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要尊重科学,“神医神药”须警惕 | 每日快评·系列之九十七

周琳 新华每日电讯 2020-02-24

疫情当前,一些人产生“神药”期待心理,这可以理解。但如果因此就对一些还在研究中的药物自行服用,必然暗藏隐患。对于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现在定义任何药有特别确切的作用,可能都为时过早。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周琳


一般情况下,药物临床试验的审批时间相对较长。如今,面对新发、突发疫情,在不降低标准的情况下,各项审批流程都在加快,这对患者来说是极大的利好消息。但是,研发临床药物和确定诊疗方案有其特定的科学规律,不可乱来。尤其在一线临床工作量极大、医护人手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既要鼓励创新,也要防止心浮气躁、急于冒进。


近日,记者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关键词,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查询发现,截至2月12日已有60项符合检索条件的试验。这些临床试验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多种西药、干细胞、中药、重要注射剂,还包括社区干预疗法等。令记者没想到的是,其中竟然还有一项预注册方案,准备研究太极拳对患者康复期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在当前公开舆论中,已多次出现各种吹嘘“神医荐药”的文章,常常有“因为喝了这例药汤,500多人都没有感染”之类的标题。事实上,这种“民间偏方”,既无法排除一些疾病是自限性疾病、患者自行痊愈了的情况,又无法研究药物的副作用,如果盲信、盲从会耽误诊疗。


无论什么药物,最终都要用在病人身上,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最必要的前提。临床药物研发之所以要分一期、二期、三期试验,就是要在不同试验进程中,通过双盲、随机等安排,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有毒副作用、会不会留下后遗症,都需要数据说话。新冠病毒是人类历史上首次遭遇的病毒,和它“交战”既不能轻视,又不能武断。


资料图:新型冠状病毒武汉株01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网站


从体外细胞水平试验到动物实验,再到人体试验,药物研发是逐步推进的过程。当前,不少药物还处在体外细胞水平的阶段,这离最终临床被证实有效、能对症治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例如,体外细胞试验往往需要极高浓度的药物,按照这一高浓度用于病人临床,有时副作用可能远高于疗效。


临床试验用于检验药物,在现在情况下,也并非多多益善。每检测一种药物,都需要耗费多种资源。尤其在临床工作量极大背景下,开展过多的新药临床研究,还会占用临床医护人员的大量精力。越是在紧急的情况下,走到临床试验的方案越要能给出足够的逻辑和依据,不能随意降低标准,更不能“病急乱投医、乱用药”。


疫情当前,一些人产生“神药”期待心理,这可以理解。但如果因此就对一些还在研究中的药物自行服用,必然暗藏隐患。总之,对于一个新发现的病毒,现在定义任何药有特别确切的作用,可能都为时过早。针对这点,更需要科研院所、媒体、政府部门等在信息发布时保持审慎,尊重科学规律、注重实事求是,避免夸大、拔高,做好科普。


我的战“疫”01 | 母亲曾笑我,乡下人戴口罩还不笑死人

我的战“疫”02 | “感觉自己是从病毒堆里爬出来的”


系列评论89 | 投资上万亿的智慧城市“智”力及格吗?

系列评论80 | 别让基层干部“裸奔”在防疫一线

系列评论73 | 简称“新冠肺炎”:名称更简,动员更强

系列评论72 | 送别李文亮:愿逝者安息,愿天日昭昭

系列评论71 | 战疫未到报喜时,莫让浮夸扰大局

系列评论69 | 别让抗疫大堤溃于本位主义“蝼蚁”

系列评论63 | 警惕易感老年人出行为战疫埋隐患

系列评论60 | 逼企业和明星捐款让爱心染异味

系列评论55 | 警惕官僚主义挫伤基层抗疫士气

系列评论51 | 基层心声:多些“跟我上”,少些“给我上”


查看更多文章,请点公号底部菜单栏“抗疫报道”。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小草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