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 | 一个新闻人的百日扶贫记
戳蓝字关注 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哦!
作者(右三)边和村民聊天边记录。(照片由作者提供)
第一,扶贫规划如何与上级项目有效对接?
第二,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是贫困户的绝大多数,除了采取兜底扶贫,不知还有什么更好的扶贫方式?
第三,内陆精准扶贫如何引入外力加入?
文 | 王京川
11月13日,星期五。下午,结束了一周的驻村工作,我“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提着镇上赶场购得的农家土货,满载回家。
屈指算来,从8月5日下村报到至今,我在石马的驻村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00天。
传统文化中,百天,是婴儿出生后的重要时间节点。因为工作关系,我的采访足迹早已遍布全市区县,“走基层”并不新鲜。但由“记录者”转换为“亲历者”,由一两天采访“跑马观花”,到扎根农村两年扶贫,这100天,这样的身份转化、状态变更,对从没在农村生活的我来说,弥足珍贵。
7月29日,快下班了,我突然接到办公室通知:参加全市千名干部驻村帮扶动员大会,是为期两年的全脱产驻村帮扶。具体下派地点,开会才知。
会后得知,我的驻村地点为四川省井研县周坡镇石马村,一个偏远、陌生的贫困乡村。查阅地图,石马位于井研县北部顶端,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曹家村接壤,距离市中区75公里左右。还好,比起马边、峨边等彝族小凉山高山聚居区的翻山越岭,地处浅丘地带的石马村交通条件可谓“优越”。
正值盛夏,天气酷热。农村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此时下村,难度可想而知。
8月5日,正式下村报到。
跑“马”问贫
迅速摸清石马村贫困“家底”,知易行难。
8月上旬至9月中旬,正值雨季。不顾秋雨绵绵,地湿路滑,坚持每天8点不到就步行或骑摩托车下村走访,一直到下午4点多才回到寝室,开始整理走访资料,撰写驻村日记。问住房,问人口,问收支,问愿望……
作为纯农业村,石马村民与其他贫困村面临相似的境地:种地?劳神费力不赚钱;打工?四处奔波活难找。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0户、648人中,因病致贫116户、394人;因残致贫59户、185人;因缺劳力致贫22户、59人。全村共有五保户24人,残疾人144人(重度残疾75人),因病、因残、因年老体弱致贫情况比比皆是——
8月10日,晴。我们走进二组许群英家。这个小个子、皮肤黝黑、穿着细条纹短袖的中年女人站在门口,惶然无措。她家的破旧房屋里,几乎看不到家具。她的眼球从小就因病失明,只能看到模糊的亮光;儿子在外打工,收入微薄;老公多年前被打火机爆炸损伤眼球,几近失明,在家操持几亩薄地,种出的粮食仅够自用。家里以前喂过兔子,后来养殖失败,再没有什么经济来源。
8月17日,大雨。走进二组62岁的陈树清家,他有耳力残疾和严重糖尿病,靠助听器勉强能听清我们的“吼话”。他爱人谌秀群是肢体三级残疾,12年前因为股骨头坏死做了移植手术,又得了败血症,手术花了6万多元,借了一大笔钱,至今还有两万多没有还清。他家只种了3亩多水稻、玉米,喂了6头猪、4只羊、十来只鸡,今年的行情还好,没有亏本,全部出栏的话,能赚个一两千元。
8月19日,阴。我们来到二组陈永平家,他是个二级肢体残疾人,老婆李淑萍在成都的酒店打工,一个月收入1600元。儿子读完初中也去成都打工,入不敷出。陈永平在家只种了点玉米、水稻,卖不了几个钱。前几个月喂了几只鸡,却被人家“顺手牵鸡”。陈永平说,现在村上给他落实了低保,去年每月93元,今年涨到了123元。另外,他的二级伤残每个月有50元补助。他在后面山上种了300株柑子树,品种不好,只能卖块把钱一斤。
在二组刘惠容家,我居然看到一个小师妹、目前就读乐山一中高2017级的龚晓红。她是刘惠容的孙女,上学期期末考试,全年级1100多人,她考进了前200名,真为她高兴!她还有一个15岁的妹妹龚晓琴,今年以604分考上了井研中学。她爸爸龚明华因强直性脊椎炎导致肢体残疾,平时在镇上开一辆摩的维生,一个月能挣千把块;妈妈在镇上绸厂上班,一个月收入一千多块。目前,姐妹俩读书一年的费用要花一两万。
