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爱凌:我,18》导演冯冀:我,来自浙师!



他是爆红网络的Z世代青年励志纪录片《谷爱凌:我,18》的导演冯冀

他是奥运冠军背后的记录者
定格谷爱凌苏翊鸣等运动员最真实的一面
他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频道导演也是浙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85级校友
冯冀2013年拍摄波士顿马拉松

01

“在我的心里,谷爱凌一直都是冠军”


2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的赛场上,谷爱凌顶住压力,完美完成两周空翻左转偏轴转体1620度,斩获金牌。同日,由腾讯体育与极致玩家联合出品的纪录片《谷爱凌:我,18》正式上线,一经播出点击率就超过了5000万次

目前,该片的总播放量已经突破4.8亿次,这也让纪录片导演冯冀再次获得大众的关注,他在朋友圈写道:“爱凌终于得偿所愿,我们也实现了当初的承诺,推出了爱凌的个人纪录片。”

冯冀团队拍摄谷爱凌获奖过程

2015年,冯冀正在筹备拍摄纪录片《冰雪之巅》,当时的拍摄对象是北京南山滑雪场的创始人卢建。交流的过程中,冯冀敏锐地关注到一个信息:这位60多岁的大众滑雪代表人物曾跟随一位9岁的小女孩学习滑雪,这个小女孩就是谷爱凌

冯冀团队在谷爱凌家拍摄

“当我第一次见到爱凌时,就被这个满口京片子的小姑娘深深吸引。”次年暑假,谷爱凌重新回到北京,当时的谷爱凌坚定地向冯冀表达了想代表中国队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愿望,谷爱凌简单赤忱的中国心深深打动了冯冀,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中国故事,当即决定要跟拍她,直到她登上北京冬奥会的领奖台。

为帮助谷爱凌实现愿望,冯冀团队还专门制作了谷爱凌的个人短片,极力推荐给国家体育总局,帮助谷爱凌加入中国国家队。

冯冀团队拍摄谷爱凌纪录片

从2017年开始,从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到美国、新西兰、瑞士、奥地利,历时六年,作为跟拍谷爱凌时间最早、跨度最长的纪录片团队,冯冀每年都用镜头记录着少年谷爱凌的成长。

拍摄过程中,谷爱凌的母亲谷燕也热情地邀请冯冀团队住进自己美国的家里。摄制结束后,冯冀常常去周边超市采购食材,亲手制作一些家常菜,饭后谷爱凌也提出要主动帮忙洗碗,这种融洽的拍摄氛围令他印象深刻。

这些生活化的场景被冯冀记录在纪录片《冰雪之巅》中的《雪地之舞》一集,冯冀曾在这集的末尾留下问题,“再过七年,这对母女能否如愿以偿站上北京冬奥会的梦想舞台?”重新回忆这个问题时,他心里早已有了答案,“在我的心里,谷爱凌一直都是冠军

冯冀团队与谷爱凌的合影

除了谷爱凌之外,冯冀在《冰雪之巅》等纪录片里也记录了苏翊鸣、徐梦桃等奥运冠军的成长故事。在他眼里,他们从来不是横空出世的天才:“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背后的付出也绝非常人能比。”

多年的近距离拍摄让冯冀不断思考什么是体育,他逐渐领悟到体育是一种文化和教育。每个运动员从有梦想那一刻开始,到最终登上领奖台,整个过程他会面对伤痛、失败,甚至是生命的危险。只有一次次克服恐惧,才会塑造出一个强大的人格。

冯冀团队跟拍谷爱凌的日常学习

北京冬奥会的圆满举行掀起了极限运动、冰雪运动的新浪潮。未来,冯冀希望继续拍摄更多像谷爱凌、苏翊鸣这样的优秀运动员,通过体育人的故事来重塑年轻人的价值观。

 

02

做一名纪录片人:“有所为、无所畏”



“纪录片是我的一种生存方式,是我的一种信仰。”汉语言文学出身的冯冀成功转型为网红纪录片导演。他独具眼光,善于发掘市场需求,以极限运动为题材,打造《极致玩家》《冰雪之巅》《无畏的旅行》等十几个系列的运动题材纪录片,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冯冀专注做中国运动类的纪录片,足迹遍布七大洲、四大洋,行程长达几百万公里,“我用纪录片的方式去观察社会的变迁,记录社会进步的历程。”在宏大的叙事里,以纪录片的形式,他下沉茫茫人海,将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故事搬上银幕。

