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边形战士!梦圆清华!|在浙师,你也能

融媒体中心 浙江师范大学 2022-05-17



他是决策力与执行力“双buff”加成的科研人

主持国家、省部级大创项目各1项

第一作者在SCI II区TOP期刊发表论文1篇

同时参与发表2篇期刊论文

荣获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专业综合排名第二,均绩点4.0+

曾获省政府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

本科生出国(境)交流奖学金特别奖

他曾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交换

手握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5所名校offer


他是浙师大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8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全英文) 韩岑洋



九月末的一个傍晚,看到清华官网上“初步录取”的简单字样时,韩岑洋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激动地约上朋友,临时加了餐。这个持续努力的男孩,终于给自己的大学四年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努力+天赋,走出不一样的路


“我是个努力大于天赋的人。”


高考填报80个志愿,阴差阳错来到环境与工程专业;因为“不想荒废英文”,选择了全英文班。曾经有过转专业念头的韩岑洋不会想到,自己的未来,和环境与工程专业有了斩不断的联系。


在大多数人还懵懵懂懂的大一,韩岑洋渐渐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正式步入大学前的半个月夏令营,韩岑洋给自己的大学路立上了第一个路标。“我想出国,我想读研!”全英文班的学习并不轻松,繁复的专有名词、“高数+英语”的魔鬼课程,课堂上完全搞定知识简直是天方夜谭,好在他不是个轻易说“No”的人。



“自学”成了韩岑洋的独门秘籍“相比线下大课授课的形式,我更喜欢网课学习。”他会把专有名词记录下来,不断地跟读、背诵,网课内容有欠缺,就和老师请教。久而久之,丰富的网络资源解答了课堂困惑,可调控的授课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独行侠”式的学习模式让韩岑洋更加得心应手,也让他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


在这样的暴风成长中,韩岑洋迅速找准努力方向。他明白,学习是第一位的,在不断学习中才能逐渐清晰定位,发现目标。


大一通关四六级,大二上6.5分拿下雅思,大二下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交换,你会讶异于他对未来精准到不可思议的规划。“这是一个需要花时间、慢慢积累的过程。”像是两点间的直线,韩岑洋的每一步都稳稳踩在既定的规划线上,没有一毫多余。



目标+执行,“1+1>2”


初到美国,地上的积雪已过膝。


“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太冷了。”回想赴美交换的经历,韩岑洋记忆犹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这一切都让韩岑洋觉得特别。除了气候的骤变,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尽管全英文班的授课打下了不错的基础,进入非母语环境的韩岑洋还是难免有些力不从心。


他用一个字——“卷”来概括交换生活。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适应,每天的学习任务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完成。“每天都像考试周。”韩岑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每次课前充分预习,翻译专业生词来克服英文教学的困难。很多时候,韩岑洋习惯带着录音笔去教室,录下每一句重点,课后反反复复地听。压力最大的时候,在Tech Room一待就是一整天。日复一日的努力,加上执行力与适应力,在与优秀同龄人的思想碰撞中,他愈加奋进。



“我喜欢麦迪逊的学习氛围,虽然累但每一天都很充实。”除了专业知识的充盈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韩岑洋还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虽专业不同,但身处异乡,几位中国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我们一起购物,一起跨年,一起踏春,周末还会开party放松身心。”交换后期正好赶上疫情,食堂关停,寝室就成了“五星级餐厅”。一行人去亚超购物,研究各种食谱,网课生活也有惊喜和趣味。“我们常常坐在一起,天南海北,无拘无束地聊天,有无数的共同话题,三四个小时都不会冷场。”韩岑洋面带笑意,这是他的回忆轴里独一无二的坐标。


韩岑洋与朋友在一起


从金华盆地到威斯康星州,半年的交换经历,让韩岑洋身上融合了更多特质。一步一步,他前进的脚步愈发坚定,“目标性+执行力”,“1+1>2”就是韩岑洋的学习之道。


师生同行,他不是孤身一人


“他们是我微信列表置顶的存在。”


