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卖菜刀,还卖什么?阳江刀企的生意经|电讯特稿

李坤晟、刘宏宇 新华每日电讯 2020-10-28

当地人称,在阳江,只要手握订单,随时能开起一家刀厂。从开模具到制造设备,从物流包装到环保处理,各环节的专业企业,阳江一应俱全。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调查周刊

本报记者:李坤晟、刘宏宇

编辑:刘荒


广东阳江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刀剪产业链。当地人称,在阳江,只要手握订单,随时能开起一家刀厂。从开模具到制造设备,从物流包装到环保处理,各环节的专业企业,阳江一应俱全。


或许是办刀厂太方便,行业门槛又着实不高,阳江刀企“星星多、月亮少”。名气最大的阳江十八子集团在当地产业集群所占份额也不到10%。


目前,阳江五金刀剪集群年产值550亿元,与当地政府期待的千亿元规模尚有不小差距。


十八子的刀具柜台。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个发展相对成熟的传统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在“双循环”的背景下,阳江刀企正努力转型升级。


从菜刀到文旅


“今年,我们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66万元,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121万元。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企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在危中寻机,定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十八子集团总经理李积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阳江市五金刀剪企业普遍面临订单不足、资金紧缺、货品积压等困难。


十八子集团在税费优惠的支持助力下,迅速调整生产策略,针对疫情导致人们居家时间延长的特点,将减免税费投入产品研发中,研发生产了能够给厨房刀具消毒的消毒刀座、合金筷及不锈钢勺等系列适合居家用的产品。


3月底,十八子集团复工率达到100%,销售也迅速追平去年同期水平。


不过,据记者走访了解,在当地几家“头部企业”中,十八子集团所受冲击相对较大。


“我们的优势在厨师专用菜刀市场,但上半年国内酒店餐饮行业基本停滞,对公司的业务造成了影响。”家族第三代,负责电商业务的集团副总经理李梦诗说。


“十八子”是阳江刀具的金名片。这家1983年从茅棚厂房发展起来的企业,今时今日在很多地区的名气不亚于有数百年历史的“张小泉”“王麻子”。


86岁的阳江十八子集团创始人李良辉,12岁跟随师父打铁,学习传统的刀具锻打技艺。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做一把好刀。


李积回的哥哥,负责生产的集团副总经理李有维说:“专心致志做刀是‘十八子’成功的秘诀。直到今天,父亲还老批评我们做得还不够好。他常说‘一只手不能拿两把刀’。”


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刀剪五金企业,“十八子”在阳江制刀史的地位举足轻重:结束阳江只造碳钢菜刀的历史,首创不锈钢连体菜刀;首创家用防油不粘刀;首创马氏体七铬十七钼特种钢高档多功能刀;首创“三合一”复合钢刀……以“五次制刀革命”推动阳江刀剪产业发展。


十八子集团的包装车间。受访者供图


尚在掌舵的李良辉为十八子集团发展确定了方向——专注做好一把菜刀。公司还提出了“有华人餐馆的地方就有十八子”的目标。但逐渐接班的后代也在思考,企业如何面对时代日新月异的市场。


记者调研期间,十八子集团正在启动以“刀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李有维透露,集团从日本请来专家,给员工培训古法制刀工艺。“以后到我们这里的游客,可以自己抡锤子,体验古法制刀。他们可以买量产的现代不锈钢刀,也可以买刻下自己名字的古法刀。”


十八子集团坚持不离开菜刀主业,围绕其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公司布置产品展厅,搞工业旅游,以及与旅游配套的酒店业,最终都是服务于菜刀的生产、销售和品牌推广。


从锅具到智能化电器


“按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把刀用得越久越好,恨不得用一辈子,但今天年轻人消费习惯起了变化。他们可能因为喜欢某种款式就会买新刀。未来可能整个行业都会发生变化。”李梦诗说。


顺应当代年轻人消费习惯,刀具的国内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差不多是阳江刀企的共识。


正如金辉刀剪“少东家”钟嘉良表示:“不能停留在存量市场做竞争。中国消费者倾向一把单刀打天下,国外消费者更青睐各司其职的套刀。于企业而言,一把刀和一套刀相比,利润差距巨大。目前国内市场规模只有100亿元。中国4亿家庭,100块钱的套刀,就是400亿的潜在市场。”


未来的消费主力的确可能花更多的钱在刀具上。可每一家阳江刀企,展柜中款式都成百上千。无论怎么变,刀始终是刀。不能指望家家企业都做出“双立人”的品牌价值。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一些刀企将目光从案板上的菜刀投向了整间厨房。


