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明明子,绝了! | 在浙师,你也能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8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初阳)专业陈明子获得浙江省本科高校国家奖学金特别奖(全省仅10人)。
论科研
他曾在SCI Ⅱ区Top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为家乡环保局提供污水处理方案
做项目
他的项目被中东及非洲地区驻华大使馆点赞
与贸易商行签订合作协议
谈学习
他在推免面试中崭露头角
获3所高校offer,最终直博浙大
他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初阳181班
陈明子
5分钟做一次交换,30分钟换一次水,2小时取一次样,站立17个小时等待实验结果,实验时长近200小时……
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对于实验室“常客”陈明子来说,这不过是他实验室生活的一个缩影。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时常通宵实验的陈明子网购了行军床,向辅导员特批睡在实验室。“早上六点去实验室,最晚一次离开是第二天中午十二点。睡个短暂的午觉,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妥妥地交给了实验数据分析,第三天仍然‘精神抖擞’去上课。”
明月当空:科研的种子在实验室里萌芽
陈明子的实验室生涯始于他对科研的兴趣。怀揣着对科研的好奇与向往,新生军训后,他主动联系贾艳敏教授,申请加入课题组。他的诚意打动了贾艳敏教授,他也由此成为同届学生中最早进入实验室的一批。自此,科研的种子在他心底悄然萌芽。
然而,与探索并行的是考验与挫折。知识储备不够怎么办?他查找各类资料,阅读大量文献。遇到难题怎么办?他与学长学姐交流意见,从不同思维模式中找寻灵感。时间不够怎么办?仅在春节期间回家两周,其余时间尽数投入科研……
“在实验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每一步都要非常谨慎。”然而,仅在热释电催化降解染料罗丹明B的实验中,陈明子就经历了近十次的失败。“做了二十多个小时的实验,却没有任何成果。”陈明子回忆道。
废水浓度过高,温度区间太小……一次次失败后,陈明子却从不自我怀疑,而是不断调整思路。“白天做光催化,晚上通宵进行热释电实验。”
热释电染料降解实验结果
科研论文又是一大难题。“没有大改过10遍以上的文章不要发给老师修改,没看过50篇文献不要轻易下笔写文章”。在课题组“公约”的影响下,陈明子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了近50次逐字逐句的修改,克服语法运用等问题,在大一学年就完成了课题全部试验以及论文初稿的撰写。
“做科研就是搞创新,写论文就是把属于你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告诉全世界的人。”贾艳敏教授的一席话早已深深烙进陈明子心底。作为课题组的指导老师,贾艳敏教授在论文写作上给了陈明子专业的指导。陈明子“屡败屡战”的决心打动了贾艳敏教授,在他的帮助下,陈明子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SCI权威期刊论文。
“11月14日”,一个让陈明子毕生难忘的日子,他的第一篇SCI权威期刊的论文得到认可。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努力进一步提高污水降解率。从84%到94.4%,降解率提高的背后,是10多罐样品、20多次实验、30多封电子邮件、40多次论文修改。昔日科研的种子,已然结出了累累硕果。
陈明子的科研工作也在“昭朔光电”创新创业项目中得以延续。2020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明子结识了来中国求学的叙利亚学生哈希姆。在与哈希姆的交谈中,陈明子得知,叙利亚为代表的中东及非洲地区国家存在着“供电不足、供电不稳、电价昂贵”的电力现状。为此,陈明子与两名留学生组成了“昭朔光电”团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适用于中东及非洲地区的便携式高效率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明心见性:科研之外的快乐因子
明日之星:科研的未来是为了服务社会
陈明子与科研的故事源于“一湾水”,他的家乡瑞安塘下是一个被编织袋工业区包围的小村庄,严重的水污染让当地居民苦不堪言。表弟的好奇一问让当时正值高三的陈明子暗下决心——找到让溪水变绿的办法。
怀揣着这样的信念,陈明子来到了浙江师范大学,找寻解决水污染的方法。“烧杯里的紫红色染料时常会让我想起家乡的污水,将染料降解至澄清就是我的首要目标。”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废水被成功降解。第二天一早,陈明子就给塘下镇环保所写了信,毛遂自荐污水处理方案。
陈明子笃定他所学的材料专业可以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绵薄之力。这份拳拳的赤子情一直珍藏心间,至今不渝,化为他的人生信条:争做祖国有用、好用、耐用的新型材料。为此,他决定继续深造。在他的努力下,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三所高校向他递出了offer。
“科学研究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走到世界前沿,发现新现象,找到新规律;另一条应服务国民经济发展。”浙江大学的张泽院士的发言让陈明子看到了“材料人”的未来。在张泽院士的影响下,陈明子选择了浙大。他加入张泽院士的团队,师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勇教授,在材料学领域继续探索,争取让自己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做科研不仅仅是为了国家,也要为整个人类做出贡献。”陈明子称,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希望成为袁隆平爷爷那样的人。怀揣着这样的信念,陈明子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奋战在科技前沿领域和教书育人一线。
文字|陈思源 戎依琳 汪骋婕 黄千窈
图片|部分来源于本人
摄影 | 李丰成
今日编辑|娄佳慧
责任编辑|姜雯静
为优秀的浙师学子点赞、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