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者眼中的宁波法院:五年守正创新,心中有百姓,所为皆是爱




随着时代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五年,在严格公正司法、精准服务大局、勇于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宁波法院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开展媒体采风活动等途径,邀请广大新闻媒体一同见证了每一个重要时刻,用全媒体讲述了司法服务创造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


在宁波市两会召开之际,让我们一起聚焦市两会专栏,听听记者朋友们的“五年心声”。



杜金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总站记者,曾长期采访报道公检法系统新闻

心中有百姓  所为皆是爱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是一门心思想报法律相关专业的,但阴差阳错学了广播电视。工作第一年,我就成了公、检、法的跑线记者,媒伴法,缘分。

少年时代眼中的法官断案,是包拯手拿惊堂木,堂前三口铡刀一字排开,是威严。如今国徽下手持法槌的法官庄重严肃、秉公办案自不必多说,但在我眼里,宁波的法院和法院干警们,还是这样的:

有“新”。

这个新是创新的新。生活中的创新无处不在,但是法院审判、法官办案要创新,真是需要勇气和担当,因为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适得其反。宁波法院就是这么敢“吃螃蟹”。

2012年7月,我工作的第四年,宁波法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上敲响了全国法院第一槌,北仑区和鄞州区人民法院分别在淘宝网上开拍一辆宝马轿车和三菱轿车并取得成功。接下来,宁波法院的创新一发而不可收。从彻底颠覆传统诉讼模式,使“手机上打官司”成为现实的“移动微法院”,到疫情期间实施的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老百姓点赞,业界称好。频频站在聚光灯下需要勇气,破立之间更需智慧,宁波法院,有!

有趣。

宁波法院有一群可爱的法院干警,他们拍短剧普法分分钟出圈,我不禁惊叹:不会演戏的导演不是好法官。

我印象最深的是12集原创系列短视频《60秒普法喜剧》,里边女法官略带夸张的表演,专业风趣,笑着笑着就被普法了;还有自制普法脱口秀《彭不红直播间》的法官彭晓晓,我特别想去旁听她的庭审,看她严肃的一面是啥样。有趣,实则有心。

有才。

你以为法院干警只会埋头搞业务吗?你错了,他们会唱、会跳,还能作词、谱曲,他们真的会“七十二变”。

今年年初,宁波法院一首致敬数字时代的原创歌曲《共享年华》一经推出就火爆各大网络,这首歌从作词、作曲到演唱,全由宁波法院干警完成。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余宁和王琳熠我很熟悉,这已不是他们创作的第一首原创歌曲,2020年春节疫情来袭时,她们就合作推出过抗疫歌曲《特别纪念》,致敬下沉一线的法院干警。神仙组合没错了。

其实不管是有“新”、有趣还是有才,初心是有为。在百姓心里,法院和法官代表公平正义,重任在肩,自然不敢怠慢,有智慧、有勇气、有担当方显作为。心中有百姓,所为皆是爱。


代表作






高  敏

浙江浙法传媒集团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从事新闻行业12年、法治新闻报道10年,作品曾获浙江新闻奖、浙江专业好新闻奖等

法若初心好扬帆

“让服务永远在线,让正义奔跑向前。”这首原创歌曲《共享年华》唱出了宁波法院人勇立潮头、乘风破浪的青春态度。一如歌声里唱响的一般——司法为民,在宁波两级法院,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近年来,对标当好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目标定位,宁波法院以领跑争先的姿态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项项工作硕果累累,一幕幕场景值得记录。

记录下移动微法院从余姚诞生,在宁波成长,一步步撬动移动电子诉讼的“大变革”,催生出在线诉讼新常态。《共享年华》里的主角便是TA,这项“依托微信小程序打造移动电子诉讼新模式”还获评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

依托移动微法院,宁波法院的普法新载体“四明”云法庭,更是让记者眼前一亮,庭审直播、精剪庭审视频、法官释法等普法课程,推动了司法资源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2021年,宁波人均GDP达到15.39万元,成为浙江人均GDP第一城,离不开宁波法院的法治护航经济发展——因为一场公正高效的审判,台商在宁波等地追加百亿投资;因为一次跨越时空的执行,德企盛赞宁波法治化营商环境。2021年11月,宁波还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法治光辉洒向热土前沿。

宁波的老百姓,也从中收获了更多“数字红利”。52个人民法庭,2364个共享法庭,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于江南古城的青山绿水间,用守正创新的担当,撑起司法为民的蓝天。

法若初心好扬帆。新的一年,我将依然用媒体人的眼光,记录下宁波法院人用最美的奋斗精神,谱写司法事业和法院发展的精彩华章!


代表作






董小芳

宁波日报政法社会新闻部记者,宁波市法治督察员,深耕法治新闻近10年,作品曾荣获中国新闻奖、浙江新闻奖等奖项

让“想不到”成为“习以为常”

五年前,你不会想到,打官司开庭,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

五年前,你不会想到,欠债及时还,还能因诚信获得法院激励!

五年前,你不会想到,群体性纠纷,法院可能“一件事”受理!

………

太多太多的“想不到”,在五年后的今天,都变成了“习以为常”。这是宁波法院探索进取的五年,更是甬上百姓司法获得感满满的五年。

作为一名跑法院条线的记者,有幸有机会深入其中,也就更能体会宁波法院这五年一路走来的不易。

2017年10月,余姚法院一间会议室内,工作人员向我演示着该院探索搭建的一个微信小程序。那天下着雨,她的脸上却跳跃着阳光,她说:“虽然目前我们的功能还比较有限,但是不远的将来,立案、送达、证据交换、调解、庭审、执行等等所有诉讼流程,都可以在线实现,这将是一个颠覆性的变革。”这个微信小程序,叫移动微法院。

2019年9月,镇海法院多功能厅,宁波中院向全市推广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让暂时无力还债、却诚实守信的欠债人获得了“重生”的机会。谁也没有想到,在随后疫情常态化形势下,这项机制释放出了强大的经济推力,让诚信转化成了保护和激励市场主体的动力,意义不言而喻!

2021年11月,象山41个消费者与同一户商家发生经济纠纷,分别向法院提起诉讼。出人意料的是,原本以为要拖上几个月的案件,法官按规定合成“一件事”办理后,5个小时完成调解,15天退还款项。高效率背后,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啃“硬骨头”的坚定,是打破既定规则的勇气。

飘不落的信念,长满热情,长出力量。我坚定地相信宁波法院的未来,因为我见证着他们不屈不挠的努力。


代表作







代表委员眼中的宁波法院:五年砥砺奋进,热切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覆盖95%镇街、75%村社,宁波“共享法庭”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诉讼及相关事项的通告(2022年4月5日)

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