翻过一座小山,路过一块1965年修建的集体晒坝,我们来到了龚德全家。龚德全今年51岁,常年在江苏建筑工地打工。他爱人李树群今年40岁,多年前患血管瘤,不能断药。这两年,她的血管瘤明显恶化,全身浮肿。她告诉我,经常一个人在家昏倒,“脑壳昏得遭不住,龚德全打工不能走远了,不然,我死了都没人晓得……”
走访中,85岁的老支书熊玉才让人感动。老人在村里担任了33年的支部书记,有严重的肺气肿,四个女儿都出嫁了,平时一个人在家,熬一锅稀饭吃一天。每天从清晨到下午,他都坚持坐在小桌前,用工整的小楷抄写各类历史、政治书籍:毛主席语录、群众路线、习近平讲话、党的十八大决议、党报的各篇社论、竹园铺大战……镇上和村里的领导每次来看他,都会为他带十几本各式各样的空白本子,还有一把一把的笔,没过多久就写完了。为了节约纸张,他把纸的正面背面都写满了字。老人对教育事业非常关注:“现在的娃儿不晓得历史,淡忘了历史和革命先烈,要教育好他们。”
村里的党员贫困户里,还有一位老支书袁登安让我印象深刻。老人家今年91岁了,耳聪目明,思路清晰,能正常干农活不说,每天还可以从家到镇上走上一圈,来回十多公里。他家的土墙草房已经住了71年,墙上大小裂口四处透风,房顶的草上盖了一层玻纤瓦,勉强不漏雨水。一张床,是这间小屋的全部长度。从床后小门走出去,是老人用竹条编织的简易露天厕所。粪坑里,积蓄着老人种地所需的农家肥。与老人家相隔十多米,是老人小儿子一家的住所,也是一座危房。
走访持续了一个半月。从最开始的一天只能走六七户,到后来兵分两路加快进度,相对集中走访,我们最多时一天走了30多户,累积了数万字的走访笔记,汇总成每户一袋的扶贫台账。
边走访,边复核。按上级要求,贫困户家中子女有在村外买房或买车情况的,将一律剔除出贫困户名单。走访结果,经村两委核对商量,剔除了16户贫困户,将全村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确定为184户、567人。
让孩子不再满脚沾泥进课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工作组下村以来,相继整合财政、慈善机构和相关社会资源,投入石马教育扶贫工作。
9月1日,新学年开学。石马小学的娃娃们来到学校,每人都领到了一个新书包、一套新文具、几本新书。他们惊喜地发现,学校前原先坑洼不平、泥水飞溅的土路,仅仅大半个月不见,就变成3米宽、100多米长的崭新高标号水泥路。新学期,再也不用满脚沾泥走进课堂了!与水泥路一起改变的,还有经过整修的学校食堂、教室宿舍,以及一对崭新的篮球架和乒乓球台。过去,村小食堂是小青瓦房,因年久失修,漏雨严重。此次改造,将小青瓦全部替换成了稳定坚固的琉璃瓦,房梁下新建了“望板”。食堂的内外墙面,均由过去的石灰改造成仿瓷和瓷砖结合墙面。村小的教师宿舍也全部改建屋顶、新刷墙面、油漆门窗,焕然一新。这一切,来自工作组向市财政局争取的10万元助学款。
8月中下旬,新学年开学在即,还有一些石马娃娃的上学问题没有解决。利用回乐山办事的机会,我与市慈善总会取得了联系,为石马村争取到了几个助学金资助名额,资助总额6000元。随后,我迅速与周坡镇、石马村委会进行沟通,确定了10名贫困生助学名单,他们分布在周坡中心小学、石马小学、马踏中学、井研特殊学校,还有一名刚刚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他们中间,有纯粹的家庭贫困无力负担学习费用,有因为父母服刑只有爷爷奶奶在家无法照顾的儿童,有智障儿童,也有父母瘫痪的困难家庭儿童,或是本身患血友病同时父母离异无人照料的儿童。8月24日,市慈善总会助学款发放仪式在石马村委会举行。6000元助学金,1500元捐给了刚刚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其余9名小学和初中及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人均受助500元。
与这十名学生同时接受捐助的,还有我走访中发现的乐山一中贫困小师妹龚晓红。因她不在村委会确定的困难学生名单中,我在高中同学群中为她争取到了同学蒋煜风对她的定向捐助,高二、高三每年资助她1200元钱,直到考上大学。
霜降过后,乡下气温明显转凉,为贫困户特别是贫困儿童募集过冬衣物,让各村“第一书记”牵挂在心。经乐山市实验小学组织募捐,全校师生为全市贫困村百姓捐赠儿童、成人秋冬衣物数千件。我一边去实验小学为石马村民领取了170余件、4大包衣物,一边在报社内部组织捐衣,先后为村民送去了300多件秋冬衣物(儿童衣物居多),很快发放到了确有需要的贫困户手中。羽绒服、毛衣、马甲、大衣、风衣、棉衣、长裤……这些衣物,起码都有七八成新,厚实、暖和、美观、实用,给贫困户过冬带去融融的暖意。
