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就是爱“折腾”!从杏坛到商界,他的人生够拼了!

融媒体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 2022-05-17
如果人生是一盘棋,你会怎么走?
是谨慎求稳,退守一方安隅
还是走一步算一步,但求无过
亦或大胆尝试,敢闯敢拼?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或许一念之差,便已咫尺天涯
岁月悠长,漫漫人生路如何不留遗憾?
他的故事或许可以给你答案
 


在他身上
可以看见人生的无限可能
今天
与你共享浙师大88届校友黄勇的“百变人生”
 

  • 1984年,考入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从此缔结生化情缘

  • 1988年,踏入杏坛,开启执教生涯

  • 1991年,进入上海医科大学(今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发明成果获全国三等奖,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接见

  • 1996年,于上医大博士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在德克萨斯大学、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2003年,被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聘请为招商中心副主任,负责规划建设“上海枫林生命科学园区”,次年携手项目登上人民日报等权威报纸

  • 2008年,与沙特皇室达尔王子达成为期七年的合作,承接其在电子支付等方面的全面外包业务

  • 如今,他仍在商界乘风破浪,先后发起各项投资,涉及人工智能、教育、军工、医疗卫生、新材料、区块链、环保等多个领域

      ……


3月18日,黄勇回到了阔别的浙师校园,做客生化学院讲座,娓娓道来他的传奇人生。毕业33载,他依旧心系母校。而在2016年,黄勇就受聘为浙师大客座教授,响应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担任创业导师,助力浙师学子的创业梦想照进现实。

 

2016年黄勇(左)受聘为浙师大客座教授兼创业导师


小折腾,大名堂


“一无所有的时候,要去‘折腾’点什么;‘折腾’出一点名堂之后,也有了更多的资本去开拓自己。于是不停地‘折腾’,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遇见新的自己。



初次与黄勇对话前,记者颇有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胆怯,然而这位毫无架子的学长顺势就打开了话匣子,用热情消融了记者所有的顾虑。黄勇坦率地承认自己是“爱折腾”的,这份冲劲就像血液里流动的基因一样不停奔涌,人到中年,他也未曾被生活驯服。在他看来,“爱折腾”并不是什么贬义词,相反,它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吸引着他去更大的天地遨游。离职、进修、留学、创业……他的人生不设限,每帧都是新诗篇。


那是1984年的夏天,黄勇初次迈入浙江师范大学的校门,从此结下与生化世界的不解之缘,而开放包容的浙师大,也成为了黄勇培养学业兴趣的沃土。师大四载,他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涵养,还有严谨治学的气质,通向未来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坦荡。


黄勇(一排左四)与同学在红楼前合影

黄勇(左一)与生物化学启蒙老师周虞灿教授合影(中)


毕业后,黄勇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他在工作中感受到教学与科研的异曲同工之妙——以不同方式阐明自然奥秘。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他接触的是分子、原子、无机物和微观世界;而迈向教师岗位后,他开始思考学习化学的意义所在。他最终明晰,一切的学习是为了服务于人类自身,他想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弄清生命的价值所在,而“化学的最终意义,就在于生命”。执教三年,他放弃了稳定的教师工作,再次回到高校。这一次,他成为了上海医科大学(今复旦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研究生。

把科技兑现成生产力


“最终的实际应用效果才是考量每一项技术的试金石。”


黄勇(左一)受时任副总理李岚清(左四)接见

黄勇(中)在国际肝癌会议上获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硕士时期,黄勇的科研成果“一种早期诊断肝癌的新方法”获得全国科技发明大奖赛三等奖,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接见,这对黄勇是一个莫大的激励。实际上,每一次的选择并不都像表面看上去那么云淡风轻。黄勇坦言:“一直以来,我都很有压力。”但他都顶住了压力,持续学习完成知识的“输入”,也不断进行着科研成果的“输出”。收获喜悦的同时,他也陷入了新的难题。发明与落地的距离,使得当时国内很多科研成果沦为锁在抽屉里的纸片,无法走向市场。“要想把科技兑现成生产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海医科大学(今复旦大学医学院)毕业留念