对于选题,冯冀有自己明确的标准:有没有好的人物和故事,有没有好的人物关系,能不能找到有共鸣的价值观。除了拍摄奥运种子选手的成长历程,冯冀的纪录片里还讲述残疾人奋进的故事。冯冀认为,纪录片中所有的人物故事最终都是对勇气的一种阐释,也启示着年轻人不必为固化的标准压抑自己,精彩的人生没有量化的考核。

冯冀在美国阿斯本拍摄轮椅滑雪者钟承湛

拍摄工作也存在着诸多危险和困难。在跟拍意大利奥斯塔山谷举办的330公里越野赛“巨人之旅”时,冯冀亲自在运动员荒城背后陪跑跟拍,当晚由于辛劳,冯冀的身体出现了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幻觉。在危急时刻,幸好荒城从背包里找出两袋榨菜让冯冀吃下,他才慢慢恢复过来。

荒郊野岭,人烟稀少,两人在凌晨三点出发,一个是挑战者另一个也是挑战者,一步一步翻到垭口,天开始蒙蒙亮了。六天六夜的煎熬过后,这部纪录片的场景出现这样一幕,远处的雪山包裹在金晖之下,“这才是阿尔卑斯山的第一缕晨光”。

冯冀在意大利拍摄TDG巨人之旅330公里超级越野赛

作为拍摄极限运动的纪录片人,冯冀自己也受到纪录片中人物的影响,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认知。

从2012年起,他开始尝试长跑,3公里、5公里、10公里……2013年,他在重庆参与并完成了第一次马拉松,在接下来近十年的时间里,他陆续参加了北京、上海、杭州、雅典、伦敦、柏林、波士顿等全球二十多场马拉松。

2014年左右,冯冀创办“全球马拉松之旅”,组织中国人前往世界各地参加马拉松。他表示,从拍摄运动类的纪录片出发,最终提升自己和大众的运动素养,是自己作为一名影视从业者的终极情怀。

冯冀跟拍伦敦马拉松起点出发前与跑友的合影

冯冀对自己的定位是普通的文化传播者,深耕纪录片领域25年,拍摄了近20多个系列的极限运动和冰雪运动纪录片,200多个人物故事,最终实现国内极限运动纪录片空白的补位。

冯冀跟拍雅典马拉松
在终点大理石体育场与主人公合影

03

求“美”之路,自浙师启航


冯冀本科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初入大学校园,冯冀自认为是一个不够出彩的普通学生,但最后他以年级第二班级第一的优异成绩给大学本科生活画上句点。

冯冀1985年入学时的照片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冯冀,对文学创作和艺术体验有着不自觉的痴迷。他虽然性格内向,但是擅长以文字的形式表达情感。中学时期,他就尝试过创办文学社;进入大学后,他进一步延续对文字的热情,加入浙师大征帆文学社,并成为理事会成员。

冯冀常常将自己即兴创作的小诗与老师探讨,受到老师们的肯定,作品多次在校报上发表。除了文学方面的实践,他还是当时浙师大露天电影院的影迷。紧挨着食堂的电影院,饭后常常站满排队购票的学生,冯冀总是挤在其中。

冯冀和陈晓云、何苏六等校友回校参加浙师电影节活动

“当时的电影院,只有硬板凳,条件设施都很简陋,但这里却是我一生影视艺术之旅的起点。”《红高粱》《黄土地》《孩子王》《爱的故事》等观影经历,承载了他许多美好的青春记忆。

“大学本科期间,我最主要的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冯冀是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的学霸。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他常常一呆就是大半天,当时的图书馆副馆长也因此与他熟识。

冯冀与同学胡秀荣

冯冀与同学周晓天

冯冀起初只是纯粹阅读文学名著,但随着阅读量的增长和思维力的提升,他对于“文学为什么能产生美?”这一问题兴趣渐浓。大二起,冯冀开始自主接触文学理论、文艺美学等领域,翻阅期刊杂志、检索论文、独自思考,遇到不能完全理解的问题或者产生个人化的观点,他常常会前往教职工宿舍请教诸葛志、方卫平等老师。