修通“通组”断头路
要致富,先修路。
眼见一条下雨天稀泥厚度超过脚背的红土路,仿佛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条平整发亮的水泥路,何等快意之事!
其实,石马村的路,在我们驻村之前已有巨变。两年时间里,全村超过50%的泥巴路迅速建成水泥路,十个村民小组的通组路,除了五组、四组外都已修通,各组还剩下些通组断头路和大部分入户路尚未贯通。
总长4.5公里的五组通组路,早在今年年初就列入石马村的议事日程,可资金不足,迟迟未动工。几个月前,各方整合之下,总算筹集了3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同时,村民自筹十多万元,与项目资金相加,先修好了2.5公里,还剩下两公里,等下半年筹资动工。
9月的走访中,我明显感到这条路上的强烈对比。走在修好的2.5米宽水泥路上,一路通达,顺畅行进。然而,一走到尚未施工的土路部分,当天下雨,稀泥多得让我几乎找不到下脚的地方……
走访结束不久,这条路后期项目资金筹集到位,老百姓的筹资款也全部缴齐,准备复工。因为中标施工队工期较紧,要等上个标段修好以后,才能继续修建。11月2日,该路复工。10天时间,这条厚度接近20厘米、2.5米宽的水泥路在竹林、山丘、田野间蜿蜒前伸,于11月12日顺利完工。
再过几个星期,石马四组的两公里通组路也将动工。经多方协调,筹集20万元项目资金,加上村民自筹十来万元,已经凑够了工程费用。等招标完成,施工队就可进场施工。其余的道路改造,有待工作组和县、镇、村共同想办法,多方筹资,继续修建。
除了修路,还要修桥。国庆前召开的村民组长大会上,我听说村上有两座石板小桥因水毁影响附近村民通行,然而,今年村上的公共维修项目资金额度已经用完,如果等明年项目资金来了再修,村民还将有半年时间忍受出行不便,或者绕行他处,或者跳跃过沟。会上,我当即表态,尽快想办法,为村民解决这一出行难题。
这笔工程款,出自我筹集的3万元同学私人定向捐款。刚刚拿到这笔捐款时,我也心怀忐忑,生怕用得不好,辜负了同学的信任。尽管同学说了,由我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决定捐款用途,可我还是将每笔捐款的用途分事先、事中、事后三个节点,在同学群中公布使用计划、用途、明细,征求大家使用方式、数额、意见,列出清单,附上单据和图片,让用出去的每笔捐款,都能在阳光下接受大家的监督。
驻村百天,三点困惑
缺乏农村生活经验,无疑是我驻村扶贫的一大短板。
为此,驻村期间,我人生第一次尝试了打谷子、晒谷子、开荒种菜,手上打起了泡、磨破了皮,对农村生活多了几分切身的体验,也为编制乡村发展规划增添了感性认识,打下了实践基础。
按照市委组织部“堡垒提升工程”工作要求,结合石马村两委工作实际,下村以来,我全程参与石马村村民大会、村党支部党员大会和村两委届中述职村民代表大会,与村民一起参加学习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例,参与指导农村党员大评测工作,并全程参与石马村吸收村民刘峰为中共预备党员的讨论和表决,为基层党组织输送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新鲜血液。
从9月初完成走访,我与村两委一班人就开始思考制定石马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方案。几易其稿,数次讨论修改,一张未来4年石马村扶贫脱贫的规划方案逐渐显露雏形。
在这份近万字的扶贫规划总体方案上,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石马勾勒蓝图:新建村道、整治渠系、整治山坪塘、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建“石马新村”、改造村民危房、发展莲藕种植生态农业500亩、发展栾树种植生态林业3000亩、发展柠檬柑橘新品种生态果业600亩、流转土地2000亩、发展家庭农场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石马村商贸网络信息交易平台、扩建石马村箱包来料加工基地,实现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村容村貌大变样。
