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正好,读书正当时!校园处处能读书,是浙师给你最好的礼物!


编者有话说:

蔡元培曾说:“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浙师越来越成为求知者的读书圣地。浙师学子仍需高举思想火把,争做“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师大人,实现身为读书人的追求。


4月23日,第24个“世界读书日”如期而至,同日我校第十一届“读书节”也拉开了帷幕,紧接着将开展为期一周的系列读书活动。如今,读上一本好书无需拘泥于时空,阅读更像是随享随用的食粮。



你见过寒冷冬日,在图文外拍着长队等待8点到来的浙师学子吗?



你感受过师大食堂里“在饭香中阅读,满足了胃口,也喂饱了心灵”的场面吗?



你知道浙师有个苏(shu)东(dong)坡(po)吗?你可知校园里曾流传“一起去苏东坡读书”这个美丽的约定?

我才不会告诉你,它就在图文东面的小山坡



寻一处宝地,感受书中的喜怒哀乐

赏一方美景,偷得浮生半日闲

还有哪些这样的好地方?


那当属散落校园室内各角落的“第三空间”

今天小编当一次无证导游

带你走一遭校园室内各处的

休读点!



16幢

可感阳光,可闻雨声

穹顶透下大好春光,梦想在这里渐渐成型


我想到了“逛”图文的乐趣。在一排排书架间,像游龙一样慢慢探索着,抽出一本略翻一翻,常常就能发现新世界。抽出《时间移民》,读到一篇“思想者”时,我为恒星间的闪烁传递而感慨;而无意中看到阿婆的《无人生还》后,对内心恐惧的拷问也随之而来;更有翻开《高老头》之后,眼见着一个青年踏进上流社会大染缸的复杂心情。这些书就像一扇扇任意门,能让我在门外,看到日常生活以外的别样时空。没有时空穿梭机,但我却能从白纸黑字里重温、经历和探索。虽然这不能延长生命,却足以增加生命的广度和宽度。


——摘自 杨帆《从<上学记>说起》 校报第303期 



17幢

抹茶绿、活力橙,青春四溢

似乎只需静坐休憩,便可卸下一日的疲累



20、21幢


簌簌纸声,来一场与书本的邂逅

絮絮低语,和同伴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22、23幢


石桌凳、木桌椅勾勒出的古朴典雅

与异国语言的梦幻“摩擦”,闪烁不同的文化之光


师大图文的一楼,有处叫“三余”的屋子,那里咖啡是速溶的,泡面更没法卧上个鸡蛋,然而四月某天夜读东坡集,至“酒醉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一句,心里砰地亮了。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能以三余读书,没有鸡蛋就不算事儿。

  

校园里处处可读书,草坪湖边,风里云里。到了学校外头,有必须完成的工作,有不得不等的班车和控制不了被购买,被编程,被消费,自此以后,你会格外懂得“三余”之时阅读的那份清通美好,尤其想到晚上在灯下翻开书的辰光,正随着日色变弱一点点逼近。


——摘自董晓晓《三余和阅读》 校报第270期



24、25幢


面朝书海,背靠世界

方寸之间掀起文化浪潮



窗外一片绿意盎然是身心的绝佳调剂

窗竹摇影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是不是有几分山林隐士之感?



26幢

吧台设计提供课余时间的一方舒适天地

以红色调彰显思想“主旋律”,陪伴逐梦的浙师人


六年前的初秋,稚嫩的我第一次踏上浙师大的土地,开始了漫长的求学生涯,也开始了四年的读书时光在《沿途的风景中》一文中,我细数了大学里度过无数读书时光的些许地方:独具特色的红楼(儿童文学阅览室)、古色古香的邵逸夫图书馆、舒适典雅的人文三楼资料室、馆藏丰富的图文信息中心……这些地方遍布我或深或浅的脚印,一步步都是我走进文学大门的有力足迹。


——摘自潘萍《那些漫长又短暂的岁月》 校报第291期



27幢

博学笃志,神闲气静

捧本书感受思维激荡,在笔墨间聆听真理回音



大学生活动中心


纵情书海,抑或工作之余寻觅休闲天地

大活,这个兼多重“身份”的休读点

随时向你敞开怀抱



一桌一椅一书一人

或许便能组成独属你的一方天地

看到这么吸人眼球的读点礼包大放送

你心动了吗?




文字 | 冯佳佳 刘杉杉

图片 | 徐鸿轩 周梓南 沈颖飞 夏颖超 刘奕呈

今日编辑丨甘素凡

责任编辑丨姜旭晨

小小的休读点,等着你给一个在(hao)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