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船票?新华社一上线“发售量”立刻破1000万!| 融媒故事
来源:1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本报记者刘惟真、马发展
登上1921年那叶从嘉兴南湖扬帆起航的红船,能看到哪些风景,又将拥有何种体验?
当时政新闻遇上融媒体表达,呈现方式不仅可以大气磅礴,而且能够精致有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新华社一张特别的“船票”,带网民泛舟历史长河,透过小小的手机屏幕回顾建党百年历史和民族记忆。这张“船票”带来的不只是新鲜的体验,更承载着满满的感动。
这张“船票”,设计得别出心裁
国社出品、重磅主题,“大策划+正经事”如何破除“次元壁”,让产品更“出圈”?
纵观长路漫漫,在建党百年的宏大时政报道主题下,想要用短短几分钟串联历史,找到合适的意象十分关键。“船票”作为贯穿H5整体的意象,不仅是联结时空的载体,也成了用户和媒体对话的纽带。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此后,一大代表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艘“红船”是百年奋斗历程的起点,是启蒙之船、理想之船、奋斗之船、革命之船、复兴之船,用在这一融媒体产品中恰到好处又颇具匠心。
回眸历史,合适的“介质”为融媒体报道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
红军长征、新中国成立、登顶珠峰、打通“天路”、举办奥运、世博开幕、抗击疫情……走进门内,一幕幕令人难忘的瞬间在丰富的画面语言中次第展开,充实的情节内容搭建起了“记忆”的三维空间,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在视觉表现上,H5的美术设计极为考究,结合历史大事件进行构思设计,以现下流行的勾线手绘漫画为表现手法,配色上从灰色调逐渐过渡到暖色调,画面流畅、风格整洁大气,打造出既有厚度、又有新意的体验氛围。
“船票”H5一经上线,“发售量”立刻破千万,各地网友纷纷“上船”打卡,引发“刷屏效应”。创作团队觉得,这是传统媒体一次十分成功的“破壁”尝试,“针的很不戳”!
既能“玩得转”,又可动人心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往被视为“黑科技”的H5、动画展示等可视化报道形式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果仅靠华丽的技术设计,很难产生真正的“爆款”。要找到突破口,必须建立与用户的“交感”,这样才更能引发受众情感上的共鸣。
“船票”H5开篇从至暗时刻开场,让用户从积贫积弱、陷入苦难和屈辱深渊的中国开始回顾;之后场景转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一叶红船带领人民走出深渊、走向辉煌。
点出主题后不久,产品就将“船票”递到了用户面前——用户回答首个互动问题后,可通过输入自己的出生年份获取完整船票,开启时光之旅。
项目团队为点击进入H5的每一位用户设置了“私人订制版船票”和“票号”,在用户浏览产品的同时,系统将根据其输入的独家船票“密码”——出生年份,结合时间轴实时显示出读者和事件间的关联。
这个小设计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贯穿了报道始终,成为了最贴合用户心理的互动点。在行船过程中,画面中不时会弹出提示。“此时距你出生还有73年”“45年后你将出生”“这特别的一年,你3岁了”“14岁的你,喜欢体育运动吗”……一系列的互动不仅让用户充满参与感和仪式感,也加深了个人生活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的心理体验。
你曾尝试过用国家大事记“标注”自己的成长历程吗?是否曾想过,祖国也在陪我们一同长大、为我们持续带来力量,而我们也正见证着一幕幕伟大的历史篇章?这种特别的回忆方式,不仅“暖心”,也让创作团队泪目了一把。
除了这一互动点,H5中还穿插隐藏着不少有趣的交互设计。红船经过的部分场景可触发音效和画面动作,如经典语音、炮火声、火箭发射的动态等;最后推出数张分享卡片,配上文字和ID信息,也起到了触发情感的作用。
置身广阔的罗布泊,你可以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试验“发令”,见证蘑菇云腾起、震惊世界的一刻;星辰大海之间,你可以点击“发射”,将中国宇航员稳稳送入太空……有趣的互动设置,不仅让创意更“好玩”,也拉近了用户和制作者之间的距离。
达成媒体策划与用户感受的“同频共振”
融媒体时代到来,如何让人们乐于关注时政新闻,让不少传统媒体都感觉“很头疼”。对于愿意拥抱新媒体的青年人来说,吸引他们的除了优美的文案和精致的画面之外,还要有新颖的概念和感受上的共鸣。
基于此,“船票”报道一方面融合了文字、平面设计、手绘漫画、音乐、音效等多样化的媒体手段,根据历史大事件设定视觉差、交互动画并配置背景音等元素,让用户拥有全景式体验;此外,H5也融入了感性和互动元素,这正是好内容“变身”好产品,既能有普及性、又能有内容深度,能够“接地气”、聚人气的“诀窍”所在。