博士毕业后,黄勇像一个冒险家,孤身一人来到了大洋彼岸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留美期间,他先后在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意识到自己的英语并不流利,他就反复练习;专业素养和他人有差距,他就虚心去补。“我总有一种信念,别人能做好的,我也一定可以。”通过学习和探索这里的规则,他最终找到了“价值兑现”的答案。黄勇发现,美国的教授一方面在学校做科研,另一方面又是高新企业的技术人员。这种“双面角色”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相对轻松很多。放眼国内,面临“价值兑现”不够成熟的窘境,黄勇毅然决定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回国从商,助力“兑现”。

黄勇在国外求学


这段赴美求学的经历极大地拓宽了黄勇的胸襟与视野,耶鲁大学“Lux et veritas(光明与真理)”的校训,像呼啸而过的越洋岁月里的明灯,闪烁着恒久而温柔的光芒。

黄勇知道,这是一条并不平坦且荆棘丛生的道路,但沿途的风景在日后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惊喜。

在舍得中塑造“新的黄勇”


留学归国后,黄勇再度迎来身份的转变:从商。这是一次截然不同的尝试。虽然参与的还是医药相关的项目,但不论是工作环境还是运营模式都与前者大相径庭。对黄勇而言,做科研是在团队合作与个人牺牲的肩膀上探索未知的过程;而要领会其最本质的奥义,还是需要独自沉下心来潜心求索,更像是一场与生化未解之谜单枪匹马的战斗。涉猎商场后,黄勇更加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唯有凝聚合力,方能1+1>2。“我们当时缺少公司运行的基本概念,甚至连合同都不会写。”但无论是外界施予的压力,还是内心承受的煎熬,黄勇一律选择直面应战,从未逃避。

黄勇在英国罗罗公司学习,考察飞机自动驾驶控制

相关媒体报道


他再一次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公司运营,摆脱思维定势,从零起步,从创造价值的最底层逻辑出发思考建设方案,与几位留学生朋友共事,先后召集了16个国家和地区的54名华人华侨共同发起创投管理公司,孵化了20余个留学生项目。2004 年,黄勇被受聘为上海市徐汇区“一美元政府官员”——招商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规划建设“上海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前瞻性地引进英国医疗产业发展的PPP模式。2008年至2014 年间,黄勇与沙特皇家 HRH 班达尔王子达成合作,承接了班达尔王子在电子支付、俱乐部运营等方面的全面外包业务,并得到了沙特皇家一致好评。自此,他在“商场如战场”的天地间如鱼得水。

黄勇(中)和沙特皇室


2016年,黄勇再次启程。从一个人的折腾,一群人的合拍,到一代人的相承,黄勇始终致力于“把科技变成生产力”的价值兑现。“对社会毫无贡献的事,即使赚钱,我也不会去做。”回顾一路走来,黄勇如是说。


离开浙师大33载,从一无所知到坚定信仰,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黄勇始终坚信自己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把握未知的发展前景,这份自信正是来源于他爱折腾的进取精神、不服输的探究能力、勇立潮头的开创意识。

历经岁月沉淀,在无数的抉择中,黄勇不断面对舍与得的人生拷问:离开讲台是“舍”,投入科研是“得”;退出实验室是“舍”,创造未来价值是“得”。有时候,黄勇也会想,如果仍在中学教书,或是留在复旦大学医学院任教授,桃李满天下,也许不失为一件幸事。但倘若时光倒流,“我依然会选择这样的人生。”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生活不止一千零一种,“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发自内心地热爱,钻进去,不计代价,才能有所收获。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回想起每次站在分岔口的挣扎,黄勇如此总结。


少年历经千帆
仍怀热忱不减
“敢想敢做,敢闯敢拼”
是他揉进骨子里的冲劲
人生不设限
他但求百变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专题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分享学习心得


文字 | 施潇肴 戎依琳 谌思屹

图片 | 来源于本人

编辑 | 施潇肴 谌思屹

责任编辑 | 赵菡婧


往期回顾




为黄勇校友的“百变人生”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