过去,阳江刀企给苏泊尔、炊大皇等厨具企业做配套刀具。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让别的生产厂家给自己配套。


2017年,美珑美利提出了“厨房升级,选择美珑美利”的品牌发展新战略。


集团总经理谢兆星认为,厨房作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间,人们在更新厨房内整体橱柜的同时,也对刀具、锅具、配件工具等厨房用品的功能、外观提出更高的要求。


“买刀和买锅的往往是同一批客户。锅具及周边产品只占企业营收20%,但企业增量都来自这块业务。我们发现,在家庭厨房消费中,锅具的开销往往大于刀具,锅具的前景更为广阔。”谢兆星说。


美珑美利投资2亿元的厨具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之中。谢兆星表示,为了保持美珑美利的品牌调性,锅的工艺和质量必须由自己掌控。“做实业还是得下笨功夫。”他说。


专注美国市场的富通工业步子迈得更大。总经理庞伟健告诉记者,去年注册的新品牌即将在亚马孙上线,产品不只刀具,还有烤箱、测温计,空气炸锅等多种厨房用品。


“我们和其他厂商合作,产品贴上我的品牌卖到美国市场。如何选品,主要参考美国市场的数据,看哪些东西在美国需求多,供应少。”庞伟健说。


庞伟健的判断是,现代主力消费者更愿意为智能化产品付费。目前,刀具离智能化还有一段距离。同样的投入,烤箱、测温计等产品的回报率要高得多。


从手工作业到机器人


阳江刀企集中度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刀具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多数环节还得靠手工操作。大企业不仅难以享受规模效益,反而可能增加管理和税务成本。


一位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但凡清楚一家企业有多少工人,就能将其产值推算得七七八八。“我们行业就这个生产效率,没有什么秘密。”这位行业人士称。


黄计高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30多年来,他创办的企业威特动力,一直致力于刀面研磨设备开发。


“上世纪90年代,我们纯手工打磨刀面,国外同行就用上了数控设备。现在我们的设备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前几天我刚卖了3台给日本客户。”黄计高称。


工人正在打磨刀片。本报记者李坤晟摄


黄计高口中的数控研磨机,是专门抛光打磨刀面的设备。传统研磨设备平均一天消耗3个砂轮,数控研磨机只消耗1个。黄计高称,算上数控设备的加工精度和节约下来的更换砂轮的时间,相比传统设备,数控研磨机至少能提高20%的生产效率。


不过,新设备刚被研制出来时,在阳江的推广并不顺利。老设备3万一台,新设备要6万,翻一倍的价格,让阳江刀企的老板们捂住了钱包。直到威特动力到江浙的园林工具企业中跑开市场,阳江的刀企们才跟风升级。


现在,黄计高和张小泉合作,在其杭州的工厂建了一条机器人生产线。过去,一个工人磨一把刀,要开两台机器。新生产线,一个机器人开两台机器,一个工人能管理5个机器人。


近日,张小泉正筹划上市创业板,拟募资4.55亿元中,有77.85%计划投向“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


有行业人士认为,刀具有成千上万个款式,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机器换人更适合单品海量的行业。如果外来者张小泉能成功,未尝不是重构行业的契机。


张小泉来自“互联网之都”杭州,背靠杭实集团、均瑶集团、复星国际等“大鳄”。它将给阳江刀剪行业带来哪些改变,业内人士拭目以待。


“未来三年,阳江刀剪机械化程度会有很大的提升,大量依靠熟练工人的现状,会得到改变。”阳江市五金刀剪行业协会秘书长何计友说。


不摇号不限购不限行,踩油门就能到处走……谁来规范老年代步车

极限运动事故频发,“三无”培训谁来系“安全绳”

行贿人的日子比老赖还轻松?

谁的河谷?探访绿孔雀“最后一片完整栖息地”

“满减”诱发“多点”,外卖仍有浪费

贵州凯里市环城高速公路“违法用地事件”追踪

部分民办园“转公转普”,园方喊冤家长叫苦

留守儿童的逆袭:从“顶多读个技校”到考上北大清华

丰产不贱卖,大疫未滞销:广东荔枝菠萝上演“岭南逆行记”

椰树集团“押房招聘”背后的傲慢

查看更多文章,请点公号底部菜单栏“抗疫报道”。


监制:刘荒 | 排版:刘婧宇 | 校对:朱静萍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