“船票”报道不仅仅是受众回顾历史的媒介,更是一堂生动鲜活的“微党课”。在“行船”过程中,H5加入了答题互动环节,涉及建党年份、党的十八大召开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等问题,每答对一道题就能够“点亮”一颗星,让受众在参与回答的同时学习知识,温故知新、有所收获。
为了提升报道的传播效果,避免媒体“自说自话”,拥有“用户思维”很关键。哪些事件能够和受众产生切实联系,受众会对何种表达的内容更感兴趣?只有找到时政报道与受众兴趣的契合点,让人们愿意参与进来、主动点击阅读,才能做出优秀的融媒体产品。
为达到这一目的,“船票”报道创新话语体系和报道形式,不仅以“船票”为触发点,用精细而典雅的设计引发用户的兴趣,用丰富的内容情节唤起受众关于过往峥嵘岁月和国家发展历程的回忆,受众将个人情感代入其中,还通过结尾处“分享船票”的亮点环节,提供了传递温暖、分享感悟的社交传播空间。
有了创新的思维、丰富的内涵和坚实的技术支撑,这样的策划想“不火”都难。这张驶过百年历史长河的“船票”,你领取了没?
相关阅读
“朋友圈都在转,我也看了七八遍”
本报记者李洪磊、张典标
1月2日一大早,北京市民李先生点开新华社微信公号推送的《2021,送你一张船票》,听到动静的儿子也凑了过来,小小的手指在屏幕上跟着小船滑动,一张小嘴跟着背景音乐哼起来,父子俩一玩就是半个小时。
这是当天新华社推出的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融媒体产品。李先生没想到,自己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看得非常投入,还能跟着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李先生说:“以高颜值动画的形式来呈现建党百年来的风雨征程,很有创意,这可能是吸引小朋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少网友也同样被这份创意吸引。网友“熊出没”说:“感谢国社送的船票!这张船票制作太好了,我收藏了!看着船票上闪闪发光的五星,心里是止不住的激动。”网友“考不上研究生不改名”在新华社微信公号下留言:“哇,设计得太棒啦。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入党,如今建党100周年,我的党龄也快两年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进。”一位有15年党龄的网友“xiangyuanxiaomoJ”在微博上转发之后说:“这是一部非常精美的动画作品,也是一部提炼到位的史诗级科普作品,还是一篇故事满满的回忆录,真心希望有机会去南湖看看。”
在中国外文局就职的“90后”天津“小姐姐”王丹对这则推送“一见钟情”。“朋友圈都在转,我也看了七八遍。”她说,“第一眼看颜值,后面看气质,越看越耐看,越看越催泪。”不少网友都是含着热泪看完新华社这一则融媒报道的。微信网友“sky”说:“好想哭啊,瞬间那句耳熟能详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耳畔响起。”新华社客户端一位网友说:一叶红船见证百年辉煌。
“这是最好的思政课!”大学生网友“daisy”在朋友圈这样评论。微博网友“草根医生1”领了船票,跟着这篇融媒报道“穿越”之后感慨地说:“穿越百年征程,体验老一辈革命家的献身精神。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才有如今的盛世,更加要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他还和朋友约定,找机会走一走先辈奋斗过的地方。有新华社客户端网友留言说:历史的风雨尽管浩瀚汹涌,不能冲淡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岁月的河流尽管绵长蜿蜒,无法流走人们对英雄的怀念。翻开泛黄的史册,遥望历史的天空,爱国的情思渗透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光辉史册中,永不褪色。
跟着小船从100年前,慢慢驶向现在,起航未来,网友“航运e家”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船员,穿越百年,乘风破浪。”网友“清灵心777”说:“穿越百年的船票之旅真的让人好感慨。中国发展这么快。尤其是2020年,凸显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束“旅程”之后,新华社客户端一位网友留言,“革命先辈们啊,这盛世如你所愿”,引得网友纷纷点赞。
“新年第一天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是我们这个党员家庭每年必做的事情。每次国旗升顶的那刻,许下新年的愿望。看升旗怀念历史的同时,也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微博网友“艾美Mandy”在微博转发新华社这篇融媒报道之后如此说。
最后被媳妇催了半天才收起手机的李先生也说:“期待国社能多生产这样有颜值有气质的老幼皆爱的好产品,也让孩子知道美好生活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