“纲”举“目”张。围绕扶贫规划,相关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同步进行。
10月底、11月初,针对今年石马村45户贫困户预脱贫的12万元精准扶贫产业补助资金计划,针对全村10户D级、C级建卡贫困户和一般贫困户的10万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计划,相继到位。
11月12日,突闻石马村即将列入全省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村的消息,让我兴奋不已。今年,四川探索收益扶贫新模式,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或部分支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股份化并授予贫困户,以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根据省财政厅《创新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试点方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的资产,将以“贫困优先股”的形式全部量化给贫困户,并确保贫困户分红底线(可参照商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资产(如新村的公共设施),其中划出一部分设立“贫困户股份”,剩余部分再量化给社员。创新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的意义,在于赋予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财产权,拓宽缺劳力、缺技术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户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
据悉,此次乐山全市仅有两个村列入了全省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村,一个在石马,一个在市中区。全市300万元试点资金,将有200万元投向石马。无疑,对石马的精准扶贫之路,这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如何抓住试点机遇,结合石马村情,探索出适合石马发展的创新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责任重大,压力山大……
驻村百天,我也遇到了三点困惑——
第一,扶贫规划如何与上级项目有效对接?因为不了解可能到来的扶贫项目和资金明细,我们关于全村精准扶贫的规划很大程度是纸上谈兵,是“我想干什么”,不是“我能干什么”,这些规划能否实现,心中无底。
第二,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是贫困户的绝大多数,除了采取兜底扶贫,不知还有什么更好的扶贫方式?目前能想到的就是利用土地流转,让土地租金成为他们的稳定收入。但目前石马土地流转缺乏有实力的业主进入,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引进业主力度。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是个好机会,能否抓住并利用好机遇,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第三,内陆精准扶贫如何引入外力加入?我开设微信公众号也是这个目的,通过“互联网+”把我们贫困村资源和优势向外界宣传,扩大影响面。双十一刚过,像阿里巴巴“淘宝县”“淘宝村”这样的大手笔,直接让贫困村的优势资源进入互联网平台公开交易,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挖掘和引进。
驻村百天,新的起点。
精准扶贫,快“马”加鞭!
(作者系四川省乐山日报社副刊部主任)
转载请注明 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