与老师们的促膝长谈,话匣子一打开,回过神来就过了深夜十一二点。学术知识的沉淀不仅为他本科的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而且更加坚定了他读研深造的决心。

冯冀毕业照(最后一排,右数第六位,穿蓝色衬衫)

备考期间,冯冀踏实坚忍的态度赢得了多位老师的帮助:不仅在学习上提供指导,在生活上也提供支持,最终他跨考到北京师范大学影视编导专业。

本科的师范生培养经历一度让冯冀在留校执教和拍摄实践中徘徊不定,当时中国电影正处于低迷时期,最终他选择加入影视传播的一线,进入北京电视台工作,正式开始自己的纪录片创作生涯。

但冯冀对于文艺和美的研究与积淀并没有消散,他的纪录片常常将戏剧美学、技术美学、纪实美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美学表达的冲击力,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有所为、无所畏!”这是冯冀认为最温暖人心的句子,既是他的纪录片中价值观的浓缩,也是他人生路上一直铭记和恪守的信条。


师友寄语



乡冯冀来浙师中文读书的时候,我刚好分配至浙师工作,正青春却无甚教学经验,颤颤兢兢教授他们《美学概论》课程,两人虽乡音有异但皆热爱文学和电影,因此走得比较近。冯导性诚厚却智慧而执着,艺术的世界和远方,牵引着他少年的梦想;他的学生宿舍与我所在的教工宿舍相隔两排树木,路近,经常流连我的寝室,于审美想象中海阔天空,偶然共享我的饭菜票;他考研租住骆家塘后见面就少了,偶然遇见,也是脸色苍白那种用心坐读的书生形态;毕业后他去丽水师专工作,我曾随同杜卫老师看望在那教学的中文学子,一起喝酒聊天,然后,联系渐少,某天在看东方时空节目时居然看见他在讲述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筹办故事,当时想,浙师的文化氛围,又培养出了一位热爱电影、以后会有所成就的人了。

——文传学院教师 黄宝富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回想起与冯导相处的日子,真是感慨万分。我很有幸在冯导的带领下顺利完成了毕业实习,在冯导家里吃过他家的饭,在北京接受过冯导的盛情款待,觉得他早就是一位有事业追求的人,一位热于助人的人,一位坚持不懈毅力坚强的人,也是一位有领导魅力的人。冯导今天的成就,绝不是偶然的,在师大求学的时代就应该已经萌生发芽,初露头角。

第一章 冯导的领导艺术

第二章 冯导的专业精神

第三章 冯导的事业追求

第四章 冯导的古道热肠

……时间不够,此处省去……字


    回眸浙师岁月,追溯冯导足迹,我为浙师大感到自豪,为自己感到荣幸,为冯导感到光荣。祝愿未来时光,冯导为中国奉献更精彩的作品,为浙师大增添更光彩的荣耀,为同学带来更出彩的惊艳。

—-同学 陈星达


这几天,原本冷清的班级群颇有些热闹。当然是因为冯导,因为谷爱凌,因为播放量轻松破亿的《谷爱凌:我,18》。

尖峰山下的四年,冯导是少年老成的班干部一族和考研一族;工作后,冯导戎马倥偬,在纪录片行业发光发热。后来,他到北京电视台、到央视,又创办“极致玩家”,在纪录片频道陆陆续续看到他的那些大片,《雪板的尽头》《巅峰梦想》等等,我认为:也许只有特别敬业的玩,才能成为极致玩家!

——同学 蔡志华


我一直把冯冀当兄长来看待,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毕业前的那个寒假我去了一趟冯冀家,他跟我讲了许多他看过的书,许多经典名句都能脱口而出,如叔本华说过“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应该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该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这句话也影响了我的人生。

最近几年他一直在做《极致玩家》,他说人就应该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有所为就无所畏。去年见面的时候他谈到了冬奥会和谷爱凌,没想到都成了现实。这就是事业上充满激情的冯冀。衷心祝愿他玩出极致人生!

——同学 曹根荣






“总书记金句”专题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金句共鸣


图片 | 来自本人

文字 | 牟书瑶 夏凤翔

编辑 | 夏凤翔

责任编辑 | 朱慧 姜雯静




往期回顾




为浙师优秀校友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