说。


歌词可以是有趣的,但他们做科普的态度却是严谨的。成军4年,青光眼乐队一共推出了13首单曲,绝对说不上高产。除了本职工作实在太忙,这跟他们严格的“品控”机制也有关系——每写完一首歌,曲音音都要把歌词传到他们的9人微信群里进行“科学性修订”。


为实现科普效果最大化,除了推出单曲,乐队一般还会给每首歌对应的疾病配一篇科普趣文。有时候,为了这一歌一文的准确性,乐手们下了班还要去翻医学文献。


“既然做医学科普,一定得保证歌曲里涉及的医学知识不出错。”乐队手风琴手、北医三院心脏内科医师曹轲说。


“医生做科普是没有‘硬指标’要求的,它和工资啊、职称晋升什么的完全不挂钩。”曲音音坦言。但在这个信息过载,健康谣言充斥微博、朋友圈的时代,几位乐手还是把“面向公众发声”视作自己身为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科普其实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因为它面向的是全体公众。通过科普,你能触及的人,可能比你一个月、一年接诊的患者都要多。为公众普及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对改善医患关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曲音音说。


在临床一线工作多年,这些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发现,很多时候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源于对疾病的不了解,以及由此导致的对治疗效果的过高预期,而科普可以逐渐改变这一切。


尽管目前“青光眼”的官方微博上只有不到3000个粉丝,但乐手们还是欣喜地发现,他们的歌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听众去正视疾病、关心自己的身体。


“我们的目标是歌红人不红。”乐手们说,他们正在一点点接近这个目标。




有时治愈,总是安慰


有媒体把青光眼乐队的歌单比作一份“疾病手册”,上面除了《青光眼》,还有《甲亢》《狼疮》《腰椎间盘突出症》《良性前列腺增生》……在这份“手册”中,一首“星座歌曲”《巨蟹座》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巨蟹座”对应的英文单词是“Cancer”,而“Cancer”还可以翻译为恶性肿瘤。这一次,乐队没有用病名做歌名,为的是“不吓跑听众”。


“当你的端粒越来越短

当我的青春望不到边

……

最美不过夕阳红

温馨又从容

……

来吧让我们享受春天的莺歌燕舞

……

冬天一起看雪飘在我们的院子”


《巨蟹座》全部时长只有两分钟,却层次丰富。它从一个肿瘤细胞与肝细胞的“爱情故事”写起,中间插入了《夕阳红》的歌词,再以四季之美作结——患癌不代表夕阳西下,欣赏过今日的晚霞,当新的一天开始,生命还有无限可能。


与乐队其他“实打实”介绍疾病的歌曲相比,《巨蟹座》的人文关怀色彩更浓郁。歌词的起承转合是曲音音和吴舟桥一起商量出来的。他们希望用这首歌告诉大家,在现有的医疗水平之下,癌症正逐渐变成一类可控的慢性疾病,而眼下最需要改变的,是公众“谈癌色变”的恐惧心态。


作为一名肿瘤外科医生,乐队鼓手吴舟桥说,自己的工作从来都是“既医病、也医心”的。在他所在的北大肿瘤医院,院方专门开辟了“心音坊”,请志愿者来为患者演奏音乐。他和曲音音就曾代表乐队,在“心音坊”为住院病人现场演唱过这首歌。


那场演出对乐手们的触动很深,“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有些患者刚做完手术,还插着胃管、推着点滴架子就来看演出了;我们唱歌时,能看出观众的动容,他们能听懂你要表达的意思、能接受你想传递的情绪;演出结束,有病人专程过来说我们唱得好,唱进了他们的心里。”曲音音回忆说。


医生可以走进患者的心里、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不只是医术,还有交流、慰藉和爱——对患者产生正面的影响。吴舟桥坚信这一点,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即使是那些重症晚期的患者,你也可以改变他们对疾病、对生活的态度。”


医学当然不是万能的,几位乐队成员都承认,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面对病魔,医生有时也会和患者一样,陷入一种无力感之中;所不同的是,他们不能被无力感裹挟,而是必须在正视“无力”的前提下,穷尽一切办法去寻求更“有力”的治疗方案和更“有爱”的人文关怀。