提起在浙师遇到的老师,韩岑洋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他直言:“如果没有他们,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GPA、学术科研、雅思托福,刚驶入大学这片广袤海域的韩岑洋就这样在“灯塔”的引领下暴风成长起来。


“先干起来,多做尝试!”大一寻求导师碰壁,班主任尉小旋鼓励他向马广才老师求教,帮助他踏上了漫漫科研路的第一步。


从学术小白到别人眼中的“大佬”,韩岑洋付出了200%努力。“刚开始就是瞎写。”论文逻辑不行,结构混乱,刚着手科研的韩岑洋一下子犯了难。马老师耐心帮他调整框架,商量主体,从小标题到数据分析,都慢慢打磨。


韩岑洋sci论文内容


手中的一台电脑即是舞台,图文、餐厅、教室,敲击键盘、构造模型、点击鼠标、程序运行,他的科研便是在不断容错中步步完善的。他逐渐习惯在晚上夜深人静时奋笔疾书。白天,利用碎片化时间解决零散的问题,一道指令、一个数据绝不拖沓到夜晚;深夜,便沉浸在复杂与沉静中,一篇论文、一份项目书总需要静下心来提笔完成。所幸,他不是孤军奋战。


申请国家课题时,2天时间完工一版申报本。写什么?怎样写?都是问题。课题关乎保研,韩岑洋一度陷入了焦虑。班主任尉小旋手把手教他改文本,凌晨两点还为他答疑解惑,“她不光是我学习路上的导师,更是我的心灵导师,有着‘大家长’一般的温柔。”


韩岑洋与班主任尉小旋


尝试!“多边形战士”圆梦清华


“我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人。”


韩岑洋的清华梦,是在不断尝试中收获花期的。“走学术取得的成绩不错,所以我想继续做!”在这样的正向反馈中,韩岑洋在收获后播种,不断充实自己。他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像个“多边形战士”,将每一面都做到了极致。“我不想在一年结束的时候,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完成。不断尝试,收获成绩,让我更加自信。”他像是追风者,每次都抓住了风起的尾巴,大胆地迈出尝试的步伐。


这样的习惯性优秀下,“保研,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


一轮试投下来,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四所名校的offer接踵而至,暂缓了韩岑洋心头的压力。换作他人,也许已经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韩岑洋却不,他要为自己的本科四年打上一个鲜明的“!”。他的风向标朝向了更远处的顶尖学府。九月,怀着尝试的心态,韩岑洋向清华投出了简历。面试场上,面对各大985、211高校的竞争对手,韩岑洋自信坦然。三年尝试,流下的汗水都在此刻化为无比珍贵的财富。


最终,韩岑洋以面试第一的成绩圆梦清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那阵春风。



“生活可以匆忙,但不要慌忙。日子可以清闲,但不要荒废。”这是分享会上,韩岑洋对学弟学妹说的话。未来,韩岑洋计划以专业知识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工业实践,从事环境方向的工作,将所学融入祖国大地,为环境保护与发展贡献一份力。



当下的每一刻每一秒都应当去努力,而不是等待所谓的机会。“1+1>2”,他用目标和执行力写出不一样的加减法。


老师评语:


岑洋有坚定的目标,能够从入学之初就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有很好的发展规划和时间管理能力,能协调安排好学习、科研训练、学生竞赛等各方面活动,踏实努力,勤勉刻苦,待人真诚。今日有为,未来可期!

——于海瀛


作为他的班主任和部分课题的指导老师,我认为他保研并不意外,这是他入学以来就有明确目标和规划,并愿为之抓住一切机会、100%努力的结果。

——尉小旋


岑洋是一个认真努力的好学生。在我们课题组做科研期间,总是能及时高效地完成科研工作,发表SCI论文一篇,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期待岑洋在今后的科研和工作中做出更多更优秀的成绩。

——马广才



“总书记金句”专题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金句共鸣



文字 | 何佳婧 张吉方 金宇丹 吴晨璁图片 | 来源于本人今日编辑 | 范苏齐责任编辑 | 姜雯静

往期回顾


点赞在看!你必上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