某个工作日的夜晚,曹轲望着北医三院门诊楼的灯光,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职责是用医术竭尽全力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至少是用爱缓解他们的痛苦。”


这让记者联想起特鲁多医生留下的那句为全世界医者世代相传的墓志铭:“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青光眼乐队的作品中,你总能听到那些从词句和音符间流泻而出的医者之心……



有关青光眼乐队,更多歌曲背后的故事


主唱曲音音,也是乐队所有作品的词曲作者,乐队其他成员对她的一致评价是:“脑洞”特别大。


“全麻就似驾飞机

起飞同降落要格外卑心机

巡航期间并不是当机

我差点忙到死……”

 

《全麻》描写的是一个安静的夜晚,麻醉医师守护着尚未苏醒的患者,在心里反复地哼唱着“亲爱的宝贝/安睡吧/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你到康复的彼岸……”


整首歌舒缓又温暖,开头部分却加了一段快节奏的粤语唱词,描述麻醉科医生在手术中高度紧张、丝毫不可马虎的工作状态。


为什么要用粤语?


曲音音的答案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设计,就是突然有个想法,觉得这段歌词用粤语唱特别押韵,所以就留下了。”


工作中,她是一丝不苟的麻醉医生;乐队里,她是脑洞大开的文艺青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24hoktvd&width=500&height=375&auto=0《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乐队目前唯一录制了MV的歌曲,也是乐队的代表作


“间盘哦间盘/

挥挥手跟它说一声再见/

挥挥手跟它说一声来世有缘我们再相见”


谭磊,北大国际医院的骨科大夫,是乐队的“团宠训练师”——因为平时工作太忙,他很少参加演出和排练,乐队的伙伴们又坚持九个人“一个都不能少”,就给了他一个团宠(团队成员家养宠物)训练师的头衔。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谭磊最熟悉的疾病。


他介绍说,有关这个病,一个最基本的医学常识是:一旦得病,虽然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手术等手段来控制病情,但突出的间盘是不可能再“回去”的,那些拍胸脯说能通过按摩把间盘“整回去”的“老神医”其实是不靠谱的


为了澄清患者的误解,曲音音就写了这么一段跟突出的间盘“今生永别、来世再见”的歌词。


“我纹个大花臂

我吃着多芒小丸子

……

日复一日的值勤

杀手没有假期

……

不管是病毒还是肿瘤

杀他个片甲不留”


介绍人体免疫细胞的歌曲《花臂小丸子》,灵感源于一张网上的搞笑图片:一个胳膊上刺有纹身的壮汉在吃一碗“多芒小丸子”。


这样的“反差萌”不知怎么就让曲音音联想到了免疫系统的自然杀伤细胞——名称带着“杀气”,真实面目却是一群为维护人体健康终日站岗执勤的“小丸子”。


这又是曲音音的“脑洞之作”,灵感来得偶然,创作过程却一点也不简单。


因为歌里的“主角”免疫细胞属于基础医学范畴,超出了乐队小伙伴们的专业领域;所以为保证歌曲的科学性,小样完成后,在跨国医疗公司做新药研发的乐队键盘手刘婧还专门拿去给基础医学研究方向的朋友把关。

 

听上去,这首《花臂小丸子》的歌词像是在唱免疫细胞,也像是在写一群医生;歌曲中间藏着一小段《甜蜜蜜》的旋律,像是在描述一种滋味,也像是在诉说一种心情……




延伸阅读

王维:人生下半场,千万别矫情

41岁宝爸猝死:生命短暂,哪有来日方长?

庄子:下智背问题,中智解问题,上智消除问题

深读 | 太在乎,是失去的开始

看姓氏就知道你老家在哪里?真的假的?

这25个趣味定律令人深思!看到哪条扎心了?

扶贫干部的14个必知,快收藏!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书旗 实习生李蔚瑄| 校对:赵岑 


医者不光有“仁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